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流基于智慧物流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与探索

2018-12-06 11:33李俊梅
商品与质量 2018年4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物流智慧

李俊梅

河北经济管理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73

1 指导思想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是实践教育、就业教育,更应该提倡和践行“适合的教育”。

2 总体目标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物流企业的变革,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职业标准(物流资历架构),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培养能够满足智慧物流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3 具体措施

3.1 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人才标准,加强校企合作,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及校企合作企业合作,共同研讨确定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和考核办法,根据物流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调整课程内容,融“教、学、做”为一体,激发学生兴趣,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智慧物流课程体系开发。将传统的核心课程仓储与配送、物流市场营销、国际货代、运输与快递转变为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运输、互联网+贸易,智慧客服、电子商务物流等与智慧物流相匹配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智能物流装备如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等物流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物流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智慧物流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加强文化内涵建设,营造自主学习文化,培育专业服务文化,弘扬专业精神文化。

3.2 加强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

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运输、互联网+贸易、智慧营销、智慧客服等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的编写。

3.3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未来课堂,教师运用交互智能平板进行授课,学生使用PAD进行学习,通过无线互联,支持师生实时互动、即时测评、教学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同时,借鉴翻转课堂模式,合理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内容,有效融入“教”、“学”、“评”环节,支撑学生开展移动式学习、个性化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同时,以“智慧物流”为主题,通过评价系统实现未来课堂与仓储、运输、国际货代实训室、实训系统无缝对接,在实践环境中教师、学生、企业导师仍可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实时互连、即时评价,并通过现场评价软件及时反馈实践成果,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智慧化教学。

3.4 强化实践课程教学

借助未来课堂教学环境,满足了“数字原住民”的数字化、智慧化学习需求,构建了支持学生自由和谐发展的协作学习方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工作&学习相融合的混合式学习。长风模式下,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依托未来课堂智慧化教学环境与开放式物流创新实验中心信息化实践环境,营造了融合教学、实训于一体的生态环境。智能仓储在快递、电商、冷链、医药等高端细分领域快速推进。校企合作如,京东商城、苏宁物流、顺丰控股等企业积极开发全自动仓储系统,使用智能仓储机器人,开展无人机配送,充分利用仓储信息,优化订单管理,大幅提高仓储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3.5 推进课程评价改革

评价的重点应由单纯结果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行鼓励性评价,消除差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前进的团队协作思想的形成[1]。

4 结语

与北京国商物流有限公司、河北365集团合作,开发本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运输、互联网+贸易、智慧营销、智慧客服。具体通过教师下企业实践确定各个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内容以及配套教学资源的内容,包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课件、实训教学设计方案、微课、习题集等。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物流智慧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