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国家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2018-12-01 02:15
教书育人 2018年4期
关键词:时事国土青少年

当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国家安全是指国家领土完整、主权不受侵犯并且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教育必须从青少年一代就引起重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深化他们的核心素养。

一、挖掘教材资源,渗透国土安全意识

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只有领土主权不被侵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够有国民安全感。让学生了解国土安全的相关知识,树立领土安全意识,为维持和平与安全夯实基础。

例如,近年来,有很多事件涉及到了海域与国土主权的争议,使学生树立国土安全意识势在必行。很多国家因领土管辖权而发生争斗和纠纷,环境、领土和资源等问题经常被推上风口浪尖,现在关于海洋权益的法律法规也正在不断完善,海洋新秩序也在建立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渐渐感受到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因而也加深了对国土安全意识的理解。

教师需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备课与讲学中发现隐藏的联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同挖掘教材中的资源,选择合适的时机,渗透入国家安全教育,课内外结合形成综合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将国家安全刻在脑海中。

二、组织实践活动,根植生态安全思想

实践活动是考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实践灵活地运用课本内容的同时,将生态安全思想根植于内心。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安排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相联系,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加深国家安全的思想意识。

例如,人类的产业活动为人们提供了生产、生活所需,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教师组织开展对当地某工业企业实地考察的实践活动,还没有进入工厂内,学生们就发现浓烟滚滚,甚至有些呛人,引起了严重大气污染,工厂的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在一起,种种现象都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影响。之后,学生们询问了周围居民,又了解到工厂的机器轰鸣和施工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学生们都意识到城市化进程中的很多现象危害到了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等方面。实践活动后,学生们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为亲人朋友讲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在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学生走出课堂,贴近生活,抽象文字付诸于熟悉情境,将实践与理论紧紧贴合在一起,夯实理论知识,加强操作能力,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三、链接时事热点,树立文化安全观念

时事热点是在某一时期内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学生往往对一些造成重大影响的热点问题也会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或提供热点问题和案例,尤其是他们感兴趣的文化方面的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分析或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了解当下的各类国家安全问题,并树立安全观念。

例如,中国疆域辽阔,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各的特色与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习总书记说过,“抛弃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句话简洁明了,让学生很清楚地感受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青少年一代学习、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内涵,使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历久弥新,就是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通过引用热点话题,学生们更直观地领会到了青少年应当以身作则,树立文化安全观念。

关注时事热点,不仅可以了解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等内容,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拓展知识的同时开阔眼界。趣味性的材料或案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并养成关注时事热点问题的习惯。

国家安全教育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让青少年意识到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有奉献精神,反复创新摸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在课堂中无形地渗透国家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培养优质学生,致力于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资源。

[1]邵秀英,聂瑞贞.国家安全的地理特征及其对我国安全的作用[J].理论探索,2006(9).

[2]易树柏.论地理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J].理论界,2016(8).

猜你喜欢
时事国土青少年
时事半月谈
探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时事政策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