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整体推进切实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

2018-12-06 03:19陈彩霞陈晨郑旭军
现代农机 2018年6期
关键词:全程农作物机械化

陈彩霞陈晨郑旭军

近年来,浙江省慈溪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这一主线,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抓手,立足农业产业实际和农业机械发展基础,2017年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使农业机械化向着全程全面、高效高质迈进。为持续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慈溪市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区域,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种类,以耕整、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通过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农机装备,培育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新动能,强化农业从业人员实用技能培训,试点应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改善机械化基础设施等途径,全面推进全国主要农作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工作。

1 基本情况

慈溪地处东海之滨、长三角南翼。市域面积1 361 km2,户籍人口104.9万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7.8亿元(包括杭州湾新区),财政收入达290.1亿元,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五。同时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和农业强市,慈溪相继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市、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其中农机化工作也走在省市前列,2010年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2012年被原农业部评为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2012年获得首批全国农机职业鉴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称号,2017年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截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耕地面积4.57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 719 hm2,占耕地面积的14.7%,全市拥有各类农机具78 293台套,水稻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90.5%,完全具备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条件。

2 主要措施

2.1 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慈溪市把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工作作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形成创建实施总体方案,由市政府专文下发 《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慈溪市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慈政办发〔2018〕43号),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府办副主任、市农机局局长为副组长,市财政局、农业局、农合联、各镇(街道)分管农业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和统筹协调。

(2)全面部署任务,明确职责分工。按照农机主抓、部门协同原则抓好创建工作。2018年5月3日市农机局牵头召开了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动员大会,会议就全力做好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工作,探索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提高全市农机化关键环节作业水平,强化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各主导产业间、各环节间农机化协调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同时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将各镇(街道)创建工作列入市政府农机化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签订了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工作责任书,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3)聚集专业力量,科学谋划指导。依托慈溪市创建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项目专家组力量,全程全面做好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指导帮扶工作,积极参与水稻产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培训、引进、试点试验及项目的评审、指导、验收各个环节,促进各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2.2 政策扶持,补齐短板

(1)加强调研,科学研判。为全面了解创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农机局组织了三个调研工作组,通过走访、座谈会、电话询问等方式对全市各镇(街道)农机大户、合作组织、作业公司等农业农机从业人员进行了调研,从年度需求、存在困难、如何发展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围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完善农机扶持政策,为针对机插新技术与新装备推广、报废更新、秸秆处理等方面出台累加扶持政策积累第一手资料。

(2)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推动农业产业兴旺中的撬动和引导作用,进一步促进涉农资金整合优化,按照《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意见》(慈党〔2018〕1号)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出台支持推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的政策措施,并将创建相关扶持政策列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优化涉农资金推进产业兴旺的意见》中。为鼓励引进主要农作物水稻生产的新技术新装备,重点推广水稻直播机、水稻侧深施肥装置、秧盘播种成套设备、打压捆机,市财政按中央、宁波两级资金补贴额的30%对上述机械累加补贴;对水稻插秧机按中央补贴额的10%累加补贴;对购置品目外的符合慈溪特色的农机具,市财政按购置价的35%给予补助。对实施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水稻机插“1+N”叠盘育供秧等项目的,给予财政奖励,并在培育农机服务组织、平安农机建设上安排专项资金配套奖励。继续推进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对自走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给予15 000元/台、自走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给予10 000元/台报废补贴,另对实行牌证管理的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报废更新的,按上级更新补贴的1∶1给予配套,对注册登记的收割机、备案登记的插秧机、烘干机给予第三者保险全额补贴,确保农机的安全运行。

2.3 多措并举,全面推进

(1)开展各种培训演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参与示范创建,形成合力,以点带面激发他们引进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热情。全市适时组织不同层面的工作交流和各类现场演示活动,主要有不同水稻穴直播机种植效果对比试验观摩会、水稻侧深施肥效果现场会、碾米机和色选机培训演示会、农用无人机植保现场演示会、机插技术培训班等,并积极组织全市主要农作物从业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实用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将培训示范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助农增收。

(2)健全农机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于 “三农”。慈溪市农机管理体系健全,设有监理、推广、管理以及农机推广站,形成了以安全监管、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依法行政为重点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各所辖镇(街道)农机专管员合理配置,构建起职能到位、设施完善、覆盖全区域的工作网络。农机办证服务中心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双重管理,实现了农户办理农机行政许可事项的“最多跑一次”,深受好评。2018年又启用了农户申请农机购置补贴的手机APP程序,应用率达到90%以上。

(3)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服务能力区域间平衡发展。根据全市区域机械化生产作业需要,加强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多元化服务组织,引导企业资本参与组建农机服务专业队伍,在不断提升装备水平的基础上,强化规范经营,全面推进粮油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作业服务。

(4)强化安全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切实预防和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意识。继续开展警农协作执法,建立农机质量监督机制和投诉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农机质量安全月等活动。始终保持严防严查、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全市农机安全形势始终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3 取得成效

3.1 农机化装备水平、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机械化率不断提高

到2017年末,全市拥有农田耕作拖拉机1 63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59台)、联合收割机212台、水稻插秧机272台、高效植保机械115台、粮食烘干机150台、各类旋耕机等秸秆处理机械499台。机械装备质量不断提升,向高速高效迈进。水稻机械栽植途径不再单一化,喷直播、穴直播、机械育插秧等方式并存。植保机械从小型向高效植保机械、无人植保机械迅猛发展,全市2年来新增喷杆喷雾机14台、无人植保机17台。联合收割机更新换代节奏加快,高速大功率机型增长较快,年更新20台。烘干中心建设已全面满足区域烘干需求,个体需求稳步增长,年新增20台。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保障水平的提升。全市水稻种植面积6 719 hm2,机耕面积6 708 hm2,机械化种植面积4 633 hm2,机收面积6 701 hm2,机耕率为99.8%,种植机械化率69%,机收率为99.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90.5%,高效植保机械化率82.2%;谷物烘干机批次烘干能力达1 654 t,单季水稻总产量51 090 t,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率为87.4%;秸秆处理面积5 770 hm2,秸秆处理机械化率为85.9%。

3.2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近2年来,全市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6.95亿元,农机经营服务效益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宁波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宁波系统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5家,慈溪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家。农机服务体系由功能相对单一向综合发展,建成宁波市农机化区域服务中心1家,农机综合服务中心2家,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共达到3家,宁波市农机作业服务公司1家。农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社会化服务基本覆盖粮食生产功能区,近一半合作社“五统一”作业能力达86.6 hm2以上。

3.3 农机农艺技术进一步融合,农机教育培训不断深化

不断加强农业、农机等部门协调配合,在依托专家组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农事实际,积极开展“7寸机与9寸机对水稻产量和抗病性试验分析”“水稻机械穴直播技术的示范应用”等多个农机农艺融合项目技术研究,联合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程,强化作业规范。2年来试验示范水稻新技术新装备农机农艺融合项目2个。通过召开现场会、专家讲座、下乡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2012年获得全国首批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称号。年开展农机从业人员知识更新培训20余次,培训人员500人次以上,为农户掌握应用水稻机械化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3.4 农机安监机制不断健全,平安农机创建成效显著

2008年荣获浙江省 “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2008年以来龙山、横河、崇寿、附海、匡堰、观海卫、新浦、宗汉、天元、逍林、庵东等11个乡镇成功创建为浙江省平安农机示范镇。依法开展农机牌证管理、安全检验、打非治违、隐患查治等工作,农机、公安、安监联合开展整治活动,加强对上道路拖拉机特别是外省籍拖拉机的安全监管。扎实推进报废更新工作,对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四大类机械提供免费保险。

猜你喜欢
全程农作物机械化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