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2018-12-01 17:34闫新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闫新

摘要:简单地说,课堂教学情境就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法也应随之变革,而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诱因,好比酿酒的酵母,它“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学生切身经历,创设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形象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教学情境;活跃思维;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3-0155-01

1.创设生活情境,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创设生活情境,努力把数学学习生活化,使数学学习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活生生地学习数学。

1.1 直接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如:在教学“厘米”、“分米”、“米”的认识时,我直接从生活中选取了诸如钮扣、铅笔、雨伞等大量的接近相应长度的学生熟知的各种事物进行直观教学,并让学生说说室内的各种物体大约有多长、多宽、多高,分别用哪个单位计量长度比较合适,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很快建立起了各个单位的长度感,也较好地突破了选填合适单位这一难点。像这样的学习,既能很快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1.2 素材容量选取大一些,学生思维会更加活跃。从我校“开放性课堂教学”科研课题研宄过程中发现,创设生活情境时所选取的素材容量宜大一些,这样更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更多解决的方法,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也能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我选取了10个有不同特征的学生在讲台上站成一排,他们的性别上有男有女,穿戴上有戴帽子的,有戴眼镜的,有戴红领巾的,有穿不同颜色或不同样式衣服的……。台下的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可按性别分”、“可按是否戴帽子分”、“可按是否戴红领巾分”、“可把穿红衣服的分一类,穿其它颜色衣服的分一类”……,学生一下了就说出很多种分类方法,在学生每说出一种分类方法时,就让台上具备相应特征的学生及时走在一起。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在直觀中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正是对学习活动中兴趣作用的很好概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小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就能使他们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而听故事是大多学生的一大爱好,他们也能从故事中得到更多更好的数学启示,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故事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大法宝。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炎夏,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处农庄,庄主送给他们一个大西瓜。唐僧说:‘我把西瓜分成四块,有一块是西瓜的1/2,有一块是西瓜的1/4,有两块都是西瓜的1/8…,。嘴馋的八戒听后心想:‘8比2大,我拿一块1/8的,。”教师提问:“你们帮八戒想一想,他挑的那块西瓜是最大的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激发,绕有兴趣地学会了分母相同、分子相同、分子分母都相同三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3.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己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就充分说明数学离不开动脑,也离不开动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测量长度”这章时,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分米”、“米”各个长度单位后,便让学生即时找一找、量一量同桌身上相应长长度的部位,办一块相应长度的竹尺,并回家量一量自己家中各种物体的长度,第二天带到班上交流。在教学完全章后,我专门安排一节课将学生分成四人组带出教室走进校园,让他们用米尺、卷尺、皮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出教学楼、操场、球场、乒乓台等的长、宽,并自己想办法量出学校的几棵大树一周的长度。一节课的实际操作下来,无一个学生不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在这一过程中,既较好地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技能,更让学生直观地建立了空间感。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符合学生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能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有趣的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机会,使数学教学与动手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不断探究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教学中为师者要围绕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进而积极探究新知。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质疑,在思与疑中有所收获,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总结

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学生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教学情境中,让他们经历不断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诱导他们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进而更好地活跃他们的数学思维,调动他们的数学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