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现状与管理

2018-12-06 11:25石门县三和机动车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21期
关键词:检测站机动车检验

石门县三和机动车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刘 鹏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社会化及相关责任和义务,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只负责授权和监管工作,具体业务的开展由具备资质认定的独立法人的民间机构来经营。经过多年来的磨砺,我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从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标准的不断改进,从人工检验到设备检验,从全自动检测线到全区域监控联网,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随着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技术标准、法规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和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业务开展监管方面不断完善监管措施的同时,对机动车检测设备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推进我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检测更精准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社会化的政策实施,机动车检测机构在规范管理和执行技术标准方面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甚至严重影响到了机动车的检测质量。通过综合数据分析,影响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质量的原因很多,有技术方面的因素,有检测设施、设备维护不到位的问题,也有企业体制方面包括人员素质等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机动车检测机构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列举出相应的案例,阐述了机动车检测机构违规经营及管理疏漏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给机动车检测行业再次敲响警钟。

1 机动车检测机构违规经营背负起血的教训

2014年7月19日,沪昆高速湖南省邵阳市境内路段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运载工业乙醇的湘AXXXXX货车与前方一辆大型客车发生追尾碰撞,轻型货车运载的工业乙醇瞬间大量泄漏并起火燃烧,致使大客车、轻型货车等5辆车被烧毁,造成54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5 300余万元。事故调查组在对肇事车辆进行调查时,发现该车数日前刚通过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年审),检测机构为长沙市某机动车检测站。在该检测站保存的肇事车辆检验报告中,无车辆送检人签字,底盘检验无检验员签字,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记录单(人工检验部分)记录不全,且检验报告中车辆的前悬架形式被注明“独立悬架”,与车辆实际特征不符,整备质量4.4 t错登记成5.8 t等。该检测站因管理不善,对肇事车辆的检测审验报告不实,涉嫌弄虚作假,因此受到了相关部门的严厉查处。

2015年9月25日,沪昆高速湘潭路段发生了一起多车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21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 800余万元。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牵头组成的事故调查组依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指导原则,通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检验鉴定等,最终查明牌照号为“赣EXXXXX挂”的半挂车为主要肇事车。在对该车展开调查时,发现该车刚通过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年审),且在未到检测站上线检测的情况下,由汕头市某机动车检测站为其出具了检测合格报告,使该半挂车顺利通过年审。事发后,该检测站因涉嫌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受到了相关部门的严厉查处。

上述2起案例,均造成了多人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涉案的2个检测站,一个出具检测审验报告不实,涉嫌弄虚作假;一个是直接造假,车辆没上线,为其出具检验合格的检测报告。尽管本文中只列举了这2个案例,但在机动车检测行业内,类似这2个案例的违规经营现象远远不止这些。这些机动车检测机构在检测经营中,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于不顾,过分侧重经济效益,忽略了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防范和危机管控,忽视了企业在业务经营时,头上还时刻悬挂着一把由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铸就的“达摩克里斯剑”。

面对机动车检测机构在经营中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监管越来越严格,同时,交通管理部门通过网络监管、巡回检查、档案复核等形式,防范机动车检测机构为检验不合格机动车出具检验合格报告,擅自减少检验项目、降低检验标准等,对发现问题的检测机构予以严加处罚,绝不姑息。

2 机动车检测管理机构存在的疏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社会化及相关责任和义务,目的是让机动车检测机构脱离交通管理部门,避免交通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广大车主毫无公平透明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社会化运作,鼓励民营资本加入,既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又拉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市场化的竞争,让机动车检测行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然而,有些参与机动车检测业务的民营企业,只顾急功近利和盲目追求利润,在开展检测业务中违规操作,严重影响甚至阻碍了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且给道路交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近年来,通过重大交通事故问责机制严惩和查处了一些民营机动车检测企业,同时,通过专项监督管理和资质认定、现场评审等查处和取缔了一部分不合格的民营机动车检测企业。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的重要法律制度。该制度实施以来,对保障车辆安全性能,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机动车检测机构供需矛盾加剧,机动车检测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出现的问题不断显现。具体表现为:机动车检测机构网点少;排队等待检车时间长;检测不严格,有的只收费不验车,检验流于形式;还有服务不规范,强制维修,巧立名目乱收费,甚至还有内部人员与非法中介相互勾结,弄虚作假等严重违规行为。

自机动车检测业务社会化政策实施以来,国内各省市有多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因违规经营被查处或被媒体多次曝光,多名涉案主管领导因贪污受贿受到法律制裁并成媒体追踪的热点。2012年初,新闻媒体曝光了河南省机动车检车难问题,15家机动车检测企业因涉嫌问题严重,被暂停机动车检测业务并勒令限期整改。同年,广东省和广州市机动车检测机构主管领导收受贿赂,违规纵容机动车检测企业使用已淘汰的旧系统进行检测,规避检验数据的监管,违规为10多万辆车检测并通过检验,随后,此案又牵涉到当地多名领导与机动车检测机构有染指,被追究刑事责任。由此,机动车检测制度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受到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质疑,有些媒体呼吁对机动车检测体制进行改革,甚至有媒体发起是否该取消机动车检测的网民投票,竟然有90%以上的网民赞成取消机动车检测,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对机动车检测制度现状的积怨。

3 机动车检测机构经营中的现状

3.1 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管理

随着国家机动车检测业务转型的政策实施,越来越多的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资机动车检测行业,加剧了机动车检测行业的竞争,促使机动车检测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开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预约送检、专人代驾送检,排队待检时有“导检员”免费服务,站内提供免费茶水、午餐,车辆检测后赠送免费洗车劵等。

笔者通过对多家机动车检测企业的走访,发现有一些企业的老板或负责人,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和能力,在这些老板和负责人管理的企业中,无论是松下幸之助的“精细化管理”,摩托罗拉的“六西格玛管理”,还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戴明循环”持续改进,以及4S店非常重视的“5S管理模式”等都得到了灵活的运用。

机动车检测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有的企业老板在厂房、设备等硬件投资方面舍得一掷千金,但在用人方面却目光短浅,对有技术和管理能力强的员工缺乏重视,导致管理能力强和有技术的员工流失严重,甚至影响到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再就是,民营企业尤其像机动车检测这样的中、小型企业,很多老板在企业管理和用人等问题上,戒备心强,对什么人都不放心,企业内的大事小事都要过问,被聘用的人员在企业管理上处处谨小慎微,且不说按自己的思路去施展管理才能,即使在老板要求的范围内做什么事也是畏手畏脚,生怕什么地方做错了,这样的企业缺乏的就是创新管理。

让笔者颇为感触的是,私营企业问题多,主要是私营企业里或多或少都会有点裙带关系,而在裙带关系明显的私营企业里,有的人因和老板有特殊关系,在企业里做的是轻松工作,却享受着比埋头苦干、有技术的员工待遇还高的薪金报酬,造成了员工的心理不平衡。有的人甚至仗着和老板的关系,觉得在企业中享有一种特权,无视企业的管理制度,在企业里随心所欲,管理人员想管却不敢管。在这样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中,真正有工作能力和有技术的人,是很难有发展空间的。

3.2 机动车检测机构的违规现象

机动车检测运作市场化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的机动车检测企业为了揽取更多的业务,除了采取各种手段竞争外,在检测过程中违反检测规程和技术要求,让检测不合格的车辆检测合格,不仅为检测企业埋下了经营风险,更是为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机动车检测企业中,有以下几个较为常见的违规现象。

(1)在制动检测过程中,引车员踩下制动踏板的同时拉紧驻车制动杆,以驻车制动力弥补了制动力的不足,从而使受检车的制动力检测数据达到了标准要求,顺利通过检测。但受检车的真正制动力却不符合标准要求,从而给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这种在制动检测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在检测站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在尾气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不按规定的深度插入尾气取样管,甚至在排气管口内放进一种过滤装置,以获取合格的尾气排放检测值。

(3)在机动车外廓尺寸检验过程中,检测人员通过更改检测参数,甚至擅自使用“外挂软件”等修改检测参数。通过这种违规手段检测合格的车辆,多数是私自改装、改造后为获取更多利润的超载、超重运输车辆,这种通过人情关系违规操作后检测合格的车辆,给道路行车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3 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

笔者作为机动车检测机构资质评审员,通过对数10家机动车检测机构现场评审时的感受,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业务技能比较熟练,工作效率很高,服务态度也不错,但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操作?检测时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有哪些?这些业务技能熟练的工作人员却多数回答不出来,有的工作人员甚至连国家标准名称都搞不清楚。

机动车检测企业的引车员业务技能是否熟练,决定着检测企业的检车效率。一个机动车检测企业如果编制有12名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每日能正常检测80台左右的小型汽车,以每个月22个工作日计算,1年可检测2.1万台左右的小型汽车。从某种程度上说,产能和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机动车检测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对员工的培训,主要是针对熟悉业务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操作理论和国家相关标准、技术要求等理论方面的知识培训,造成工作人员在业务上熟练,对操作理论和国家相关标准、技术要求等知识的匮乏。

3.4 用工问题对企业的困扰

现在的企业老板都有一个共同感触,要建设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机动车检测站并不难,只要有资金就能做到,但人才的招聘却是个大问题,用工难,招工更难,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即使已经成规模的企业也一样,同样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问题,有的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招聘部,把招聘人才列入了企业的日常工作。企业的人才招聘一般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和猎头公司招聘,有的企业则采取企业内部培养的办法,以此来缓解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

从长远利益上看,在企业中挑选忠诚于企业的员工骨干做重点培养,有以下几个好处:被培养的骨干熟悉、了解本企业的各项政策和管理制度;熟悉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对企业具有一定感情,包括与同事之间已建立起来的友情。这样的员工被重点培养后,对企业的感情会更深,对老板呵护栽培的感恩会转化成用更加勤奋的工作加以回报。这样的员工一般不会轻易跳槽,愿意随着企业一起发展。

企业内部选择业务骨干自己培训,需要的是时间,或许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企业花费精力内部培养出来的员工能不能留住,会不会流失,与企业的用工氛围和薪金待遇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如果不能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培养出来的员工一个个流失,最后,企业成了为别人培养员工的培训基地,而这种问题在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或人才市场招聘招聘进来的员工,犹如一张白纸,且掌握有一定的业务技能,这样的员工只要经过入职和上岗前培训,安排到工作岗位上后就能独挑一面,就能为企业直接创造出效益,企业也热衷于用这种方式招聘人才。但如今社会,想通过公开招聘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除非是待遇好的大公司、知名企业,一般企业是很难招聘到的。

通过猎头公司招聘,通常是企业投资人通过猎头公司为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的一种做法,被聘用的人员一般是直接“空降”到企业或企业的相关部门。这种用工方式对企业的管理或生产具有见效快等优势,被聘用的人员入职后不仅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而且还能将原所在企业好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带来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但企业能聘用到这样有真实能力的管理人员毕竟是少数,而更多经猎头公司聘用的人员,到了企业后并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因猎头公司只是通过简历了解对方,这些人被推荐到用工单位后真实能力才会暴露出来,因不能适应相应岗位的工作,只得离开被聘用的企业。

4 结束语

机动车检测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机构,所担负的不仅仅是对车辆安全性能监测任务,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因此,各机动车检测企业应牢记使命,在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项奖惩和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加强行风建设,文明服务,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检测流程规范操作,杜绝弄虚作假,确保机动车的检测质量。同时,机动车检测企业应加强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及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的知识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在机动车检测过程中确保检测人员统一检测方法及检测标准,达到检测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猜你喜欢
检测站机动车检验
地下汽车检测站建设的约束条件分析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河北廊坊市丁燕问:我国法律对于酒驾有何具体处罚规定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苏坊检测站“八一”建军节慰问军民共建单位
拒绝酒驾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维护
一种汽车安保检测线的布置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