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 回望秋色果满园

2018-12-05 18:38范小红
时代报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陈老民生深圳

范小红

陈锡添:笔名白云,男,汉族,1941年2月生,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香港商报》总编辑,全球商报联盟理事长。

著有报告文学《历尽坎坷志未磨》《梦里依稀丹青墨》,文学评论《假如是毒草》《冷处理漫笔》,报告文学集《风采集》,其中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单列市头条新闻竞赛特等奖、广东新闻奖特别奖、全国改革好新闻一等奖、深圳新闻奖特别奖。

2012年至今的6个年头里,我曾两次奔赴深圳探访陈锡添先生。一次是他的名作《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深圳纪实》发表30周年的2012年3月7日;另一次是刚刚过去的2018年10月14日—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

2012年3月7日。

南国春暖。

三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

郑州到深圳的高铁9月才开通,我是搭乘南航飞抵深圳的。在飞机上,我又一次读了《东方风来满眼春》,一万多字的长篇通讯一气呵成,我已记不得读过多少遍了,但每读一次还依然那么亲切,那么震撼。行文中彰显出作者的政治敏感、敬业精神、新闻才气令人折服。

是啊,30年来,陈锡添的名字与深圳和中国改革开放的那一段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东方风来满眼春》自然也就成为了划时代的名篇佳作。

我和陈老相约在深圳特区报报业集团附近的一个茶舍里见面。西装革履,高大威武,神采奕奕。陈老现身让我大吃一惊,哪里像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啊!

和蔼可亲,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陈老成了被访者。话题自然是邓小平南巡和《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问世。陈老用“采访很谨慎,酝酿很充分,成稿很顺手,发表很坚决”来概括,那个时候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

他回忆说:“那是1992年1月18日,大约下午5点的样子,突然接到通知小平同志第二天到深圳,要求随行采访,当时激动坏了,邓小平到深圳?多大的新闻啊!过了一刻钟又被告知此次活动不题词﹑不接见﹑不报道。听说取消报道任务,记者们很快就轻松下来。可我当时想事情决然不会那么简单,决不会是一次简简单单的参观,所以做好了充分的采访准备。为了能听清小平同志讲的每一句话,我几乎全程就是离他最近的那个记者。不让录音,我就拿小纸片记要点﹑写关键词,甚至连纸巾上都写满字了。每次活动一结束,我立马跑回房间,没有人知道我在干什么,第一时间趁热打铁呀,赶紧整理出完整的讲话内容。还要找一些领导核实采访内容,有时要干到凌晨两三点。”

邓小平离开深圳的那段时间,陈锡添的大脑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思考,他说这是一篇“大文章”,大到让人“忐忑不安”!每时每刻的酝酿使文章的构架、小标题甚至是文字段落都已成竹在胸。

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他在等待着那个机遇的到来!这次机遇垂青了陈锡添!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1992年那个春天里横空出世,《春天的故事》自此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陈老说: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也有遗憾:一是没有把邓小平的一段很重要的谈话发出来:“不要搞政治运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不要影响工作。”这几句话是临出版之前删掉的。陈老说,“还有就是,小平同志还说‘年纪大了,要自觉下来,否则容易犯错误。像我这样年纪老了,记忆力差,讲话又口吃,所以我们这些老人应该下来,全心全意扶持年轻人上去等,这些我当时都没敢写。”

我诺诺地问了一句为什么“不敢写”呢?陈老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我的思想不够解放啊!”

那次采访,我们喝的是信阳毛尖。采访结束时陈老送我了一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东方风来满眼春”。还有一本书,陈老在扉页写道:“改革开放 中国希望”。那上面刚好有一张陈老采访习近平的配图,我问时,陈老说,那是在浙江采访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时拍下的。浙江当时的改革开放一样令人刮目相看。我清楚地记得,回到郑州9个月之后的2012年12月7日,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把他的首次地方考察之地选在了深圳。12月8日晚上我接到了陈老从深圳打来的长途电话。

“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总书记的原话,中国大有希望!”电话那头传来声音洪亮的爽朗笑声。

2018年10月14日。

南国秋浓。

十月的鹏城,天高云淡,神清气爽。

此次深圳之行,我是从郑州东乘高铁6个半小时直抵深圳北。时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一个精彩的缩影,曾经创造出那么多改革开放的“中国第一”,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而陈锡添注定要成为见证这个奇迹的重要人物。

这次,我把和陈老面谈的地方定在“京基100”96层的咖啡厅。陈老走上来,你依然看不出这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依然西装革履,依然高大威武,依然神采奕奕。陈老手里拿了一个小平板,一见面他就笑着说:“老朋友远道而来,我要请客!”

我们临窗而坐,整个深圳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高楼,色彩斑斓的花木,波光粼粼的湖水伴着房间内悠扬的音乐。陈老指着远处的国贸大厦说,当年小平同志就是在那里的53层讲出了“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会太多,文章太长,不行。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的话。

陈老回忆说在国贸大厦旋转餐厅,小平同志谈话大约谈了30多分钟,使在场的人深受教育和鼓舞。

收回视线,陈老说,我在深圳已经35个年头了。眼前的一切都可以明证深圳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奇迹!比如这个京基100所在地,过去叫蔡屋围村很穷的,和一个民营企业合作就建成了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啊!

40年,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性大都市,过去打渔晒网,如今云游上网!陈老边说边打开了他的小平板,真是一个有心的新闻人,一幅幅照片记录他本人和这个时代的风雨变迁。

陈老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会发端于1978年?因为那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刊发。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年!这篇文章的作者大家不能忘记,他叫胡福明,是人大哲学系的研究生,也是我的师兄。

陳老说,我有幸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绩,所以倍加珍惜当下的一切!陈老断言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一定将围绕“大民生”!

国计,民生;民生,民心。如果把40年改革开放浓缩成一首壮丽诗篇,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题眼”;如果将4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给中国梦绘一幅通景画卷,民生也依然是生动传神的“点睛之笔”。

采访结束时,我代表76岁的父亲送给陈老一幅“骏马奔腾图”,这是我父亲从60岁起学画而画的马,父亲的题字是:“新翠舞襟静如水,东方风来满眼春。”陈老回赠我父亲的依然是“东方风来满眼春”。

临别时,我问陈老:“深圳很平静啊!”

陈老笑着说:“放心吧,我懂你的意思!改革开放无止境啊!”

这一次,我清楚地记得,我离开深圳的第10天。10月24日晚上我接到了陈老从深圳打来的长途电话。

“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这是总书记的原话,中国大有希望!”电话那头传来依然洪亮而爽朗的笑声……

猜你喜欢
陈老民生深圳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心态·读书·运动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唤醒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百岁老翁的“养生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