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

2018-12-06 02:13甘艳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责任

甘艳丽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 030006)

进入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社会责任的履行来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在利益相相关者群体中,员工对企业的影响最为重要。调查发现,员工敬业度高的企业的净利润率会比一般公司高出6%,且股东的回报率提高5倍。此外,敬业度高的员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成就感和工作幸福感。因此,基于员工敬业度对个体幸福和组织绩效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管理者开始关注员工敬业度。

一、员工敬业度的现状

盖洛普咨询公司发布的2013年《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研究》显示,全世界只有13%的员工处于敬业状态,而中国的敬业员工的比例只有6%,处于世界最差水平。怡安翰威特公司公布的2016年中国人力资本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员工的平均薪酬在不断增长,但是员工的离职率却上升到了20.8%,其中员工主动离职占较大比重。这一调查报告反映了我国员工敬业度低下的问题,还揭示了传统的薪酬福利已经不能满足员工对工作的需求,员工对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全球范围的敬业危机,企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培养、维护和留住敬业的员工。

越来越多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已成为吸引、留住员工的日益重要的途径。例如,Cone在千禧代的研究中发现,18~25岁的员工在求职过程中有80%的员工希望在一家对社会负责的公司里任职。翰威特咨询公司在其2010年员工敬业度调查中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会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认识,增强其对组织的承诺,减少离职意向,增加员工敬业度。鉴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员工的积极影响,学者和管理者们开始尝试利用企业社会责任来提高员工敬业度。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敬业度的理论分析

1.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承担的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推广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根据利益相关理论将社会责任划分为对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根据自身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采取一系列的活动来减少对利益相关者的消极影响,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具体表现为:提供公平的薪酬待遇和职业规划,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依法纳税,关注社区的发展,保护环境等。

2.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是指个体为从他人那里获得某种“报酬”而提供对方所需资源的社会互动过程。个体交换始于社会吸引,当交换双方具备对方所需的资源时才能相互吸引,促进社会交换的发生。在交换过程中,个体会因交换所获得的报酬而产生回馈对方的义务感,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当双方在交换过程中遵守互惠公平原则时,就会建立起信任和忠诚,维持相互吸引与长期交往。此外,社会交往中不仅包含物品和金钱等物质资源的交换,还包括尊重、忠诚和认同等情感资源的交换。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员工与组织的雇佣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关系。具体而言,组织与员工之间存在两种交换:经济和情感交换。其一,员工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来换取组织提供的工资薪水;其二,员工能从组织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上司的夸奖、信任以及荣誉感等,组织则可以获得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忠诚和敬业等。社会交换理论主张,根据个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获得的报酬及付出的代价来解释个体的行为。因此,在员工与组织的交换过程中,可以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员工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差异。

3.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敬业度。关于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活动为什么能够吸引员工,有学者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Wrzesniewski(2003)认为,员工追求的工作意义有三种:第一种,物质追求,关心物质利益和工作安全;第二种,职业追求,关注工作上的晋升和成就;第三种,使命感追求,目标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化,员工对工作的追求已不局限于谋生,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其存在的价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还追求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能够从物质利益、职业发展和使命感三个方面同时满足员工对工作意义的追求。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交换过程中付出的一种资源,各利益相关者会根据其获得的资源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回报企业。作为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员工回报企业的方式之一就是提高员工敬业度。具体而言,当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时(如公平的薪酬待遇、赞赏关怀、安全的工作环境、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等),能够给员工带来直接的物质好处和情感支持。这些举措不仅能够增强对员工的物质激励,还能促进员工对组织支持的感知。基于互惠原则,员工会根据其获得物质激励和组织支持感,增强对组织的情感承诺,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当企业承担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时,能够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为经济、社区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员工能够通过自身工作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满足员工对使命感的追求,提高工作意义感。此外,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活动能够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对社会负责的形象,获得尊重和赞赏。一方面,企业的良好形象会促进企业对员工的社会吸引,增强员工与企业的社会交换意愿;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成员,员工会因为企业的外部声誉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作为回报,员工会增强对组织的的认同,愿意在组织中留任,为组织的发展贡献更多的精力。

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不足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对员工行为态度的影响。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活动时,只顾着满足员工对物质和职业发展的需求,提升员工与组织的关系,却忽视了员工对使命感的需求。

2.企业社会责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是自上而下的,一般都是按照管理者的喜好来选择社会责任项目,没有考虑到员工对CSR的选择意愿。如果员工能够选择自己偏好的社会责任活动,那么在实践过程中,员工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完成工作任务。

3.虽然员工承担了执行企业社会责任计划的主要责任,但是很多企业都忽视了基层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成功实践的重要性。企业只注重向外界宣传其采取的社会责任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却忽视了与内部员工的沟通和结果反馈,导致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缺乏积极性。

4.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都是经过员工过滤过的,但是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却没有考虑到员工对CSR的看法。如果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抱有怀疑的态度,那么不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有多成功,其对员工的影响都会大打折扣。

四、管理建议

1.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人才战略结合起来。根据上述理论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对员工的责任,企业承担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时也会对员工敬业度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活动时结合企业的人才战略,实现企业、社会和员工的多赢。

2.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沟通。仅仅简单地通知员工组织所做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促进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以及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获得工作意义,企业需要精心策划与员工的沟通工作,帮助员工了解组织的社会责任理念,以及员工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

3.积极宣传企业社会责任取得的实际成果。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企业拥有外部的积极评价时,员工会因其组织成员的身份而感到自豪和荣誉。另外,员工作为社会责任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工作投入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何种积极影响,从而增强其对工作的肯定。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向外宣传社会责任活动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向员工提供其工作投入所取得的成果,从而最大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利益。

4.提高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度。由于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更大,因此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活动时必须要提高员工对社会责任活动的感知。企业在选择社会责任项目时,首先要考虑与组织核心业务的相关程度。相关性越高,员工越容易在日常工作中认识到组织对外界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其对工作意义的感知。

5.促进员工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当组织以员工参与的方式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时,可以促进员工对于CSR的认识。如果员工在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可以直接接触受益者,那么员工对于工作的意义感就会得到加强,员工参与的积极效果可以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J].现代法学,2001,(3):137-144.

[2]李伟阳,肖红军.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87-97.

[3]尚玉钒,马娇.“工作意义”的变迁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3):59-67.

[4]任晗,陈维政.组织内多层次社会交换关系对员工角色外行为影响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4,(1):77-80.

[5]何显富,陈宇,张微微.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1,(5):115-119.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责任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I Love You, Dear China
责任(四)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