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也要关注孩童的心理健康

2018-12-01 02:15
教书育人 2018年4期
关键词:时机教养道理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正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教养行为,才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了子女,父母应该重视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一、以身作则,指导孩子

在谈到子女教育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对子女讲道理、怎样进行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是一种适合于各种年龄和不同个性的子女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可子女之所以信服、听从父母的说服教育,不仅仅是由于家长讲了道理,更重要的是因为父母也是按照他们所讲的那样身体力行,做到了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首先做到了,家长威信就高,就可以取得教育者的资格,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教育工作就会很有效。

二、正面激励,多找长处

儿童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缺点、毛病比较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赞扬和表扬。当他们由于进步或做了好事受到家长肯定、赞扬的时候,都会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受到激励和鼓舞。这样,积极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丰富和加深,从而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产生再进步的欲望。家长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不仅对优点、进步、长处是这样做,有时对于孩子的缺点、过失、短处也不要直接批评、指责,而是改用期望、信任和鼓励,运用正面激励的方式。这样做起来,当然不容易;但做得巧妙,效果肯定会特别好。

三、掌握分寸,划清界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在教育子女时,这个“度”或“界限”掌握不好,也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严格要求过了度就变成了苛求。对子女爱过了度就变成了溺爱;对子女温存过度就变成了软弱可欺;对子女管束过多,子女就会变得呆若木鸡。培养教育人,就是塑造人的灵魂,不讲究分寸,掌握不好尺度,就很有可能把灵魂塑造得走了样,造成教育工作的失败。

四、遇物则诲,择机而教

父母都望子成龙,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工作,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抓紧机会开始空洞的教育。但是家长只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却不注意讲究教育的效果,往往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无休止地开始教育。家长应该抓住教育的时机实施教育。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教育时机经常出现,应抓住不放,有些教育时机是千载难逢的,很少出现,而这类教育时机又是极好的教育机会,一旦抓住,将获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五、寓教于喻,深入浅出

要使孩子理解较为深奥的道理,最好是运用通俗而恰当的比喻,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食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或某一道理,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便于孩子弄懂弄通,这就叫做“寓教于喻”。要做到“寓教于喻”,首先家长要充分认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其次,家长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知识,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第三,家长对孩子要有极大的耐心,不要一遇到难题就动怒。

六、转移注意,另谋教机

有时候家长不让干什么,他非要干不可,家里没有什么,他非要不可。总之是客观上不允许做什么,孩子非做不成。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就采取了严厉训斥和打骂的方法,用强力迫使孩子就范。采取这种方法,有时候可以暂时解决问题,有时候也不见得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把家长逼到非常尴尬的境地,进退两难。当儿童任性发作时,道理讲不通,说理也说不服,而客观情况又不允许再无休止地说服开导下去,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或需要,以另外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吸引、诱导,来满足孩子另外的一种欲望,以便另谋教机再进行教育,这是对待任性的孩子的一种教育艺术。

[1]李亚平.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对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时机教养道理
跟踪导练(三)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教养方程式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道理
智珠
师生互动4时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