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共享理念的融合

2018-12-06 07:46
金融经济 2018年22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价值观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全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到国家、政府部门以及各种基层组织,小到街边标语、儿童歌谣。这些途径都在直接或间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每个人也都生活在这良好的氛围内。但是,并不是每个人会把这种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领域。“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我们不能否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但是,这个认知也是有尺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讲究的是“个人”,而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讲究的是“整体”。因此,我们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使人们改变“自我价值的重要性”的认知,就要让人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零差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都是零差异,让人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在人们心中落地生根,我们才会实现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享理念承载的时代意蕴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在一般的价值观中提取出的主流的价值观就是当今社会积极宣扬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更加明确的,具体的,是对国家,社会和公民所寄予的希望。

马克思有一句格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而当今社会所积极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源自人民的实践,来自时代的声音的当代真正哲学。它不仅在国家,社会和公民这个三维层面上作出重要论断,更是在人民心中播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种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人民心中开花结果。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它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国家能不能发展起来,或者一个人能不能走向成功,两三年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长期来看影响因素只有精神!只有真正积累能力技术财富,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人生地位调换是很正常的。即是说,核心价值观不光对国家有些时代意义,对我们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有着美好意蕴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入落实到行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一个人心中落地生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其实质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实现。古人讲究世外桃源,在当今社会讲究的是理想,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而共享理念的提出正是为我们国家和谐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享理念是基于我国现实发展的状况、条件以及全球化下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发展状况提出来的。在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已经从过去单纯的重视经济发展转变为关注人的美好生活的实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要国家,党和人民把共享理念落实到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我们就不会在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掉队”,每个人的自信感和幸福感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多的信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最理想化的塑造。

通过以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享理念的分析可得出以下启示:人民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价值取向选择的主体,是社会价值取向判断的主体,是社会价值取向实践的主体。国家必须依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着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消除一切社会诟病的根本出路。为此,本文从这三个启示来透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出现的危机及利用共享理念来化解危机的路径进行明确的阐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的隐忧

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的主体。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人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过去的研究中,我国多的强调我们每个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而忽略了我们每个人“可能”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而这个“可能”也是有一定的尺度范围,它会受到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在当代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公平正义缺失问题屡见不鲜,社会矛盾不断产生。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在利益总额不变情况下,而我们每个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他人利益,做出损人利己行为,更为严重的会违背伦理道德。对我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也出现了深层危机,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致使社会公平严重缺失。在改革开放初期,基于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因此,国家提出让少数人先富起来,让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渐壮大中国的经济实力。政策很符合国情,但真正落实到实处是有困难的。当今社会的大部分资金以及生产要素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悬殊,社会资源配置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会进一步强化社会之间的利益分化。群体之间,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的稳定和谐遭到严重破坏。而有些地方政府的“无作为”更是矛盾冲突的导火线,百姓生活在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条件下,内心是极不平衡的,而这些矛盾问题的不断升级,就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何谈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是弱肉强食的形式主义虚假扶贫和“脱贫”。以人民的名义,以扶贫的形式,以项目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贪污国家的扶贫资金。村干家属,亲友等百万元家庭的“贫困户”比比皆是!孤、寡、老、幼、病、残、衣不蔽体、饥不饱食的真正可怜人要被拒之扶贫的大门外,要么有名无实,要么弄虚作假等等。党和国家为保护人民利益,依法实行反腐倡廉,专项督促扶贫攻坚,专项开展扫黑除恶。但是,贪污和挪用扶贫资金,套取大量复垦资金的腐败分子们,还利用黑恶势力打击和恐吓广大贫苦人民,侵占合法权益,严重违背了党和国家的政策,破坏了党的荣誉和国家形象,其情节恶劣,性质严重,举国震惊。在此之下,百姓怎么安稳过日子,国家的富强,民主何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更是困难重重。

以上这两个原因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即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最根本上说在于“掌握群众”。因此,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价值主体错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的绊脚石,要避免这些问题,就要积极贯彻习主席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即是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每个人都共享相应的权利,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人心里落地生根。

三、共享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国家正在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的关键是全面推动共享理念纵深发展。

(一)公平正义问题抓小,抓实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诚如所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需要公平正义光芒的。而真正的公平正义,其实更多的要落实到每个人生活中的细节等点点滴滴。比如高考而言,每一个考场都应该严格抓起,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保证考场的公平正义风气,时刻对徇私舞弊的情况保持戒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平正义从小从细节处落实。同样,每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相应权利也需要恰到好处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问题处理好,人们心中的这杆“秤”也会摆平,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也会得到缓解,和谐社会的建设便指日可待。在当代,党和国家都在强调共同富裕,着力点在于“共同”,凸显出的正是我们正在进行的脱贫攻坚建设。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这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切实维护好社会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权利,根据大多数人的现实状况,提供一定的经济保护。例如,可以适当减轻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推动经济保障体系制度的完善,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使每个人都能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同时,国家的发展也要兼顾中西部,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的经济政策扶持,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公平正义的实现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使共享理念在全社会中得到实现。这样每个人,每个阶层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社会问题逐渐减少,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共享。习近平主席指出:共享理念的实现之路必定是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对于摆脱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只有通过改革的深化,增强发展动力,我们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创造出生产力,实现一定的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共享理念的发展提供经济条件。改革开放的伟大举措,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我国经济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发现,并且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的政治、经济、生态等各项领域获得发言权。正是由于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人民的素质也得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是每一个公民需要践行的标准。为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共享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推动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上海市委就贯彻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也及时提出了实施意见。到2020年,上海要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文件读来很受鼓舞,不禁对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满了憧憬,仿佛看到了我国文化事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繁荣景象。但静下来想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个涉及方方面面的重大系统工程,料难毕其功于一役。尤其是当前价值颠倒,拜金主义泛滥,创作和欣赏都存在美丑不分、雅俗不爽的现状下,不首先治理拜金主义,攻破“欲”门关,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仍还有许多。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共享理念,发挥其最大优势,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020)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价值观理念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我的价值观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遵循法治 促进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