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模精神闪耀辽沈大地

2018-12-04 18:05关锋
共产党员·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劳模总工会职工

关锋

劳动模范的发展历程

劳动模范是在群众性学赶先进的劳动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我国不同时期涌现出来的千千万万先进模范人物,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建立了卓越功勋。

20世纪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边区政府在经济上面临着巨大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打破敌人的封锁,成为当时边区的紧迫任务。在党的领导下,边区开展了“新劳动者运动”“增产立功运动”。争当“增产立功的新劳动者”成为边区工人的响亮口号和奋斗目标,涌现出了以赵占魁、甄荣典、张秋凤为代表的第一代劳动模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工人阶级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开展了“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运动”“创新纪录运动”。在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活动中,全国各条战线先进模范人物辈出。鞍钢工人孟泰爬冰卧雪、抠泥巴、钻废料堆,在满目疮痍的十里钢城,捡回了成千上万个炼铁设备用的零件,建成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不花国家一分钱,就修复了鞍钢一号、三号高炉。钢铁工人王崇伦发明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干了几年的活,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从1953年至1959年完成技术革新107项,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人民日报》发表了《向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同志学习》的社论。马恒昌带领的“马恒昌小组”向全国职工发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掀起了劳动竞赛的热潮。他们都是这个时期劳动模范的杰出代表。

20世纪6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我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凯歌。王进喜以“铁人精神”打争气仗、干争气活,以“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气概,投身到我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建设,展现了工人阶级奋发图强的精神。吴家柱、林海丰和吴大有等人发扬工人阶级“硬骨头精神”,发起技术协作活动,群策群力,攻克了苏联专家撤走后留下的“半截子工程”中的很多技术难关,解了燃眉之急,为国家克服暂时困难,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又陆续涌现出了“光学专家”蒋筑英、“当代愚公”李双良、“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抓斗大王”包起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模范人物。进入新世纪,以“工人专家”李斌、“金牌工人”许振超、“能工巧匠”邓建军、“蓝领专家”孔祥瑞、“徐强精度”徐强、“工人发明家”杨建华、“时代楷模”李超等为代表的知识型、智能型工人成为先进模范人物的突出代表。他们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带动了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历史创造。劳动模范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他们以自己的奉献和牺牲为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振兴建立了不朽功勋。不同时期,广大劳动模范始终不渝地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创业、创新、创造的实际行动,用汗水和智慧在祖国建设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劳动模范是国家的栋梁,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劳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了突出贡献。劳动模范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他们所处时代不同、职业岗位各异,但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他们都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凝聚着劳动模范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

劳动模范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以自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业绩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劳动模范以忠于党和人民的情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动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影响和带动着广大职工群众共同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劳动模范是人民的楷模,他们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為全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光辉的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动模范不仅为共和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为亿万劳动者树立了榜样。他们工作在各行各业,生活在劳动群众之中,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示范作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强烈的开拓创新和锐意进取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是人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的好榜样,激励着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追求,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工会承担劳模管理工作的职责

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动员和激励广大职工群众为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肯定。

强化劳模培养选树机制,增强持续性。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劳模培养选树工作高度重视,建立了每五年一届的辽宁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评选机制,并把历年在劳动竞赛和职工技能运动会中涌现出的岗位能手、技术标兵、优秀职工、金牌工人、技术创新成果带头人等纳入劳模后备人选信息库管理,优先作为全国劳模、省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进个人的培养和选树对象。与组织、宣传、人社、科技等相关部门建立先进人物、优秀人才联动共享机制,动态掌握各级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科技功臣、各行各业领军人才基本信息,使劳模的推荐评选做到了有的放矢,选树的各级劳模群众公认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不断增强,并为今后的劳模选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截至目前,我省共推选全国劳模1430余名,选树省级劳模1.1万余名。

健全劳模管理服务机制,提升管理水平。根据新形势下劳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劳模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坚持劳模评选与劳模管理相统一的原则,做到“谁评选谁管理”,切实克服劳模工作中“重评选轻管理”的现象,完善劳模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劳模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实行跟踪服务,建立劳模管理档案,每年组织开展劳模生活生产现状摸底調查,对全省健在的全国劳模、省劳模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分门别类整理登记,按年代、级别、行业分别建档,及时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掌握劳模的思想生活动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充实完善劳模档案信息资料。目前,已完成辽宁省全国劳模100%、省级劳模90%以上数据库录入,为做好劳模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全面的基础资料,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劳模管理档案,使为劳模服务做到全方位、制度化、规范化,实现了劳模工作从常规型向创新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崇尚劳模、关爱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风尚。

规范劳模关心关爱机制,体现优越性。各级工会组织认真做好关心关爱劳模工作,根据党和政府关于劳模帮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我省特殊困难劳模帮扶制度,争取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帮扶低收入的困难劳模。对因重大疾病、子女上学、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劳模,切实解决好其困难问题,使劳模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定期对全省各级部分劳模进行走访,了解劳模生活状况和家庭困难情况,倾听劳模呼声,了解劳模需求。建立并启动省级劳模疗休养制度,每年都组织全国和省级劳模开展疗休养活动。同时,省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将劳模疗休养工作纳入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劳模疗休养活动,以精细化服务、规范化组织、标准化程序促进劳模疗休养活动公开、公平、公正,推动劳模疗休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劳模身心健康,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模、关爱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

做强劳模精神弘扬机制,突出示范性。省总工会始终把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作为劳模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集中开展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采取劳模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弘扬劳模精神力度,展示劳模风采,弘扬时代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模、关爱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省总工会组织召开了全省劳动模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收到良好效果。同时,聚焦精准脱贫,对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展板等多种形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全国、省级劳模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劳模精神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辐射力,使劳模精神始终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主旋律。省总工会网站开设的“劳模风采”专栏,定期宣传报道劳模的先进事迹,不仅提升了这些劳模的知名度,使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还不断激发出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继而在全省营造了学习劳模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的良好氛围。

搭建劳模建功立业平台,发挥引领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省总工会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职工队伍技术素质为重点,以提高职工素质为中心,以人才机制建设为抓手,通过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搭建有效平台,最大限度地培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坚持源头参与人才政策制定的原则,先后参与“十二五”和“十三五”人才发展有关政策调研与制定,把职工技能人才作为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上得以体现,推动将技能奖励、薪酬分配、创新成果评选纳入全省人才工作通盘规划之中。建立了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为调动广大职工创新的积极性,把“优秀技能人才”作为省委、省政府评选项目中的专项评选内容,鼓励立足岗位创新创优,夯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才基础。建立了职工创新资金保障机制,“十三五”以来,省总工会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职工创新活动。在2017年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上,省总工会组织我省5家国有企业、6家非公企业、1所大学的30项创新成果参展,达成合作意向、代理意向总金额近亿元。在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45家企业的77项职工创新成果在辽宁省总工会主办的职工创新成果展区集中亮相。

———以“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省总工会充分发挥劳模先进人物创新实践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推动职工创新活动逐步向集群化、行业化发展,向教育、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延伸,引导职工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岗位破解管理难题和技术难题,为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助推科技进步,助力企业发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职工创新的“领头羊”、职工创新人才的“孵化器”。目前,已创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9个,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161个,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50个;组织推荐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参加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评选活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借助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这一有力抓手,省总工会推动建立以企业为基础、以行业和区域竞赛为主体、省市竞赛相互衔接的全省职工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工作机制,以大赛带动培养职工创新人才不断涌现。2017年,省总工会会同省科技厅、工信委、人社厅联合举办了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从企业到市里都进行了技能大赛,吸引2万多名职工参加。这次技能大赛结束后,辽宁省总工会决定将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从过去的每三年一届,变成今后每年一届,坚持常态化,把技能大赛打造成为工会群众经济技术活动的重要品牌。

———依托辽宁省职工技术协会建立专家指导员队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队伍、工匠人才队伍,省总工会进一步提高职工技协的服务水平,增进企业和职工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广大职工投身创新实践,提升人生价值,做新时代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建立专利数据库,对接企业生产需求和技能人才发明专利的需求,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为加强我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带头人队伍,助推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省总工会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培训班。培训班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等文件精神为依托,针对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的需求特点,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制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主题,设置“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创新思维与匠人精神”“十九大精神系列讲座”等课程。同时,在课程设置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创学习、提升、实践三位一体的全新培训模式。

弘扬劳模精神,为创新注入时代动力

劳模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劳动模范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为国家经济建设默默无闻作贡献,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和取得的辉煌业绩推动着社会全面进步,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光辉的旗帜。

弘扬劳模精神,为创新发展注入时代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目标,需要在全社会弘扬和强化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要以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动全社会,以劳模的卓越贡献激励全社会,以劳模的高尚情操带动全社会,在全社会广泛打造劳模品牌,营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劳动的氛围,紧紧把握新发展理念,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出新业绩,创造新辉煌!

(作者单位:辽宁省总工会)

猜你喜欢
劳模总工会职工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