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落榜的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

2018-12-04 10:11刘保全
新闻爱好者 2018年9期
关键词:崇礼新闻奖

刘保全

由于新华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我编著的《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一)(二)(三)系列书,于是我经常收到读者来电或来信,向我询问:某某篇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在我们所在地区或行业,评上当地的新闻奖最高奖,很受读者欢迎与好评,为什么报送中国新闻奖参评却常常名落孙山,榜上无名,连三等奖都评不上?我的回答是:我未看到稿件原文,我不好妄加评析。于是有的同志就寄来原稿让我一评。我在看了部分来稿后,发现其中有的稿件还是比较优秀的,应该说算得上新闻佳作,评选落榜未必不优秀。

为什么这样的稿件在评选时落榜呢?根据笔者多年对我们单位参加评选的同志的了解所得,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这样三个方面:其一是名额所限;其二是优中选優、好中选好;其三是作品存在着某些不足、瑕疵,如:主题不够重大,论述欠缺深刻,事实还不够鲜明突出,角度选取不够好,语言还比较平淡,可读性与可感性还欠佳,传播效果一般,还有病句和错别字,等等。以刊登在《河北日报》2016年1月31日要闻版上的通讯《林海·雪原·深呼吸》一稿为例,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推荐参评第27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与深度报道类的作品。这篇通讯全面展现了承办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的河北崇礼的雪之美、生态之美,对某些国外专家的质疑作了回应。从新闻的主题来看,无疑是重大的,并有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从新闻采写上来看,它还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肯定和赞赏。

(1)层递式标题,构思新颖,寓意深刻。所谓层递式标题,是指根据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顺序等各方面的情况,把大小、轻重、高低、深浅、先后等,运用阶梯的形式,逐层上升或下降排列,一层深一层,逐层依次来表述要说的内容。这篇通讯的标题——《林海·雪原·深呼吸》,无疑是一则层递式标题,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文中所写的:“崇礼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山连着山,岭靠着岭,林海雪原苍茫,展现着一种雄浑豪迈的北国生态之美。这里空气质量好、森林覆盖率高、拥有一流的滑雪场,有‘中国雪都之誉。”文中显现的崇礼无疑是天然的氧吧。人们在这里尽情地享受“深呼吸”带来的愉悦,感受这里秀美的风光,聆听绿色发展背后的故事。可见,通讯的标题构思是新颖的,寓意是深刻的。起到了在浅阅读、快阅读时代,迅速抓住读者眼球的作用。

(2)用事实说话,粉碎流言,以正视听。崇礼承担着2022年冬奥会除高山滑雪、雪橇、雪车之外的全部雪上项目,但一些国外专家和部分国内人士认为,崇礼办赛条件不佳,温度、雪场、生态等条件均不理想,对在此地举办冬奥会提出质疑。为此,记者深入崇礼采访发现,这里的小气候独特,降雪量大,山形地貌适合开发各类雪道,而且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办赛条件极其理想。如文中写的:

△记者决定跟随他们,领略崇礼的秀美风光。在桦皮岭,山峦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太阳缓缓升起,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枝间隙,洒下一地斑驳的光影。更令记者着迷的,却是毛玉珍们早就习以为常的湛蓝的天、清爽的空气,做一个深呼吸,便心旷神怡。空气质量居全省前列的崇礼,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

△1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崇礼古杨树村。村庄背倚大山,只见山坡上一个朝东和东南的天然碗状地形清晰地出现在视野中,“碗”中盛放着一层厚厚的雪和一片茂密的林,视线顺山坡一路向下,是绵延于村北的一片缓坡。

△站在古杨树村、太子城村等奥运赛事核心区附近的山坡上,远远望去,白花花的积雪与大面积的森林交相映衬,错落有致而美丽庄重。在崇礼林业局造林站站长杨建中眼中,这样的景色不输任何书画名家精心绘制的山水画。

△杨建中说,崇礼太冷了,接个电话指尖就会被冻麻。

△2011年至2015年,崇礼完成各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51.6万亩,截至去年底,森林覆盖率达52.38%,奥运赛事核心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2%。

△每年从11月起,崇礼就进入了漫长的雪季,存雪期长达150多天,积雪累计达1米多厚。

△1月14日下午,在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崇礼云顶乐园滑雪场,记者看到,洁白的雪道上,有些滑雪爱好者不时来一个平行回转或平行大回转。

△近年来,崇礼加大力度,共建成云顶乐园滑雪场等5个滑雪场,按照国际标准建成雪道82条,总长69公里。崇礼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元旦假期三天,来崇礼滑雪、游玩的游客达12.6万人次,同比增长28.5%。巧合的是,崇礼总人口数恰好也是12.6万。

上述铁的事实表明,在崇礼举办冬奥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崇礼的温度、雪场、生态完全符合举办冬奥会的条件。从而流言被粉碎,不正确的看法得到纠正。报道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鼓了劲,加了油。稿件刊发后,新华网、人民网、河北新闻网等各大网站纷纷予以转载,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3)文字优美,说理透彻,故事抓人。这篇通讯在文字上是优美的,正像文中所写“一个枕雪而眠的塞外小城,与2022年冬奥会结下深深的缘分”“秀美的风光,聆听绿色发展”“山峦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枝间隙,洒下一地斑驳的光影”“湛蓝的天、清爽的空气,做一个深呼吸,便心旷神怡”“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滑雪”“已打出声势、打出品牌”,等等,读来琅琅上口,酣畅淋漓,给人以美的享受。

文中通过“年逾五旬的崇礼居民毛玉珍,迎来了人生第二春”的故事讲起,运用治理环境污染的具体事实来透彻说理。正如文中所写:

△“崇礼没有重化工业,原来的7家金矿、46座铁矿是其经济支柱和‘摇钱树,另一方面也成为该县的污染源。”崇礼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采矿导致粉尘弥漫,很多山体和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必须有“忍痛割肉”的勇气与魄力。

近年来,崇礼强制部分矿山企业关停,并给予相应补助。目前,矿山企业基本关停。他们还对这些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山体更绿了,河水更清了,空气更好了,崇礼自然也有了美到令人心醉的秀丽风光。

△气候恶劣、山高坡陡、岩石裸露,都没能阻挡杨建中他们植树的脚步。他们如同愚公一样,战天斗地,生命不息,劳作不止。

△人工造林——克服恶劣条件,奥运赛事核心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2%。

由上可以看到,崇礼的“林海·雪原·深呼吸”是崇礼关停矿山企业、完成各类林业生态工程所努力的结果,读来让人心服口服。

作为新闻佳作,笔者认为也还有使这篇报道更加完美之处。那就是文中两处间接引语中写的“崇礼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崇礼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如能直接写出“相关负责人”的具体姓名,可使新闻更加具体、真实、可信,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不知通讯作者同意我的看法否?

在評奖活动中,对一篇稿件的评析,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篇通讯作品之所以落榜中国新闻奖,我的看法就是前面所讲的“评选名额”所限吧。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去查阅第27届中国新闻奖所评选出的通讯作品,其中就可以看到,刊登在《河北日报》2016年4月12日的《李保国的48小时》一文,获通讯二等奖。一家报纸,在评选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两篇作品同时获奖。

另一篇第27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科学家,你们为什么集体沉默》刊登在《科技日报》2016年4月20日要闻版上。这是一篇主动发声,引导舆论的评论佳作。

在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发出最强音?应像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所要求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科学家,你们为什么集体沉默》一文,针对一起典型的环境问题引发的公众舆论事件,主动发声,着力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据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介绍,自2015年12月下旬开始,常州外国语学校附近的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以下简称“原常隆地块”)进行土壤修复(原打算土地修复完毕后进行商业开发)。在土壤修复过程中,该地块散发出刺鼻的异味,一些师生身体状况疑似因此出现异常,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意见很大,舆论亦为之哗然。这片土地到底还存在什么问题?其生态隐患是否可控?我国生态修复的标准现状如何……围绕人们关心的一系列问题,面对社会关注的重大热点话题,舆情汹涌,党报如果坐着看、绕着走、装聋作哑,就是失职。为此应该主动作为,“社会找问题、机关找说法”,发出权威声音,及时澄清是非,加强引导。

记者在采访报道中遇到阻力,本应在这种风口浪尖发声的专家三缄其口、欲说还休。记者通过多方求证、理性分析,挖掘出该工程在咨询评估和方案修订中存在的隐患,鲜明地指出科学家的这种沉默,实际上是丧失了其应有的独立人格和特别责任。这篇评论是《科技日报》就该事件系列报道中的一篇。它在热点事件中发出独家而理性的声音,避免网民非理性的情绪宣泄,体现了媒体的客观性和公信力。不仅监督科学家的良知和责任,也引导舆论关注工程背后的技术问题,具有鲜明的科技评论特色。

敲警钟就得用重锤,这样才能振聋发聩,催人猛省。这篇评论正是如此。揭露两家科研机构的多名专家均参与该工程的咨询评估和验收。由于身陷其中,专家们不仅没有质疑规划的错误、否决遗留后患的修复方案,也没有站出来向公众警示环境风险行为,文章指出这种沉默,使他们丧失了科学家应有的独立人格和特别责任,也导致公众的猜疑和舆论事件的爆发。评论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充分体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闻的战斗作风。它像一声洪亮的钟声,有力地发挥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伸张正义的重要作用。

据“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介绍,这篇评论刊发后,被人民网、光明网、中青网、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等几乎所有主流、资讯类媒体、网站争相转载,其中仅在网易、凤凰两家网站的跟帖、评论数就超过10万,成为整个事件中最醒目,也最深入人心的媒体观点之一。该报道在两家科研机构内部也产生了强烈震撼,多名专家看到报道后,主动致电《科技日报》,出于科学家的责任和立场,要求表达对该事件、该工程的科学看法。报道也引发了其他媒体对污染土地修复中科学问题的讨论,让整个事件的舆论表达朝着更为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可见,这篇评论刊发后所收到的传播效果是很好的。它具备了作为新闻精品应具备的主要特征。

此外,这篇评论的标题——《科学家,你们为什么集体沉默》是一则问题式标题中的“质问式”标题。标出了矛盾,造成悬念。在“速读时代”的当下,无疑对受众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这一点也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这篇评论未获奖,我想可能就是前面所讲的第二个原因吧,即优中选优,好中选好所致。我猜想,可能还有它的主题思想和报道内容与获奖作品相比,也许有相似或雷同之处。不知中国新闻奖的评委是否同意我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作参考。

看完我的上述评析,落榜的单位和作者,应该有所宽慰吧。不是你不好,而是人家比你更好;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人家比你更优秀。但对多数落选的参评作品而言,总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瑕疵。有的在当地是拔尖的,但拿到全国一比,就矮了一截。

应该承认和肯定,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是公平、公正、透明的,评委们是很严肃认真的,评选的结果也是合情合理的,是大家都能接受和学习效仿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公正是没有的。无数事实证明,“天道酬勤”。只要你不断努力和追求,树立你好我比你更好、你优秀我比你更优秀的观念,所采写出的新闻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地区特色、行业特色,主题鲜明、深刻,舆论导向正确,语言优美、生动,可读性、可感性很强,传播效果好,文字上又没有瑕疵,最终一定会登上中国新闻奖榜单的。

最后我引用蒲松龄落弟所写的自勉联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崇礼新闻奖
崇礼雪国
崇礼当代词典
中国新闻奖 浙江缘何大丰收
崇礼滑雪旅游特征及发展战略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韩国:崇礼门
可再生能源建筑采暖研讨会2016年1月崇礼有约
北京至张家口崇礼拟建新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