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护理方法及临床观察

2018-12-05 10:55李小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剖宫产

李小平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护理方法。方法:收治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剖宫产患者500例,将其分为愈合良好组(对照组)和愈合不良组(观察组),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切口愈合不良25例,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包括体重指数、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机、瘢痕子宫、阴道检查、手术时间等。结论: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众多,优质护理对其恢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愈合;临床分析

剖宫产是针对分娩的妇女进行的一种将孕妇腹壁和子宫剖开,同时将胎儿取出的一种手术方式,这种手术方式不同于常规的顺产分娩,应用于分娩产妇由于胎儿胎位不正或脐带绕颈等不能正常分娩的产妇。剖宫产手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产妇分娩出现难产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与护理水平不断提升,孕妇出现死亡的概率大大降低,但是,剖宫产手术依然具备一定的危险性。孕妇由于手术过程中剖开子宫以及腹壁,所以,术后切口的愈合是很重要的,术后切口的愈合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果护理不当,导致产妇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不但会导致产妇住院时间长、费用较高,也非常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故针对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不良的因素进行相应的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15-2017年收治行剖宫产手术患者500例,将其分为愈合良好组(对照组)和愈合不良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5~38岁,孕周36~41周。年龄与孕周均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比较两组孕妇的体质量指数、合并基础疾病(妊娠高血压、营养不良、糖尿病等相关因素)、手术时机、瘢痕子宫、阴道检查、手术时间等指标;观察实际临床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情况,一般为手术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脂肪液化。实际临床切口感染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Xz进行检验。

结果

500例患者中,切口愈合不良25例,其中出现切口感染20例,出现裂开1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其中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孕妇的体重指数、合并基础疾病(妊娠高血压、营养不良、糖尿病等相关因素)、手术时机、瘢痕子宫、阴道检查、手术时间等相关差异,见表1。

讨论

剖宫产手术愈合不良的因素:剖宫产手术在当今外科手术中属于一类常见的有创手术,创口的愈合程度与手术的选择方式、患者自身的情况以及术后的护理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一般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有以下几种:①肥胖:在实际临床上,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最常见因素就是肥胖,通常情况下,孕晚期的孕妇摄入的营养过多,导致患者的体重指数升高,孕妇腹壁的脂肪层会明显的增厚,这种情况下,对于手术来讲,有着一定的困难,手术的时间也会相应延长,患者此时微循环较差,手术的过程中,又有可能刺激患者的脂肪引起脂肪液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②高龄产妇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产妇:一些高龄产妇(指的是>35岁且第1次妊娠者),其本身由于年龄较大,自身的免疫力就很低,如果运用剖宫产手术,自愈的速度也会较慢,对于细菌等的抵抗能力较弱,所以,术后切口的愈合能力就比常人慢,这一类的患者相对于常人来说,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就比较多。同理,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也一样,自身有基础性疾病,相对于常人就会多一些感染的风险,所以,要从基础预防。③术前阴道检查次数较多和胎膜早破:由于阴道和肛门本身的细菌就比较多,所以在内检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将细菌带进子宫颈和羊膜腔,有些细菌甚至会带进胎膜中,这种情况就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针对胎膜早破的孕妇,细菌也同样会被带人宫腔或者是羊膜腔,当胎儿取出时,细菌随之带出,同样增加孕妇切口的感染发生率。④其他:还有一些原因会导致术后切口的感染,例如剖宫产的手术时间过长,就增加了空气中细菌感染的概率。再有就是抗生素使用不當,抗生素使用的时机不当,会造成患者体内细菌大面积地繁殖,如果这种状况控制得不好,就很容易造成切口的愈合不良。

护理方法:由于剖宫产手术并非正常的分娩,所以在实际过程中容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状况。因此,针对会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要进行优质的护理,降低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发生。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告诫孕妇合理饮食,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少油少盐,加强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体重以及血糖。针对术前抗生素的应用也要慎重。手术医生也应该准确地进行术前判断,对于手术时间的长短以及手术野的大小进行预判。术前护理针对阴道和肛门的检查要进行无菌操作。术后的护理尤其重要,术后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切口的变化。

针对剖宫产手术而言,术后麻醉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疼痛的发生,对于这一类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告知产妇,疼痛情况属于正常,针对患者疼痛的情况帮助患者及时变换体位,选择患者认为舒适的体位,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患者疼痛的程度。一般情况下,手术后6h,通常会采用侧卧位交替式,之后就可以进行适时的翻身,1~2h进行1次翻身,在手术8h后可以尝试进行半卧位,这样可以使得腹肌保持松弛,对于肠道的运动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

针对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早期的下床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患者由于疼痛不愿意下床运动,但是这对于患者体内肠道运动以及切口恢复不利。针对患者情况,嘱咐患者适当进行下床运动,制定相应的可行性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患者适当肠道粘连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越早下床运动,肠道粘连情况的发生就会越小,同时,适当下床运动,也可以促进排便。患者术后,导尿管摘除之后,排尿可能会有困难,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鼓励患者,并与家属沟通好,只有顺利地进行排尿和排便,才能出院。

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有重要的意义,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剖宫产手术的相关知识、手术过程等,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确保患者积极的配合。

参考文献

[1]张立华,李帅,卢珊,等.剖宫产切口妊娠超声和MRI诊断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9(12):936-939.

[2]郭银树,段华,张颖,等.宫腔镜联合B超及腹腔镜在剖宫产切口憩室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1):1019-1021.

[3]袁岩,戴晴,蔡胜,等.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4):321-324.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剖宫产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剖宫产滥用致“二孩”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