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

2018-12-01 03:59李新宇刘海娜
教育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育人学科

文 | 李新宇 刘海娜

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发挥好课堂主渠道的德育功能,使小学生逐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并能够践行。

将价值观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

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深入学科教师内心。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育人,其核心是育德,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因此,学校通过专家培训、同伴分享、组内教研等形式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深入学科教师内心。引导教师再次学习和践行《新源里第四小学教师文明公约》,通过自己在课堂中文明、公正、敬业、诚信、友善的行为,为学生做示范,成为学生的榜样。学校也通过每年4月份的督导问卷、12月份的“三满意”教师评选,表彰先进,让教师们“心有榜样”。

以语文学科为主导,梳理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体系。通过对小学三年级的周课时进行计算发现,学生一天的平均课时量中语文课比重最大,占64分钟,因此教育教学部门联合,从语文学科入手,系统梳理小学各年级语文学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目标体系。为此,学校在原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体现。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具体化,更让学科教师站在育人的高度,深刻理解每一节课的价值观教育目标以及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引导教师将价值观教育当作一项科研去做,边行动、边研究。

与儿童文学阅读课题结合,推荐价值观教育经典书目。为提升语文课堂实施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学校结合此课题,围绕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要求,为学科教师和学生推荐好书,并为学校图书馆购买图书,以供师生借阅。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祖国,热爱祖国;让学生在读名人传记的过程中,心有榜样;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学习诚信和友善。

以品德课为抓手,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以品德课为抓手,由品德学科区级骨干教师梁宏慧老师牵头,重点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六一讲话中的“九问”“三不比”“五比”“三不嫌”与教材内容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将“三不比”中的内容与四年级上册《购物时要节省》的内容相融合,通过课前对家庭经济来源的调查了解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从而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课上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两难道德情景的创设、辩论等多种方式,促进价值观教育在品德课堂落地。

加强学科间相互配合,发挥综合培育价值观的作用

学科间横向配合,形成价值观教育合力。以爱国教育为例,除了品德课大容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语文学科中,小学阶段的上百篇课文都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数学学科同样可以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如学校穆晓媛老师在《秒的认识》这一课,先播放一段“神舟十号”发射场面,并特别突出了“10秒、9秒……”的倒计时过程,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航天事业中的作用,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师和家长配合,让价值观教育事半功倍。

在四年级的班会上,班主任充分利用数学课所学的时间这一课内容,引导孩子们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孩子们制定21天作息时间表。教师负责督促孩子按计划实施、及时记录。同时,班主任主动与家长沟通,请家长至少持续21天引导和督促孩子。看似任务式的延伸,实则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家校双向互动,且最终对学生的好习惯养成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完善校本课程,丰富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教学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进课表,形成长效机制。京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蕴含着宝贵的价值观教育资源。三年级同学在学习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抗日英雄小铁梅对祖国的爱、对奶奶的孝。《铡美案》中包公的公正无私,《精忠报国》中岳飞的深深爱国情,《智斗》中解放军的勇敢、坚强,都令学生们深受触动。而京剧艺术本身蕴含的传统礼仪,也是值得孩子们长期学习和践行的。

依托校本课程,丰富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教学资源。创意生活家、书法、摄影、合气道、拉丁舞等三十门校本课程正在每周一小时的社团活动时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以我校教师为主,大学教授、教辅中心专业教师、社区志愿者、家长志愿者为辅进行教学。

以创意手工染社团为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手工染的发展史及相关知识,更在动手实践中提升了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对生活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摄影社团同学们拍摄身边的榜样,并通过国旗下讲话宣讲榜样的事迹,已收到良好效果。

深入落实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我和社会。2011年9月至今,学校依托《小学生涯教育》教材,利用校本课和班会课时间,通过生涯认知、认识社会、热爱生活、学习与生存、认知社会、生涯探索、生涯准备八个版块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建立起所学知识与理想追求之间的联系,规划自己的人生。生涯教育,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有力补充,对我校学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大课堂活动课程化,价值观教育科学、规范、有序落实

社会是一个人成长磨砺的课堂,它就像一本没有文字的书籍。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失时机地带领孩子们走进它,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学校根据德育重点工作的要求,实现了社会大课堂从简单的“春秋游”向“课程建设”的转变,确定了新源里第四小学社会大课堂10个资源单位,并制定了课程建设目标、内容、活动手册,实现了走进新四小的孩子,在六年的社会大课堂课程中“六走进”,即:走进社区社会,走进剧场剧院,走进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同时参与公益活动和拓展活动,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价值观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