虚构“神童”消息应禁行

2018-12-01 02:15杜建锋河南郑州市第二外国语中学
教书育人 2018年4期
关键词:麻省理工教育部门神童

杜建锋(河南郑州市第二外国语中学)

2017年12月11日晚,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发布《关于“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功签约”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该《情况》称,由于我们核实不严,导致12月1日发布的“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功签约”为失实消息。(12月12日澎湃新闻)

从微信骄傲地发布消息,到承认消息不实。人们不免质疑当地教育部门,究竟是为了什么顶着损害公信力的风险,虚构了“神童”消息呢?显然,抓住热点,秀一下存在感,不失时机地推销一下政绩,展示有作为的形象,是内在动力和需求。当下,社会上“神童情结”正浓,如12岁“神童”考入中科大,又如17岁考上了中科院研究生,再如14岁考上沈阳工业大学等,招来的都是艳羡的目光,“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没有最神,只有更神,一个个“神话”的出现,既给神童家庭长了脸,又让当地的教育部门有面子。

正是当地教育部门的有意为之,才让这起“乌龙”事件越闹越大。面对媒体与公众的一再追问,相关部门仍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表示是事实,直到无法继续,无法自圆其说,才终于承认“我们核实不严”。由此可见,其内心深处对神童的出现是多么渴望,对于教育政绩的追求恐怕已深入骨髓。

与单纯追求升学率相比,对于“神童”的追捧和炒作可以换来更多人关注的目光。一方面可以彰显治下的教育质量有多高,教育政绩有多么好;另一方面,炒作和利用神童也是见效最快的办法,能够迅速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快速提升教育质量,从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然而,追捧神童并不会给当地教育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一时的光鲜遮不住教育贫穷的事实。办教育终究要遵循教育规律办事,功利与炒作最终伤害的是教育本身。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相关部门仍然秉持着畸形的教育政绩观,发布假消息,把“神童”的出现当作政绩,那么伤害的就绝不仅是相关部门的公信力。

猜你喜欢
麻省理工教育部门神童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
戴在手指上的朗读器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思想
都是神童
刘晏七岁为官
一对儿女同患PKU,“饭妈妈”竟育出小神童
他是钢琴神童吗
麻省理工的招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