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亦沁香 舞意兰象

2018-12-03 02:04王思思
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兰花指古典舞审美

王思思

摘 要:“兰花指”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有着它独特的含义,也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从中国古典美学意蕴出发,去探究中国古典舞“兰花指”中的审美意趣。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传统宇宙观、哲学观、伦理观在中国古典舞中不同程度的渗透体现。从“兰花指”的源起论述中国古典舞从外在表象到内在气韵的融汇贯通。以小见大,以虚见实,以“兰花指”为出发点去论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审美意象。取于自然又归于自然的六道轮回,折射出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民族思维的艺术性。

关键词:兰花指 古典舞 审美

中国古典舞无论从舞意或舞象中皆蕴涵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受中国传统美学意识影响十分深刻。从古至今,中国古代传统的宇宙观、哲学观、伦理观都在中国古典舞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渗透和体现。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姿势繁华多样,其女性舞姿的体态更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舞的特殊风韵流转。中国古典舞其舞姿的多种多样反而折射出一种万象归一的特殊表象——“兰花指”作为中国古典舞中最频繁出现的手部姿态,表现在手臂舞姿的最末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在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表现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兰花指”这一名词最早并非为中国古典舞所用,马紫晨先生主编的《中国豫剧大辞典》中这样解释:“取自植物‘兰花的自然形态,拇指搭住中指梢尖,余三指伸直,食指用劲,软而有力。小生、小旦常用。”中国古典舞在进行艺术表现时,无论是舞台呈现还是课堂训练都频繁使用兰花指作为女性特有的手型姿态。其外形确与兰花十分相似,大拇指与中指相合,食指翘起,小指和无名指依次翘起分开,代表着中国古典舞特殊的女性手型符号。在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表现中无论手臂舞姿如何变换其手型多为兰花指不变。

中国自古受佛教思想的深远影响,佛教文化从印度发源流传至中国被民众们广为接受,人们尊崇其教义崇拜其佛祖的形象在日常生活和艺术表现中充分反映出来。“兰花指”中就蕴含了太多佛教文化的痕迹。“兰花指”的手语形式更渗透着佛教手印文化的重要信息。敦煌的佛教壁画的艺术形象受印度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蕴涵着大量的佛教文化信息,透过敦煌石窟的造像艺术给予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以灵感,推演出大量蕴涵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符号。“兰花指”手型多见于敦煌石窟壁画上,在敦煌壁画上的飞天伎乐以及佛家的书籍典藏石雕泥像上都可以发现其原形。“兰花指”的特殊手型姿态通过特定的艺术形式及佛教寺庙的讲唱文化流传至民间艺术之中。

历来素有舞蹈起源于宗教之說,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对中国古代审美艺术形式的发展影响深远。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底全在道教。”①道教手印和佛教手印不同,道教手印在道教修度中起到心法口诀的作用。道教的手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有着不可言传的奥义。道教的这种连接性的手印传递着特殊的信息,从外形上看道教众多手印形态与兰花指的外形极为相近。在《全真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中,有关于手印的行止以及力道的相关记录:“玉文起印法:二手心向上,二大指掐玉文。左手右旋转翻手。右手在左手上。白鹤诀起印法:而手心向下,二大指掐玉文,右手向上旋转翻手,复又向上翻手垂直而下,走手向下旋转翻手,复又向上翻手垂直而上。二手平行各与胸前画一大圈,左右手忽一击放玉文于圈内。玉文印:左手掐玉文,右手持令。念咒语‘哺哪嗒嗒,击令破之。”再如,《道藏·道法会元·明光枢要目》中显示的几个诀的形态:“上清诀:右手大指掐中指上节;玉清诀:右手大指掐中指中纹;太清诀:右手大指掐中指下纹;北帝诀:左手大指掐中指中节侧。”

手指伸直微向上翘,中指下压,拇指与中指相互贴合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三指指尖上翘的兰花状手型,在道教典籍《百诀图》、《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道藏·皇帝太乙八门入式诀》等中均有记载 。由此可见道教里的有关修炼方法的的手印诀与中国古典舞的兰花指息息相关,渗透在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中,有着不可剥离的深厚影响。

中国传统祭祀活动对兰花指外观形态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言道:“歌舞之兴,其起于古之巫术也”。花语信息的传递代表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寄托与期望,是生机和活力的象征,在祭祀过程中频繁出现。祭祀活动有大量的人力参与,其目的氛围神圣且神秘,让人们敬畏的祭祀活动从娱神发展到娱人,大量的集体乐舞形式的呈现都使得其内容更加精细且富有表现力。手部的舞姿也越加的繁复多样,这同样对兰花指手型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无论是佛教壁画、道教手诀亦或是巫术祭祀活动皆为“兰花指”这一手型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舞台艺术发展至宋元年间逐渐形成戏曲这一特殊的表演模式,经过历代的洗练形成了杂剧、昆曲、京剧这三大巅峰。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国粹”,对中国古典舞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形比根基的影响,其中中国古典舞的“兰花指”就是直接从戏曲表演中借鉴发展而来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戏曲中兰花指又是原始宗教手印的直接过渡模式,在戏曲表演中被广泛地应用于才子佳人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在戏曲表演中不仅花旦青衣者常用此手型,就连小生扮相也运用此手型作为其儒雅文质的标志。

“阴阳相合,圆融归一”是中国古典舞的最本质的美学追求。这一追求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本质内涵。“天人合一”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宇宙万物的敬畏以及相互圆融的思想精粹。《周易》是最早“天人合一”思想的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讲求人与天道的自然和谐统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天人合一”思想境界“是一种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高度自由的境界,因而也是一种审美的境界。”②“天人合一”体现在舞蹈中即显示为“阴阳相合,圆融归一”。 道教崇尚太极阴阳学说,道家认为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相合天人合一。《系辞》云:“一阴一阳为之道”。天地间皆阴阳二气所生。天为阳,地为阴。正为阳,背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上下,左右,高矮,长短皆有阴阳。“兰花指”这一手型也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体现,道家讲究阴阳相合,兰花指就外型上来看,五指中最长指为阳最短指为阴,兰花指型长短相合即为阴阳相合,充分体现了道家思想的世界观及宇宙观。

“兰花指”中同样渗透着儒家思想的潜在痕迹。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儒家思想蔓延在在中国人的骨血里凝注于心不可剥离。“梅兰竹菊”这四种花卉深受国人喜爱,被中国古人誉为花中四君子。中国人喜爱这四种花的品性品格,给花赋予了人性的拟化。兰花,其性悠远,生于幽谷。其远离红尘,不染世俗烦扰洁身自好,为花中君子,傲然孤洁于世,深受中国文人墨客的尊崇。中国诗人文学家多以兰花为题材创作,诗人屈原《九歌》就曾赞誉兰花:“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兰,即美人也。兰主意非烘托美人之美,而意在体现美人之清雅脱俗之风骨。

由此可见,兰花蕴含的内在品格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追求,自古即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品位。“兰花指”的形成模式也是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寄予,在中国古典舞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中国古典舞经典剧目《空谷幽兰》即最好的呈现出了中国人对于兰花极尽崇尚的人文情怀。舞蹈展现出兰花气韵中遗世独立的脱俗意境,行云流水般的飘渺孤鸿影。舞蹈中手部兰花掌的美感得以充分体现,配合舞姿呈现出兰花的形象气韵淋漓尽致,可谓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盛宴。

当然,“兰花指”的舞台呈现不仅仅是特指“兰花”这一种花语,它可以认为是所有花的一种代表性的象征性动作。例如古典舞《爱莲说》、《梅》、《荷花舞》、《茉莉花》等等大量的关于花的舞蹈都在手部动作上用以“兰花指”作为修饰刻画,呈现出花朵千姿百态的舞台生机。中国古典舞虚实相生,亦虚亦实,以虚刻实,情景交融。以“兰花指”的“虚”刻画中国古典舞舞姿美意的“实”,正是中国古典舞一贯的美学呈现模式。

中国古典舞表演特别是女性表演中“兰花指”基本上可以说是运用最多的手型,无论是古典舞的课堂教学或是舞台呈现“兰花指”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的代表性质的动作。“兰花指”是中国古典舞典型性的女性手部姿态,它有着对舞姿动作美感性的修饰作用。是中国古典舞女性美的典型代表,充分展现中国女性温婉纤巧柔美婉转的美好形象。

“兰花指”作为一种手部语态,配合中国古典舞的手臂动势,结合中国古典舞的身法韵律,即巧妙融合又不喧宾夺主,大有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其中的内在精髓。中国古典舞的美乃是以小见大的,一切最美的根源都源自自然,自然生万物,万物归自然。花朵生机盎然,象征着自然界最美好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中国古典舞用花来修饰手部姿态就是对大自然最高的致敬。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天地自然蕴含着万事万物,天工造化自然和谐。中华民族素来以“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③从天地美的根源探求宇宙生息的本质。

中华民族美的智慧皆体味于自然,它的美更加的真实也越发的纯粹。舞蹈是最直接体现生命的艺术,“兰花指”源于自然取于自然最后亦归于自然,舞蹈是人体的艺术,人又是宇宙自然的产物,人用身体去表现自然,去呈现春花秋月之生命之美,这何其不是生命的又一次轮回。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舞生生不息,氣韵磅礴的生命力之所在。“兰花指”以小见大,以虚见实,正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呈现,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折射出中国古典舞血液中流淌的民族哲学思维的艺术性。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人是宇宙孕育的生命奇迹,而又反之用人体去呈现宇宙万物蓬勃的生命之姿,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天道循环。“手亦沁香,舞意兰象”中国古典舞用身体呈现出春花秋月,弱柳扶风的人体美感艺术,是生命的舞动,是宇宙万千气象之大美。

注释:

{1}鲁迅.鲁迅书信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

{2}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科院,2003(10).

{3}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M].北京:中华书局,2012(6).

猜你喜欢
兰花指古典舞审美
采茶歌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虚惊一场
师承渊薮与佛教手印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