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沙嶂访问记

2018-12-05 13:20袁南炽
源流 2018年8期
关键词:游击队老区

袁南炽

探访革命老区村牙沙嶂的夙愿,今天实现了。应龙川一中高中同学、广州名医黄国旺邀请, 5月20日,阳光灿烂,烈日炎炎,我们从老隆出发,驱车经四都镇后,沿新四村的山间小路开往牙沙嶂。一路上,群峰叠翠,林茂木盛,草青流碧,田园锦绣,山光水色,尽收眼底。

绿色牙沙嶂

牙沙嶂,位于龙川县四都镇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一嶂连四镇”。村民告诉我,牙沙嶂群山延绵,岭峻峰险,在四都镇5派山脉中覆盖面积最大,主峰海拔1010米。

牙沙嶂的生态环境至今保护得相当完美。走进深山,满目青翠,郁郁葱葱。原生态亚热带雨林,一望无际,参天大树高大挺拔,藤状植物盘根错节。奇花鲜艳,异草碧绿,流水潺潺。蓝天白云下,鸟飞雀唱,蜂飞蝶舞,空气清新,犹如天然氧吧,令人心旷神怡。我们仿佛进入植物王国,山水画廊,人间仙境。

在座谈中,我问老党员、老队长邹日祥等,牙沙嶂这么好的环境,动植物一定不少吧。这一问,村民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如数家珍地争相介绍。牙沙嶂针叶林和阔叶林极为丰富,杉树、松树、桐树、柯树、赤黎、枫树、樟树、鸭脚木、毛竹、簕竹、金竹……等等,漫山遍野的禾雀花开放时,一片春光。深谷兰花,更是兰中珍品,十分诱人。山中还有不少珍稀植物,如毛棉杜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村中的一棵椎树,有300多年历史,至今根深叶茂。九条板状古根,周长17米,伸展入地,极似九龙,村民称之为九龙树。70多岁的老人说,听爷爷讲,他们小时候就在树下玩耍、捉迷藏。现在小孩还在此游玩。村民们说,邀请县有关部门协助,给全村的古树挂牌,一为保护,二为宣传,三为科普。我说,好主意,祝早日成功。

黄家兄弟对家乡山水情有独钟,虽然经商生活在深圳,但心系家乡,经常回家。他们告诉我,牙沙嶂除了森林茂盛之外,果木也很多,大宗的有油茶、油桐、柿子、板栗,各种菌类,如香菇等,远近闻名。知名和不知名野果,数不胜数,四季飘香。此外,中草药材也很丰富,如巴戟、土茯苓、金银花、车前草、三丫苦、山桅子、金樱子、倒钩风、穿破石、益母草、夏枯草、何首乌、千斤拔、老虎耳、了刀竹、半枫柯、首红、两面针、深山不出头、天冬、雷公头……等等。这当中有许多既能入药,又可食用,药食同源。

面对深山野岭,我好奇地问,山中有老虎吗?邹老汉笑着说,没听说过。不过曾经打过一只豹子。野猪、黄猄、果子狸、箭猪、穿山甲、山鸡、鹧鸪、斑鸠、画眉、老鹰倒有不少,还有南蛇、青竹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过山风、蟒蛇等。小溪草丛中,还有龟类,如草龟和金钱龟。

红色牙沙嶂

牙沙嶂既是绿色宝库,也是红色老区。村民黄金连自豪地说,当年我参加过牙沙嶂革命历史的调查,有许多红色的故事,至今印在脑海里,难于忘怀。命名为革命老区村的第一枚印章,是我去县里领回来的。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枚圆形木质旧印章。细看之下,上面刻有如下文字:“龙川县四都镇新四管理区牙沙嶂革命老区村民委员会”,印中间有颗五角星。这是革命老区标志之一。老黄接着说,牙沙嶂民风纯朴,道德高尚,从来就不乏爱国爱乡,翻身求解放的革命斗争精神,有着光荣的优良传统。1942年2月,共产党员骆柱石、骆伟文夫妇到牙沙嶂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并吸收牙沙嶂村黄亚娥、邹杰、邹德旺为中共党员,建立第一个党小组,由黄亚娥任组长。党组织在牙沙嶂开办识字班,吸收有志青年参加。两年后,即1944年3月,成立由黄亚娥未对账的牙沙嶂抗日先锋队,燃起了抗日的烽火。这年6月,又成立农民协会,黄亚娥任会长,会员30多人。抗日、抗征、抗税,减租减息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1945年3月,邹杰等共产党员打入敌人内部,担任保长、甲长,身在曹营心在汉,建立了“白皮红心”的革命政权。抗战胜利后,抗日先锋队改编为民兵队,配合游击队作战,广受称赞。1948年1月,川中大队在牙沙嶂成立,由魏洪涛任大队长兼政委。从此,牙沙嶂成为远近闻名的游击武装活动地区。人民热烈欢迎。国民党发动派却把川中大队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为后快。

黄金连老汉喝了口水继续说,然而牙沙嶂的共产党人和革命武装不是好惹的。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牙沙嶂始终红旗高举,在枪林弹雨中发展壮大。国民党反动派实施第一期“清剿”时,川中地区游击武装力量河南队成立,活跃在龙母、黄石一带。1948年3月,龙母地区的反动派谢鸿恩、谢赞鸿自卫队和黄雪雄联防队200多人,扛着两挺机枪,向活跃在大庙尾的河南队进攻。在魏强队长的指挥下,60多名队员,奋起反击,并转战牙沙嶂,抢占有利地形。战斗持续半日,敌人捞不到半点便宜,只好在天黑前忽忙撤离。江南队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最激烈的战斗,莫过于牙沙嶂战斗。”老黄激动地说。1948年9月,川北大队主力200余人,在魏洪涛、郑风、骆仰文率领下,回到了牙沙嶂活动。国民党龙川当局获悉后, 认为这是消灭游击队的绝好时机,立即实行第二次“清剿”。调集了1000多兵力,扫荡牙沙嶂,妄图全歼游击队于一役。此事,老黄讲了一个真实故事,充分反映了牙沙嶂人民的英勇和胆识,人民军队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他说,正当反动派气势汹汹地向牙沙嶂扑来时,一个正在铲茶山的农民发现后,丢下锄头,穿密林,走小道,迅速向游击队报告。魏强听说后,马上扛起机枪,登上古炮楼,对准来敌射击。在大队长魏洪涛的指挥下,游击队在各险要关口布兵迎敌。尤其是河南队的李青率第一队迅速占领牙沙嶂主峰,其余战士纷纷抢占所有制高点。9月8日,国民党反动派仗着人多势众,武器精良,蜂拥攻山,伺机夺取牙沙嶂主峰。机枪突发、步枪呼啸,钢炮轰鸣,一时间,牙沙嶂打得乌天黑地,硝烟弥漫,乱石横飞,树倒草焦。然而,占有天時地利人和优势的游击队,居高临下,精准打击,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相反,国民党这些乌合之众,一盘散沙,贪生怕死,被打得鬼哭狼嚎,丢盔弃甲,几十次冲锋被打退。战斗打了一整天,敌人毫无寸功。敌人见硬的无效,又来软的,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诱降。然而,无人搭理,攻心战术也彻底失败。此时,夜幕降临,国民党撤下山后,将气泄在老百姓身上,把牙沙嶂村的粮食、猪、鸡、牛洗劫一空,放火烧毁邹、黄两姓民房。游击队借着夜色掩护,加之地形熟悉,避开正面之敌,悄悄撤离牙沙嶂,直奔铁场毛峰而去。第二天,敌人发现山上空无一人,只好抬着几十具尸体败下山去。牙沙嶂游击队书写了一篇以少胜多的战斗史诗,为人们广为传颂。为保卫牙沙嶂红色根据地,共产党人也付出了血的代价。游击队战士谢雄、叶石安、古桂扬、陈纯锦、吴毅夫、魏灶荀、吴金胜、郑佛佑、骆发、黄立有、骆秉权、谢桂焕等13位同志在战斗中光荣牺牲。18名战士被俘后,遭国民党反动派分别在黎咀、四都、老隆杀害。先烈们不朽功勋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彪炳千秋,万古流芳。

访谈告一段落后,四都镇杨副镇长、新四村宋书记与我们一起来到纪念碑前,瞻仰丰碑。石碑上刻着“牙沙嶂战斗旧址”几个大字,下面刻着简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接着,我们来到古炮楼前,凭吊英雄。仰望古老沧桑的炮楼,我们仿佛看见了英烈高大形象,听见了子弹在飞着的声音。老同学、曾经是空军大校的陈辉深有感触地说,李青是我的舅舅,今天我沿着舅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足迹,走访牙沙嶂,受益匪浅,意义非凡。我们一定要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将先烈们开创的共產主义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金色牙沙嶂

与全国各地一样,新中国成立后,牙沙嶂拨云见日,人民站立起来,翻身做主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深山中的牙沙嶂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落后,人民群众仍然贫困。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牙沙嶂,给人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牙沙嶂人民迅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洗脚上田,跳出山门,到发达地区去打工,终于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如今,他们许多人在广州、深圳等地安家立业,大展宏图,过上了火红好日子,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

语云,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富起来的牙沙嶂儿女对家乡的热爱不减反增,乡愁浓烈。他们难忘家乡的山水草木和父老乡亲,或回乡创业,或热心公益,或兴建别墅,让牙沙嶂村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站在高处,举目观望,牙沙嶂新貌一览无遗。“六难”早已烟消云散。一座座乡村别墅拔地而起,金碧辉煌,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景象。我们在主人陪同下,分别参观了黄家三兄弟和黄家五兄弟的别墅,真叫人大开眼界,赞叹不已。原来的客家老屋保留完好,修葺一新,古朴典雅,与别墅交相辉映,别具特色。山村的自然风貌和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宋书记告诉我,下一步,牙沙嶂村要利用好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红色历史资源优势、村史悠久的资源优势和外出乡贤资源优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现在,环村公路已初具规模,碧玉湖建设接近尾声,文化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展馆即将诞生。实干创未来,金色牙沙嶂等不来,要不来,只能干出来。总而言之,我们不但要保护好绿色牙沙嶂,宣传好红色牙沙嶂,而且要建设好金色牙沙嶂,让人民生活更富裕,老区村变得更秀美。

美好的蓝图业已描绘,逐梦队伍已经出发。一个镶嵌着绿色和红色的金色牙沙嶂必将与日东升。衷心祝愿老区人民早日踏上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展现新气象,过上新生活。夜望星空,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填词一首,记下这次难忘的老区之行:

满江红·牙沙嶂

高峰牙沙,云飘处,风光奇绝。林木秀,水流泉涌,野花灵雀。遥想当年燃战火,犹闻枪炮声激烈。求解放,九死走刀锋,心无怯。

翻身唱,情意切。国运盛,民康悦。看山村美丽,艳阳红烨。图志励精铺锦绣,并肩筑梦兴鸿业。赴征程,策马再扬鞭,新飞越。

猜你喜欢
游击队老区
读《铁道游击队》有感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老区减负进行时
怎么哪里都是老区?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一本珍贵的游击队公粮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