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协同之于语文课堂教学

2018-12-01 02:15
教书育人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与学协同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科学运用现代“协同”理论开展师生协同教学对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等具有重要作用,对有效开展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师生协同的概念界定

“协同”思想是现代系统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师生协同”,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共同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的协作、互动,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师生协同教学课堂模式主要是侧重运用协同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原理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并采取协同的方法来组织和实施好教育教学工作。

二、师生协同的意义与作用

1.师生协同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协同关系是对学生施加高效教育的基础与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首先,师生协同教学模式中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师生协同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的思维不停地交流、碰撞、分歧抑或共鸣,这一“否定、肯定、再否定”的思维过程符合人类认识论的内在规律,这是遵循客观规律和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效统一,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师生协同是语文课堂教与学统一的有效途径。师生协同,是开放式的、批判式的,有效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与学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相反,师生协同是教师和学生围绕共同的目标,在这一“合力”的影响下,进行交流探讨、互动合作,获得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有效克服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阻力,形成了对“共同问题”的合力,突出和实现了教与学的融合。

三、师生协同的实践方法

1.教师自我角色的进一步转变。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师生协同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担负起协同活动的主导者角色。其次,在师生协同过程中,教师还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知识获得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积极个性的塑造者、人生发展的引路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课堂教学设计的进一步转变。师生协同旨在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营造出民主、开放、科学、活跃的课堂的气氛,通过师生之间对共同目标、共同问题的交流、探讨、合作实现教学的融合,这与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基于师生协同,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设者、开发者。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其次,应熟练掌握师生协同的信息传递技巧。

3.师生协同教学效果评价的进一步转变。对师生协同教学效果评价的进一步转变主要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师生协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启发性,不能简单的以“对或错”“好与坏”进行评价,而应侧重具体的方面来对学生加以引导。二是教师群体、社会大众对教学效果评价,让“学生更容易获取积极的情绪体验,更容易感受到教师、父母以及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和期盼,更容易产生感恩之情。”

4.加强学生协同能力培养的进一步转变。学生协同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师生协同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一是要加强鼓励。为学生的乐于协同加强鼓励。鼓励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欣于动脑、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二是要教会方法。教会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分享与表达。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规律。

[1]刘雪云.走进新课标树立新理念[J].新课程(中),2017(5).

[2]谢云天.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学生评价[J].教学与管理,2013(5).

猜你喜欢
教与学协同语文课堂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