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纤维检验所
——一支技术过硬的铁军

2018-12-06 11:36滕启跃
中国纤检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检纤检所纤检

文/本刊记者 滕启跃

江苏盐城,过去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铁军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盐城人。今天,盐城纤检人用他们的汗水和辛劳服务国家纤检事业和地方新特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展现了新时代的铁军风采。盐城纤检所成立于1990年,得益于当时盐城得天独厚的棉花资源,基于此,盐城纤检所一路走来锻炼出了一大批棉花监督检验的人才。如今,随着纺织品检测的成长和环保过滤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立,盐城所已经形成了以棉花监督检验为核心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产棉大市孕育成长起来的专业实干队伍

盐城是江苏产棉大市,历史最高棉花产量曾达到24万吨,有棉花加工企业500多家,棉纺织企业220多家。盐城下辖的射阳县,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了中国第一个棉花产量百万石的县级行政单位。

“正是在这样的资源条件下,盐城纤检所应运而生。”盐城纤检所所长陈浒向记者介绍了盐城所最初的人员组成。1990年,盐城所刚成立的时候一共15个人,而最开始的人员组成就是轧花厂厂长,棉麻公司业务科长,轧花厂的质检科长,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说这个所在其成立之初就带有这种实干家的“DNA”。

盐城纤检所成立多年来一直围绕棉花质量监督和棉花公证检验为核心工作职能,现在最早的15个人里还有六七个人在岗,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非常多。目前建有600平方米的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有5台HVI棉花检验仪器,是江苏最大的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

陈浒说,他最自豪的一点就是盐城纤检所经历了棉花检验体制的多次变革,从当初的棉花经营性公检到地产棉仪器化公检、国家棉花收储公检、新疆监管棉公检、国储棉轮出公检,盐城纤检所都能很快适应,完成中纤局下达的任务。

“尤其是近几年承担的国储棉去库存和新疆监管棉公检,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但能为国家棉花产业政策的实施在国家层面发挥纤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纤检人的一种担当,更是纤检存在的价值所在。”陈浒说。

为了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公检任务,盐城纤检所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在争分夺秒。陈浒给记者举了一个小例子。根据规范要求,现场抽样来的棉花,进入实验室检验之前,要先进平衡间进行平衡。这个小小的细节如果耽搁,会影响后面HVI的检验进度。

一次,来了个180大包样品,这个数量不小的,需要一定的人力来做。由于平时都会轮流安排班子里一名同志负责参与实验室工作,在一线和大家一起干活。所以,遇到紧急情况,自然就能够应对自如了。“领导带班,一是利于现场管理,提升大家的干劲;二是方便随时调度其他岗位的同志在公检高峰时一起参与。”陈浒说。有句话叫“眼怕手不怕”,只要大家都努力做,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也就在说笑间做完了。

据了解,盐城纤检所去年检验国储棉15万吨,检验样品近70万个,超出正常检验量的3倍,在中纤局多次考核中相符率达到100%。而这一切,都和他们拥有一支技术能力过硬、具有实干精神的铁军分不开。

服从指挥,能打硬仗的公检团队

国储棉轮出公检和新疆监管棉入库公检是盐城纤检所重要的工作内容。每年秋天,盐城公检团队都会远赴新疆,开始长达半年之久的棉花公检工作。而转年开始,又要开始出库棉的公检工作,一年365天,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盐城纤检所公检团队无私奉献,用生动的实践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盐城纤检所副所长卞永东给记者介绍了这支铁军中的几个典型人物。

陈玉林,是盐城纤检所今年刚刚退休的一位老同志。他从事棉花行业40年,最早在盐城下辖的一个县城的棉麻公司负责收购棉花。1990年,盐城纤检所成立,陈玉林成为创所元老之一,从此,他为盐城纤检所服务了28年。老陈在盐城所主要做棉花标准工作,去年,他提出来,新疆做监管棉公检是所里的主要工作,也是很多盐城纤检人的共同记忆,马上要退休了,他申请去新疆参加公检。

“一个老同志,不但吃得了苦,而且技术上为其他人做出了表率。在新疆的时候,老陈负责杂质检验,中纤局和新疆纤检局去抽查,现场的留样检测,一个结果完全符合,一个结果偏差只有0.01%,远低于合理允差的标准。”卞永东说。就在不久前,盐城所在南通抽样,这时老陈已经退休了两个月,看到单位人员紧张,老陈二话不说,再次踏上了公检一线。老同志为纤检发挥余热的精神赢得了所有人的敬佩。

杨勇,是盐城纤检所入疆团队的骨干之一,主要负责棉花公检数据的上传工作,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除了要负责数据上传,也要参与现场抽样,甚至是和库房、中纤局的协调,都要协助副所长徐力完成。

“去年入疆公检刚开始的时候,每天进库的棉花少,检验量也很小。杨勇手机里有个APP,里面就有关于棉花入库的数据,颜色到黄的时候差不多就30批,到绿的时候大概就是达到负荷,红的时候就代表进库的棉花少,杨勇是天天关注。量少的时候他就很着急,满负荷的时候,虽然累,但是心里有底,这就是纤检人矛盾的心态吧。”卞永东介绍。

杨勇父亲身体不好,去年骨折受伤,杨勇也没法抽时间照顾。即使在内地的时候,每天早晨他都是第一个到单位,而且在公检高峰期,从来没有休息过周末。基本上是每天最早来,最晚回去。实验室检验人员可以两班倒,但是杨勇这个实验室主任一个人要顶一天。

徐毓亚,来到盐城所刚刚三年,是所里的年轻人。当初还没毕业的他,参加学校全国的纺织品检测技能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盐城纤检所副所长闵庭元是评委之一,就趁机把这个小伙子拉到了单位。刚开始是负责纺织品检测的工作,基本上他负责的项目,去省里参加检验比赛,都能取得好成绩,学习能力很强,基本上学什么马上就能上手。作为纺织品项目负责人,管理工作也井井有条。徐毓亚结婚两三年了,还没有要小孩,家里也催,让他少出差。但是所里派人去新疆,要挑精兵强将,能吃苦、体力好、技术强。去一个人,来去路费都是一万多,再加上食宿费用,单位都要负担,所以派去的人必须个个顶用。所领导问他去不去,小徐二话没说,就选择和大家一起去新疆公检。

卞永东讲述了小徐在新疆的一次受伤经历,有一天盐城团队乘早晨的班车去仓库,在上车的途中小徐两个手指不小心被车门夹了一下。马上就流血,并且肿了起来。同事都叫他回去休息,可小徐走开后,没想到一会儿又出现在了工作现场,原来他根本没回酒店休息,而是在路上找到了个小药店,简单处理包扎一下就回来了。

郭乃严,是盐城纤检所的设备保养主要负责人。盐城所5台HVI,都是将近10年的老设备,且业务量大,维护保养更是要费心费力。而且盐城所的工作原则是“停人不能停设备”。基本上每台机器都开到了最大的负荷。在这种情况下,每台机器的大保养、小保养依然被他做得井井有条,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的优良作风

新疆的工作环境恶劣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仓库大部分分布在远离城市、毫无生气的戈壁滩中,只是用低矮的砖墙围起来。露天的仓库里,检验人员需要像戈壁上的沙石一样经历暴晒和雪霜侵蚀。

盐城公检团队所在的仓库位于新疆库尔勒。那里的早晨8点与内地有将近3个小时的时差。招待所的其他客人还沉浸在梦乡,盐城所的同志已经陆续来到餐厅,准备吃完早饭坐班车去库里公检。餐厅大妈同情地抱怨:“你们这么拼命图啥啊,害人跟着起大早。”而盐城所的同志只能抱歉地笑笑,因为只有10分钟早餐时间的他们来不及解释。

除了客观条件艰苦带来的挑战,入疆公检人员也要面对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中纤局局长徐水波在今年的纤维工作会议上强调,在下一个棉花年度,要重点抓棉花重量的准确;进一步保证新疆棉在库公检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度;确保重量在库公检的公信度是下一步新疆棉花专业仓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盐城所的入疆公检团队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纤局的要求。

盐城纤检所副所长徐力是入疆团队负责人,他讲起了自己的经历。从2011年开始,徐力就随队去了新疆,盐城所长期担任主检机构,压力很大。新疆的仓库,为了吸引资源,多多少少还是存在干扰检验的情况,希望检验机构的数据能“漂亮”一点。徐力还记得在新疆遇到过这样一位企业家,他既在新疆包地种棉花,又从事棉花贸易。他就说,作为棉花卖方的角度讲,他希望我们检得松一点,但是从贸易的角度讲,又希望纤检机构检得严一点,货真价实。这种矛盾的话语也是在新疆棉花买卖双方的真实心理写照。

“在原则问题上,我们从来没有让过步。譬如重量,我们坚持的原则和底线就是,过磅时必须有纤检人员在场。”徐力说,新疆的监管棉仓库往往在城外,纤检人员租住在城内的招待所,这就决定了纤检人员不能时时刻刻都在仓库。有的仓库在忙的时候,一天可能进来100多批。仓库可能早上五六点钟天没亮就放车进来。或者是晚上纤检机构检验完了回住的地方的时候,又来了车,仓库就给放进来了。

“很多时候他们说我们已经过完磅了。就直接检吧,别耽误时间。这时候纤检机构如果责任心不强,可能就让它过了。”徐力说,这种做法在盐城纤检团队行不通,这个时候就需要人拉得下面子,守得住原则。必须坚持公检流程,仓库不能单方面过磅。如果单方面过磅,就有操作的空间。

徐力深知,只要发生一起因为我们失误所导致的质量投诉,那你前面做的很多工作就都付之东流了。信誉建立起来困难,失去是很容易的。

检验时效、检验质量、工作作风,这三点是徐力最看重的。他坦言,自己压力很大,如履薄冰。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说,公检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棉花政策,影响国家棉花市场稳定;从盐城所自身来说,公检是所里主要工作和职责,而他又分管这一块,万一出了什么纰漏,他就成了罪人。

在徐力看来,公检工作既是责任,也关系到一个老检验人的荣誉。“如果不能坚持原则,被库方几句话就说服了或者糊弄了,当时可能他觉得你这个人好说话,但是最后他是瞧不起你的,对我们纤检的整体声誉也有负面影响。”徐力说,他时常告诉自己卖方也是客户,买方也是客户,做不到公正,就总有一方会对你有意见。

对责任和荣誉的坚持已经烙进了盐城公检团队的骨子里。无论是在新疆还是内地,只要参与棉花公检,这种坚持就不曾改变。

“在我们盐城本地的一个仓库,过磅时突然发现棉花重量异常,正常棉花一批重量都是42吨多一点,那一天过的几批都是41吨多一点。当时我感觉到不对,就立即停下来,联系了市计量所,对库里的地磅进行计量检定最后发现这个磅和正常值差了400公斤,就对重量数据重新做了修整。”徐力回忆。当时他这个决定也面临着很大压力,因为是期货棉公检期间,时间压力也很大,把棉花过磅停下来,进行计量检定,万一没发现问题,背负的指责可想而知,但是徐力相信自己的判断。

本着对责任和荣誉的执着,盐城纤检所公检团队的工作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今年,盐城纤检所入疆公检团队获得了市总工会表彰的“工人先锋号”称号。

多元发展的良好前景

盐城纤检所在做好棉花监督公检核心工作的同时,也不忘服务地方产业,坚持多元化发展,开展纺织品检验业务,目前经省局批准正在筹建江苏省环保过滤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近年来,盐城环保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废气处理已经形成较大的产业集群,既有科研院所,也有生产基地,其滤袋滤料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陈浒说,盐城所筹建环保过滤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作为仲裁厘清责任;二是把控质量有效解决企业问题。责任事故一旦出现,那到底是卖方的质量问题,还是买方使用不当出现的问题,涉及到资金损失和事故责任的承担,必须由专业的仲裁机构鉴定,他希望未来盐城所的监督检验中心可以担起这个角色。

不但如此,盐城所计划将中心打造成一个从开始的原料质量把控,到产品的检验,还有安装调试,还有质量事故的鉴定全链条的监督检验机构。“我们也在做一些在线监测的尝试。质量问题不能事后再谈,出了事损失就已经难挽回了。或者有的企业不管滤袋好的、坏的,一年半载统一换一批新的,那你这个成本也是很高,没有最高效的利用。我们研究这套系统是把风险管控到没有发生的阶段,我们计划建立一个网络系统,通过多种传感器、探头地使用,对滤袋的使用情况做有效的监测。根据这个系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老化、损坏的滤袋进行更换。”陈浒说。

目前,江苏省环保过滤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开始有业务量,但是还没有建设完毕,盐城所和清华大学工程中心进行了合作。目前已经申报并获批《环保过滤材料用聚合物纤维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模拟工况条件下滤材性能测试方法研发》《基于工业大数据的除尘滤袋在线智能检测技术及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

陈浒强调,他始终坚信“纤检事业仍然要发展,棉花公检制度仍然要执行,我们应该在改革时期练好内功,提升服务国家棉花产业政策的能力,提升服务地方棉纺产业质量提升的能力”。

猜你喜欢
公检纤检所纤检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纤检》
塔城地区质监局领导赴棉花公检一线调研指导工作
全国纤检系统HVI维修保障工作业务研讨活动在京开展
棉花公检实验室HVI颜色托盘运行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纤检·建设
阜阳市纤检所组织召开市内大商场负责人座谈会
阿克苏纤检所在全区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中获好评
淄博市纤检所顺利通过实验室认可监督评审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第五师皮棉入库公检销售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