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苦的,美丽的

2018-12-04 18:06易玲芝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端木蕻良萧军呼兰河

易玲芝

女儿上四年级,课文中有《火烧云》,我想是不是也要她去读读原著———萧红的《呼兰河传》。为了看是否适合她讀,我又把这本书读了一遍。

没有读这部小说之前,读《火烧云》时,我的感受完全是一个天真任性的小女孩乐呵呵地在家门口盯着漫天夕阳傻乎乎地看,让我想起儿时每每抬头看天,都有揣摩云朵造型变化的欣喜。我还再读了《祖父的园子》,其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流畅清新的文笔,让人读来有民谣一样的天然真诚。只读这两篇,你真会错以为这是有着“文学洛神”美誉的萧红献给自己的童年赞歌。可是读《呼兰河传》,让人笑着哭着,最后是沉默着,只想再多了解一点萧红这个人,想参悟上苍为什么只给这个才华像母亲的乳汁一样自然流淌的女儿仅仅31岁的生命。试着走近她,她像曾经的黑白照片一样朦胧地朝你微笑,倏忽之间,离歌顿生。

后来,我读了作家王小妮给萧红写的传———《人鸟低飞》,也看了名为《萧红》的电影。如今,呼兰河这个地方更是把萧红当成了一张文化名片。她的名字被频繁地提及,但她的背影却渐行渐远……

萧红1941年病逝于香港。《呼兰河传》写于1940年,在此之前,她经历了三段实质性的婚姻生活。家庭中最疼爱她的祖父去世后,由于父权的压迫和对包办婚姻的不满,19岁的她从家里逃了出来,却又迫于经济压力,与逃婚的对象———未婚夫汪恩甲在小旅馆同居,怀孕后被抛弃。她写信向报社求救,遇记者萧军,萧爱其才华,将她救出。与萧军同居后,有一阵子,他们的生活很和谐,虽然收入很少。又冷又穷的冬日,两人披着薄棉被喝着开水咽着馒头度日,只要得到稿费,就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去饭店饱餐一顿。萧红是怀着萧军的孩子离开萧军,嫁给当时用心照顾她的端木蕻良,孩子出生后就死了。1940年,萧红和端木蕻良到了香港。

王小妮用《人鸟低飞》作书名,取自萧红说的一段话:“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想要飞的萧红,时时有会掉下来的清醒预知。她的颠沛流离,源于她一次次振翅欲飞的梦想和追寻阳光的勇气,但是她掉下来,却没有一个男人有力的温暖的支撑。她的摔落是这么自然又必然,像她在文章中描述的黄瓜、倭瓜,曾经那样自由任性泼喇喇地生长,可秋天一过,这些爬满房子爬满窗的纠纠缠缠的黄瓜藤便倏然蔫败,舍弃了窗棂干涩地脱落下来。种在祖父园子里的农作物,不像白居易诗中的草,可以“一岁一枯荣”,可以年年衰败年年生,黄瓜、倭瓜、芸豆,虽然也在园子里生了根,而且长得牢牢的,但繁华如同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精彩转瞬即过。萧红早慧,早早地悟到了这点,她害怕也不害怕,她用无数普通又未开智的普通贫苦大众的故事,一遍遍说服自己接受生老病死这个自然的历程,直至超脱得可以将身体的痛苦游离于身体之外。她的精神世界,永远有着明朗温暖的风景,就像在代表作《呼兰河传》尾声中写的那样: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就变出一匹马来……”

优美的故事充满着幼年的记忆,难以忘却。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香港,在飞鸟将要掉落的前夕,无限怀念童年,沉浸在自由快乐的儿时生活记忆中的萧红是多么寂寞和宁静啊!回避肉体遭受的一切磨难,让精神回归故乡感受到最初的温暖,忘记怨恨和哀愁的同时,笔尖聚集了满溢的才华和灵性。唯有这样,才叫不负如来不负卿,不辜负上苍对一个灵魂美丽的女子的造化之情。

萧红的一生悲苦,但她的灵魂一直干净美丽。

(作者单位: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

猜你喜欢
端木蕻良萧军呼兰河
端木蕻良与重庆复旦大学的情缘
童年里的《呼兰河传》
“端木蕻良”笔名背后的故事
梦游呼兰河(组诗)
《讲话》背景下端木蕻良建国初期小说探析
读《呼兰河传》有感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研究综述
《呼兰河传》
《延安日记》里的萧军与毛泽东
文人萧军是决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