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里的40年

2018-12-05 05:14刘佳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小岗村婚纱照摄影记者

刘佳璇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在一份合同书上按下手印。全国的第一个种田包干责任制由此诞生了。小岗村因此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这是当年18位农民中的三位

1979年夏,一位名叫汪强的地区电影公司宣传干部带上两部海鸥照相机,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进了小岗村。农民们正在忙着收粮,脸上幸福洋溢,汪强按下快门,拍下小岗村农民严宏昌借来拖拉机收获自家粮食的场景。

小岗村的“大包干”和后来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汪强拍下的照片,成为了珍贵的影像文献:小岗村农民严俊昌、严立学、严立坤手扶农具站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他们望向田野的样子,代表着一种希望。

汪强之后成了摄影记者,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6000多幅反映皖东地区及凤阳农村改革的摄影作品。

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与精神面貌发生着巨大变化。而摄影作为一种记录和表现的视觉手段,将改革开放中的一个个瞬间和面孔定格,让无声的影像,汇集成为时代的记忆。

照片从黑白变成彩色,在这些画面中,服饰、建筑、器具、街景和人物表情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那是每个中国百姓曾真实感知的生活,但时光荏苒,人们的衣食住行已发生了巨大变迁。

在新闻摄影的实践中,千千万万个和汪强一样的摄影记者,记录下重要的历史瞬间,也记录下改革开放过程中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经过时间的淘洗,这些细节成为引人深思、以小见大的点,连缀出时代变迁的轨迹。

除了摄影记者,中国还有大量民间摄影人,他们以记录现实生活为目的,開展摄影实践。例如,以火车生活为主要拍摄对象的摄影家王福春,通过对一种特定空间的持续记录,展示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状态、精神状态的变化。

而在照相馆里拍摄的全家福、婚纱照,则承载着大家族、小家庭的幸福记忆和温暖时刻。人们的笑容从拘谨变得从容,姿态从僵硬变得放松,年轻人开始到国外“旅拍”婚纱照……这些家庭的相册汇聚起来,也是一道记录国人精气神变化的风景线。

今天的中国,是从昨天跋涉而来。

站在今天,回到那些老照片中的历史现场与昨天相对,能看见每一张平凡面孔上精气神的深刻改变,能看见中国40年来的发展奇迹,更能看见每一位普通中国人为追求美好生活所付出的真切努力。

猜你喜欢
小岗村婚纱照摄影记者
小岗村“再出发”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与人为善的喜鹊
婚纱照
T台救美
婚纱照
小岗村:农村改革再争先
GowN Abroad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