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为合作社插上腾飞的翅膀
——余姚市康绿农机专业合作社

2018-12-06 03:19
现代农机 2018年6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余姚市毛豆

余姚市康绿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11月,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现有社员89名。合作社以农业“机器换人”为契机,引进绿花菜、松花菜、各种甘蓝菜、青刀豆、毛豆、甜玉米等蔬菜种植用农业机械50余台,拥有智能化育苗温室5.13 hm2,其他蔬菜种植大棚10.27 hm2,余姚蔬菜基地204.67 hm2,保鲜冷库7 300 m3。康绿合作社已有3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1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是余姚市蔬菜种植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合作社。

近几年来,合作社加快了“机器换人”的步伐,特别是2017年,以建设“西兰花农机农艺融合”和“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单位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购置全自动播种流水线、毛豆剥粒机、无人植保机、耕作机、移栽机、植保机等机械设备10余台,为106.67 hm2蔬菜地安装了智能化喷滴灌设施和146.67 hm2蔬菜地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与性诱剂捕虫装置。先进农业机械的引进应用大幅提高了合作社的生产能力。1台无人植保飞机1 d可喷洒20 hm2蔬菜地的农药,相当于节约了30个劳动力。一套“滚筒式”精量播种流水线,播种效率可达800盘/h,以1 d工作10 h计算,1 d可播种8 000盘,与传统的人工育苗相比,可节省人工费400元;同时 “滚筒式”精量播种流水线播种能做到精、准、快、匀,只要操作熟练,按生产流水线每道操作程序进行,播种育苗出苗率可达到95%以上,出土的秧苗整齐、大小一致,成苗率高,配套机械移栽,不但能大大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能有效控制移栽密度,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日本引进的毛豆采摘机每天可采摘毛豆2.67 hm2,有效解决了本地农户采摘难题。如2017年7月,余姚市泗门镇的鲜毛豆种植户阮光明、杜国明在种植的80多hm2鲜毛豆遇到人工采摘困难时,急忙请求康绿合作社给予支援。合作社派出鲜毛豆采摘机,15 d完成80多hm2采摘,及时解决种植户的燃眉之急。根据南北季节差异,鲜毛豆采摘机远赴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参加跨区作业,年作业量在233.33 hm2以上,单台机械每年可创造利润40多万元。

“十二五”以来,“智慧农机”给现代农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合作社顺势而为,筹集资金大力发展“智慧农机”系统,在5.13 hm2西兰花育苗大棚内安装了摄像机、传感器、控制箱等监控设备,运用网络技术组成智能种植监控系统,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实时自动传递到终端电脑主机上。应用温室光伏系统和农业环境监控管理系统,有效实现温室环境的监控与管理,优化温室环境质量,降低运行成本,通过信息化管理,为蔬菜种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种植管理员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登陆控制平台,观察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变化情况,可远程启动喷淋、遮阳、施肥等自动设备。育苗的质量和产量均有了明显提高,达到了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目的。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智能化的农业设施和运用规模化的种植模式,创造出了不一样的经济效益。

合作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以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为目标,努力探索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新业态。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发展了5个种植基地和220多个农户,按照“五个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管理和作业,即统一选用优良品种、统一智能化育秧、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新技术操作规程、统一农产品销售。实现了“种子—育秧—农资—作业(集成技术)—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把合作社的技术、装备优势和经营优势同农户的土地要素和人力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仅在蔬菜生产关键环节实现了机械化,而且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品牌、销售有了保证,实现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互利共赢。2017年,合作社收获蔬菜6 500 t,出售西兰花苗8 500万株,销售额3 015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向周边合作社及农户出售优质种苗,辐射加工型蔬菜基地面积近2 000 hm2以上,带动周边1 200户农民共同致富,合作社成为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合作社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也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好评。合作社先后荣获“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浙江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宁波市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宁波市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余姚市大学生村干部实践基地”“滨海蔬菜种子种苗精品园”等称号。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余姚市毛豆
毛豆飘香秋来到
毛豆姐姐的信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毛豆称象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