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长期服用易产生耐受性

2018-12-04 18:07吕若琦
科学养生 2018年11期
关键词:止痛剂耐药性输液

吕若琦

一有头疼脑热就去输液、只要一感冒就吃抗生素……殊不知,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用药习惯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有可能导致患者重症感染时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医学专家指出,按照医生指导规范使用抗生素,预防抗生素耐药性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很重要。

错误的用药习惯增加耐药风险

55岁的王女士体质较弱,动不动就感冒。因此,平时一有打喷嚏或嗓子疼等“风吹草动”,王女士便特别紧张,立即自行服用一大把感冒药和抗生素。这样长时间服用后,王女士发现,感冒的次数不仅没有减少,感冒咳嗽还长时间迁延不愈,吃药根本就不管用了,只能一感冒就去挂点滴,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了

医生指出,抗生素的耐药性,指的是在人体内产生了耐受抗生素打击的一种新型病菌,并不是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受,而是致病细菌对抗生素耐药。通俗地讲,就是某些抗生素杀不死这种病菌了。

抗生素在一些人眼中是“万能药”,似乎什么病都可以吃。医生提醒,这是非常危险的。生活中,以下这些常见的用药习惯会助长抗生素耐药的风险:

感冒就吃抗生素。“吃点儿消炎药,感冒好得更快些”,这是一种常见的用药误区。大部分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是没有作用的,抗生素只对合并细菌感染的感冒管用。如今,很多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让体内细菌有更多机会接触抗生素,从而加剧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同时,抗生素属于处方药物,有较高的使用技术要求,随意自我用药常常会导致用药错误,是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

频繁换药。抗生素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才会起效,很多患者在用药初期见效不明显,自行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引发不良反应,更容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

擅自停药。感染症状减轻时,细菌一般尚未彻底清除,此时停药相当于增加了细菌对药物的适应时间,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也会导致细菌消灭不完全,疾病反复。

同时用多种抗生素。有人认为同时多用几种抗生素,可防止细菌漏网。其实,这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或造成细菌耐药。

用“更高级”的抗生素。很多患者误以为抗生素越高级越好,其实所谓高级,一般是针对抗生素的新旧和价格而言,并非指对某种感染更有效。盲目用“更高级”的抗生素,易引起耐药性的产生。

哪些人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64岁的汤先生肠胃不太好,吃点刺激性的食物或是经常外出吃饭肠胃就不舒服,为了预防拉肚子,每次外出吃饭前,他总是习惯性地吃上两颗氟哌酸。等到他真正吃坏了肚子腹泻时,原本一吃就见效的氟哌酸竟然不起作用了。

那么,哪些人容易产生抗生素耐药性?主要有三类人,即:像汤先生这样经常自行服用抗生素的人、经常住院的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

抗生素的耐药性最终给人带来的结果是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很多人认为,耐药性只是一种抗菌药用了效果不好,换一种就行。但现实情况是,以前用得较多的青霉素、红霉素等老牌抗生素耐药性上升,特别是对于人体表皮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的耐药性高达96%。与此同时,一些有效的新的抗生素却迟迟难见踪影。

耐药性还会增加手术风险。剖腹产、髋关节置换术、肿瘤手术等目前常需要使用抗菌药预防和控制感染,但随着耐药菌流行,伤口感染的治疗往往失效,使这些手术可能变成高危医疗操作。

能口服的别输液

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能口服的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但现在一些人只图一时见效,却忽略了输液的安全隐患。其实,在三种用药方式中,吃药的不良反应最轻、最慢,因此是较安全的用药方式,而输液的不良反应最猛也最快。口服药经过肠胃道吸收才进入血液,生物利用率一般不会超过50%,因此过敏反应一般比较缓和,很少会危及生命。输液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入血液,生物利用率为100%,药物浓度比口服药高得多。一旦出现过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由于静脉输液必须借助医疗器械,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不适甚至感染。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因循环负荷过重造成肺水肿,老年人还有造成心力衰竭的可能。

对于患者来说,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最适合的药。什么细菌感染用什么药,并不是说贵的、新的、进口药就好。患者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另外,平时要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不吃腐败发霉的食物,注重食物营养搭配,经常运动提高免疫力,让自己尽量少生病、少吃药。

哪些药物长期服用易产生耐受性

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后,人体容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以后需要加大剂量或者增加给药的频次才能控制病情。这些药物常见的主要有:

降压药:某些患者长期使用部分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时,体内醛固酮水平出现先下降后升高的现象(醛固酮逃逸),导致血压难以控制。联合应用其他降压药可以避免。

降糖药:磺脲类降糖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当胰岛β细胞功能耗竭时,就是药物失效之日。注意此类药只用于胰岛细胞有分泌功能的糖尿病患者。

安眠药:安定类和新型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长期应用时容易耐受,常常需要加大剂量,进而产生依赖性,所以作为精神药品管制,需要按需、间断、短期服用。

哮喘吸入剂:短效哮喘吸入剂可以缓解哮喘急性发作,长期使用易耐受失效,需要最小剂量、最少次数按需应用,症状缓解即可停用。

止痛剂:长期应用止痛剂的慢性疼痛患者,需要加大剂量才能有效止痛,但不可私自加大剂量。有的止痛剂有“封顶效应”,超剂量应用容易引起中毒;阿片类止痛剂因其成瘾性被作为麻醉药品管制。止痛剂应用前需要专科医生评估疼痛程度,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用药,尤其在最初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应用剂量,以防止疼痛的加重。

滴鼻剂:鼻黏膜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长期应用会出现鼻黏膜血管反跳性擴张,使鼻塞症状加重,有时还会损伤鼻黏膜,造成药物性鼻炎,甚至会诱发血压升高。所以,滴鼻剂一般用于急性症状的缓解,连续使用不要超过7天,每日使用不超过3次。

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有的与不合理用药有关,有的与遗传有关,有的与疾病状态有关,并不是普遍现象。预防出现耐受性,最重要的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编辑/谭明

猜你喜欢
止痛剂耐药性输液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野棉花醇提物镇痛、抗炎、止泻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动物的毒可以 做止痛剂吗?
冰袋冰敷在四肢骨折早期应用的疗效观察
两组不同止痛剂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讨论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