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隆模式到科技金融

2018-12-06 06:33赵先信编辑韩英彤
中国外汇 2018年18期
关键词:借款人信贷小微

文/赵先信 编辑/韩英彤

从传统商业银行的角度看,泰隆银行的做法更像是对商业银行传统理念和实践的回归。但要实现在整个银行业的回归,包括“主流”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并不容易。

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是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享有极高的美誉度。众所周知,小微信贷风险高,可持续性低,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但泰隆银行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经在小微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由于在服务小微企业领域做出了品牌,该行在监管部门的口碑甚佳,颇受业界关注。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以来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整个银行业信贷不良率急剧反弹。但泰隆银行贷款不良率从未超过1.3%。

小小的泰隆银行凭什么成功?关键在于方法正确,用做“零售”的方法做小微金融。所谓零售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就是服务自然人的方法,根据自然人的特点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对人性和人情的了解来实施风险管控。了解人、服务人、管理人。这里的“人”既包括客户,也包括银行工作人员。这与公司业务中服务法人客户的做法大相径庭。当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引起从上层到基层的特别关注,泰隆银行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

泰隆经验

额小期短

泰隆的第一条原则是专注小微,额小期短。户均贷款以30万元—50万元居多,300万元以上的较少,500万元以上的很少,千万元以上的则更少。户均贷款小,一方面是因为小商户、小企业主对融资规模的需求较小,另外也符合银行针对这类客户的风险控制要求。众所周知,决定借款人是否履约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还款能力,二是还款意愿。前者客观,后者主观。当银行超过借款人承债能力过度提供授信时,至少会在两个方向上引发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一是骗贷跑路;二是所贷非所用,偏离主业,盲目投资或投机。一些地区的大量民企之所以深陷债务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偏离了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土制造业,盲目炒房、炒矿,大量涉足民间借贷而导致的。就破坏性而言,这种类型的道德风险客观上更甚于骗贷跑路。要控制诸如此类的道德风险,部分关键因素在于控制融资规模和贷款期限。

笔笔清与一户一贷

第二条原则是笔笔清。余贷未清,新贷不放。不论是否续贷,都要先按合同规定把已有的贷款结清,不允许借新还旧。至于结清后是否续贷,取决于届时的评估结果。可能续贷,也可能不贷。按规程评估下来,信誉好的户可以适用无还本续贷。另外一个与此相关的做法是“一户一价”“一期一价”。这类做法不仅有助于强化信贷活动的商业原则,确保银行可以根据需要及时中断和调整客户关系,优化客户结构,保证资产质量,也有助于实现信贷出清,避免银行被动授信和过度授信。

非抵押放款

第三条原则是强调非抵押放款。在泰隆银行每年处理的近40万笔小额贷款中,信用和保证类放款占到了90%以上,真正借助抵押物贷款的不足10%。在信用评估方面,泰隆银行有所谓“三品(人品、押品、产品)三表(水表、电表、海关报表)”之说。利用本乡本土优势,泰隆银行把人品因素充分利用起来;关于押品,泰隆银行并不打算通过占有抵押物来缓冲风险,而是通过评估抵押物,了解借款人多年来的财富积累和经营绩效;产品方面,泰隆的理解也很独特,其认为能专注做产品且适销对路,借款人多半是本分和可靠的。

人情担保

第四条原则是实行带有道义色彩的保证机制,充分发挥中国人情社会特点对道德风险的约束作用。泰隆银行对担保的使用首先强调的是自然人担保。即便是企业法人,如果其贷款需要担保,银行也会要求其法人代表出具个人担保。其次是将担保赋予道义责任。担保最好在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朋友之间进行,这一方面有助于担保人充分了解借款人,充分理解自身的担保责任,同时也有助于借款人积极履行第一还款义务。此外是不接受互保互贷或联保联贷。但凡遇到互相担保,务必将担保链条拆开,才可以考虑是否续做。

风险偏好与风险治理

泰隆银行的信贷审批模式被概括为“三三制”。所谓三三制,实际上是泰隆银行对内部信贷受理的时间规定:新客户贷与不贷,必须三天内明确答复;老客户提出申请后,三小时办结。

从制度设计和机制安排的角度看,泰隆的做法颇有启示。限时回复避免了通过补提很多放款前提条件的方法来批复信贷申请。这不仅消除了模棱两可,也有助于遏制潜在的寻租问题。面对大型客户,银行是有求于人。而面对小微企业和中小客户,银行则是为人所求。要避免银行内部人员从后一种关系中获利,限时批复有助于保证商业原则。

泰隆启示

其一,知易行难

从传统商业银行的角度看,泰隆银行的做法更像是对商业银行传统理念和实践的回归。但要实现在整个银行业的回归,包括“主流”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并不容易。这一进程更多受到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只要信贷仍然稀缺,利差仍然丰厚,规模因素依然是驱动银行盈利的主要动力,“主流的”商业银行就会把注意力继续集中在大中型客户和资产业务上,小微市场还将继续被忽视。

另外,对“主流”银行来说,进入小微市场也存在文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对此不妨看看泰隆银行自身的文化定位。为了将“做小”真正固化为泰隆文化,新入职客户经理的第一份任务是上街跑客户。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有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泰隆银行此举背后的用意不言而喻。泰隆银行对客户经理的基本素质要求,就是要具备能跟小微企业打交道的本领。隆银行不允许客户经理待在办公室,客户经理平均每天有70%以上的时间都用在走访客户和维护客户关系上。这与“主流”银行的文化氛围截然不同。

其二,金融科技赋能

归根结底,银行必须有能力把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成本降下来,真正实现小微企业融资“事前低成本获取信息、事中低成本监控管理、事后低成本违约惩罚”的三个低成本。要做到这三个低成本,就必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发挥科技金融威力。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降低欺诈风险和风险成本的关键路径。大数据不仅仅是指数据的规模大、颗粒细、渠道多、来源广,更在于大数据背后的思维方式和风险理念。相对于结构化数据,包括实时、实地、实景影像资料在内的非结构化数据往往更有价值。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更清晰地实现风险透视。大数据应用的好,不但可以精准识别客户,还可以大幅度降低信贷管理成本。

场景授信。电子商务的普及促使越来越多的交易和支付活动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场景授信的概念应运而生。因为有真实的场景存在,授信的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都将大幅度降低,支付信贷化、信贷支付化合二为一。供应链融资、基于电商互联网信贷的快速发展其实反映的都是场景授信趋势。

智能授信。举例来说,共享税务数据,共享第三方会计审计数据,将使得区分 “好”与“坏”客户易如反掌。基于长时间序列的客户交易和支付行为分析,信贷活动将变得一目了然,甚至没有任何不确定性。依托这些技术手段,智能授信也将大大降低信贷服务成本。

其三,深耕小微信贷服务

在开展小微客户的信贷服务方面,泰隆银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小微金融服务的潜在增长空间仍然巨大。但针对小微客户的信贷服务还远未破题。如何科学把握小微业务内在规律,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提炼。具体来说,以下四个方面需要银行业持续努力。

一是坚定商业定位,俯下身段做好小微金融。面对小微客群,商业银行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商业理念,找准定位、深耕市场、细分客群。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角度看,国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银行业市场的改革与发展,避免同质化,实现市场细分。

二是探索和坚持小微客户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产品设计、审批模式、风控模式等,切忌用做大客户的模式做小微客户。

三是积极践行科技金融创新,积极拥抱大数据、互联网科技金融模式,通过科技手段降低风险成本和经营成本。

四是积极营造小微金融友好型政策和监管环境。针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处置与核销,在财务制度、监管要求、信贷考核等方面要更加协调一致,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小微信贷投入与管理上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猜你喜欢
借款人信贷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浅论借户贷款情形下隐名代理的法律适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热词
小微企业重在强身健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