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培训工匠近三年后始修缮养心殿

2018-12-04 18:07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养心殿彩画文物保护

2018年9月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宣布正式启动对养心殿的修缮工作,而距离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关闭养心殿,已经过去了两年零八个月。

据悉,为了展现养心殿的历史风貌,两年多来故宫各部门全面介入,事先开展了33项研究课题。从2016年至2018年8月,故宫没有施工,而是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对官式古建筑营造工匠进行培训。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包括“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等八大作,其下还细分了上百项传统工藝。从材料到做法,都要严格遵循营造则例。

直到今年8月底,故宫对外宣布,已完成“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培训的275名工匠经过选拔、考核,最终116人考试合格,为养心殿的修缮打下了基础。这同时也宣告了,已经“等候多时”的养心殿修缮工作即将正式开始。按照计划,到2020年,包括养心殿在内的所有故宫古建修缮工作都将告一段落,将在当年下半年故宫600年“生日”时重新开放。

故宫的“慢作为”让人更放心

文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是不可复得的艺术瑰宝,对文物的修缮应该保持一份手捧珠玉的细致、一种如履薄冰的虔敬,想好了,准备充分了,有把握了再动手。故宫计划修缮养心殿,两年多过去了还没开始实质性动工,这种“慢作为”何以被公众理解?因为这种慢不是怠慢、轻慢,而是审慎、专业,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做足功课。相对于文物承载的数百年漫长历史,一两年的准备工作并不算长。“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所有工匠都经严格选拔、培训、考核、淘汰,最后才“持证上岗”,单单这一条就足见其专业和匠心。如果其他地方也能以这样的精神对文物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准备好了再动手,又怎么会搞出“破坏性修复”“保护性拆除”之类的事情?

近年来,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有所增强,历史文化热方兴未艾,一些地方也逐渐开始重视文物修缮、保护。但这种“重视”有时过于功利,这种“保护”有时异化成了一种破坏。比如,“最美野长城”遭水泥硬化、清代古桥“五孔变四孔”、峰门寺石窟造像被浓妆艳抹……盲目重视不如不重视,盲目修文物不如不修。在文物修缮和保护上,务须牢固树立“想好了再动手”“非专业莫轻动”的共识。政府部门绝对不能因为害怕被指责“什么也没做”就胡乱动手,因为在文物修复上,乱作为往往比不作为危害更大。文物修缮应该以故宫的专业精神为通用标准,故宫的匠心和严谨,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以树立科学的文物保护观。

让文化遗产传承不绝

文物,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如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然而文化遗产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依然要打个问号。就可移动文物来说,展览策划越来越丰富,但文物安全保护意识则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一些基层文保单位,由于资金、人员不足,管理意识不到位,藏品库房分类混乱,甚至连库房的基本温湿条件都难以保证。而就不可移动文物而言,有些地区存在文物保护完全让步于城市经济建设的现象,甚至出现“破坏性修复”。

文物保护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同时,对文物的保护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从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多方面蓄力,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摆脱了将文物修复工作视为土建工程的传统思维,在修缮文物古建的同时,开展33项研究课题,以期将保护转为记录,让研究成为常态。在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已延伸向更广的范围,不仅包括对文物古迹保护前、中、后期的调研、监测与评估工作,还包括对文物古迹周边人文、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划和保护。

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已达53处,历史文物更不计其数。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背后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估量。每个人都应担起文脉传承者的重担,让文化遗产传承不绝,让中华记忆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养心殿彩画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养心殿
记录养心殿
养心殿修缮二三事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名胜古迹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