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灰箱”: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课程层诊改探索与实践

2018-12-06 12:41谈向群姜敏凤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教学过程教学质量

谈向群 姜敏凤

摘 要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已成为事关学校内涵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如何有效开展高职院校诊改工作成为当前各高职院校在优质校建设中关注的重点问题。高职院校诊改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开展自我诊断与改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教学诊改中,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抓手,以课程层为突破口,在建立课程层自我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深入课程过程管理,打开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灰箱”,实现课程质量管理螺旋式提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灰箱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7-0047-06

2015年12月,教育部职成司发布《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提出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1]。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是一项涉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化工程。课程层作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五层(学校层、师资层、专业层、课程层、学生层)的重要一层,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之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管理过程方面存在课堂教学前、中、后管理细节难以准确把握,教学执行规范难以量化等管理“灰箱问题”。

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体系建设

2015年,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思路,质量体系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2003年构建了基于“决策、运行、监控”(教学委员会、教务处、质控部)以过程管理为基础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V1.0);2009年,建设了基于“PDCA”构建校级、分院、教研室、学生四级质量监控体系(V2.0)。

2016年5月,教育部职成司发布72号文《关于确定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省份及试点院校的通知》,确立27所高职院校为诊改试点院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院校之一。学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依据知识管理理论及大数据技术,升级构建全要素、网络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的“质量保证体系V3.0”,如图1所示。

以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横五纵”为纲,对每个层面的建设规划、质量制度与标准、质量控制点、质量诊断指标、过程监控等进行系统性的建设,进而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管理体系;通过对五个层面之间的工作机制、责任任务、内在关系,突破以往教学质量由教学单位及教学管理部门孤立运行的状态,制定相关指导运行制度、工作规范,进而保障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顺利有序运行[2]。

在学校整体质量保证体系下,采取信息化建设与诊改体系推进并行。以信息化建设为重要载体基础,学校从优化和完善现有各子系统入手,全面打通信息孤岛,建立了校内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与反馈,为诊改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如图2所示。

二、课程层质量保证子系统设计

根据“五纵五横”的质保体系框架,以质量全过程为主线全面开展诊改,形成质量改进“8”字型质量螺旋运行逻辑,即“常态纠编”与“阶段改进”相结合的质量螺旋,如图3所示。

根据质量改进“8”字螺旋运行逻辑,从目标和标准建立、计划保障、课程实施、自我诊断、创新研究到改进,形成阶段性改进循环,同时在课程计划与实施过程中,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基于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实时数据采集,进行动态数据分析与预警监测,并形成数据反馈和纠偏机制,从而形成常态纠偏。课程质量保证子系统单元如图4所示。

三、基于过程性的课程层自我诊改运行体系设计与实践

(一)构建诊改阶段性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及任务体系

根据诊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首先建立并完善各层面目标链和标准链。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打造两链方面,以学校“十三五”建设总体目标为纲,制定五层面的计划目标和建设标准,根据目标链和标准链,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可执行性的具体建设任务,为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提升提供清晰的执行方案,见表1。

在完成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后,将根据发展现状,结合建设预期,适当调整下一阶段建设目标,明确目标的标准,并根据建设目标要求,重新明确具体的建设任务,以此推进教学质量螺旋式提升。

(二)基于教学过程建立课程层自我诊断指标体系

在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指导下,以学校、师资、专业、课程、学生五个层面为质量项目,按照“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服务支持、质量生成、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的工作主线,系统寻找各层面的质控点、诊断指标,使“诊改”项目清晰化、明朗化,真正落实到各责任主体[3]。

课程层自诊指标体系设计既需要考虑单门课程,也需要考虑专业内课程和学校总开设专业内课程。单门课程既是个体,又隶属于某一专业(公共课隶属于多个专业),同时,从课程层自诊来看,又是涉及到学校整体的课程层质量自诊。因此,课程层自我诊断指标体系需要分别构建单门课程级自诊指标、专业级课程自诊指标和校级自诊指标。

首先建立各單门课程自诊指标。以五纵为一级指标,以教学制度与规范、课程资源等为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分列各质控点(诊断指标),并明确各指标内涵、诊断标准以及指标数据采集来源,见表2。

各自诊指标既有阶段性的定性指标,如教学标准中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也有实时的定量指标,如教学实施与监测中的课程缺课率等。指标内涵明确各自诊指标数据产生方法,根据学校教学相关管理制度及课程教学要求,分别确定各自诊指标的诊断标准。定性的指标以有和无作为自诊标准,定量的指标既可以是百分比也可以是数值,并根据不同数值进行标准分类,以学生评教平均成绩为例,指标内涵为评教汇总分数除以参评学生数,得出学生评教的平均成绩,诊断标准中,将评教平均成绩大于95分的归纳为A类(优秀),90~95之间的归纳为B类(良好),90分以下的归纳为C类(一般),通过明确自诊内涵和诊断标准,为自诊和改进提供数据依据和决策参考。自诊指标的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在单门课程层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开展专业层课程教学诊改,以专业为单位建立专业级课程质量自诊指标体系,为分专业开展课程汇总自诊奠定基础。以“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生成、监督控制”为五纵,以课程相关自诊指标的“达成度”或“完成度”为主要质控点建立自诊指标,如表3所示。

最后,在专业级课程质量自诊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汇总各专业自诊指标。质控点按照专业达成度A/B/C进行,各达成度指标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行设定,在改进中提升。分别以专业级课程自诊指标达成度数据为基础,基于学校总开设专业总数确立诊断标准,建立校级层面课程质量自诊指标,如表4所示,以便于从学校课程层面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三)基于信息化平台开展课程层全过程自我诊断与改进

课堂教学是反映课程层教学实施过程的关键部分,因此,在课程层自诊体系中以课堂教学过程的自诊为主要突破口,针对课堂教学中目前普遍存在的“管理灰箱”问题,通过升级与优化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课堂教学数据实时动态采集,从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到授课日志填报、学生出勤、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学辅导等教学日常管理与教学过程,到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前、课中、课后应用访问監控数据,以及随堂测试环节等教学全过程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依托信息化平台,课程层在开展自我诊断与改进中,根据质保体系运行“8”字螺旋,实现过程性常态纠偏与阶段性改进提升相结合的自诊运行模式。

1.课程层常态性纠偏

课程层面重点是建立、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管控,逐步实现教学过程“灰箱”的透明化,建立流程可视可追溯的推动机制,通过优化教学子系统,结合校情综合分析与决策平台,实施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与决策。

打开教学过程“灰箱”以课程实施过程为核心进行,通过课堂质量信息的动态采集分析,规范教师的教学管理行为,实现过程质量的常态化纠偏(如设置学生上课出勤率、教学内容与授课计划相符率、随堂测试重点难点的掌握度、调课率、课外辅导频次等指标)。通过实时的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动态预警。如以课堂缺课率这一自诊指标为例,当缺课率达到某预警值(假设预警值为6%),则当某学生缺课率超过6%时,系统则会自动将预警信息提供给任课教师和学生,促使学生及时纠正缺课情况;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过程方面,通过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前、课中、课后应用访问监控数据对接功能,推进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课堂应用率(如学校教学资源平台的优化与使用,资源共享课等资字化教学资源、试题库建设等);在课程考核方面,通过优化课程考核的技术与方法,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采用多形式、多角度的课程考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通过系列自诊指标精准定位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纠偏。

2.课程层阶段性自诊

根据课程层质量保证“8”字运行逻辑,建立课程建设与执行的目标与标准,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保障条件,在此基础上,实施课程教学过程,经过一定阶段后(一般为一个学期),对照自诊指标进行自我诊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对接目标与标准提出改进策略,形成阶段性的闭环。一轮自诊与改进后,结合改进成效,提升相应的目标和标准,以此实现课程教学质量阶段性螺旋式提升。

结合课程自诊指标体系,阶段性自诊分为单门课程自诊、专业级课程自诊和校级课程自诊分析,通过专业级和校级课程层自我诊断,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对部分指标设置预警值,以问题推送形式反馈到专业,由专业再反馈到课程,形成一种闭环。从而实现问题精准定位,以便于更好地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

四、课程自诊案例分析

根据学校教学质量自我诊断与改进实施细则,采取定期和非定期相结合的形式从学校层、师资层、专业层、课程层和学生层五个层面展开内部自我诊改工作。

课程层由课程质量保证工作组(教务处)负责。课程层面自我诊改与专业层面的诊改工作,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课程诊改采取单门课程独立诊改、专业汇总的办法,逐级落实课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质量主体责任。具体自诊流程为:单门课程自诊→课程汇总至专业,形成专业级的课程自诊→学校汇总形成学校级的课程自诊报告。

以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某专业某班级某课程为例,课程自诊首先进行各自诊指标值采集与分析。各自诊指标量化数据从教务系统、质控系统等子系统中实施采集获取并与学校综合分析与决策平台集成共享,见图5(节选部分自诊指标数据)。

图5 课程课堂教学自诊指标值

根据课程质量保证子体系的质控点各自诊指标值,对照诊断标准,进行逐项分析,提出改进策略,在下一学年的课程自我诊改中分析改进成效,以保证自我诊改持续提升,完成自诊报告,见图6(节选部分自诊报告,后同)。

图6 课程课堂教学自诊报告

在对单门课自诊的基础上,汇总各专业所有课程进行专业级课程自诊分析,为专业层诊改提供课程相关部分自诊依据。专业层课程自诊采用类似于单门课程自诊的方法,基于信息平台,采集各自诊指标数据,结合数据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分析,见图7。

完成全校各开设专业的专业级课程自诊之后,基于各专业级课程自诊数据,结合校级课程自诊指标,进行校级课程自诊,见图8。

在完成课程层自诊的基础上,学校诊改工作小组根据诊改工作总体部署要求,对课程层面诊改工作进行全面复核,并根据复核结果,提出持续改进建议,保障诊改成效,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螺旋式提升。

五、总结与思考

课程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从课程教学标准、课程计划保障、课程教学实施、监测与预警等教学全过程构建系统化质控指标,并以信息化建设为重要手段,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并开展大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这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管理从上至下,以监督与考核为主的方式,实现过程管理“白箱化”,教师教学自诊实现由下而上,自我约束,自我诊改,自我提升,从而实现全员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环。

此外,如何将常态纠偏与阶段自诊有机结合,保证全过程的质量提升;如何结合阶段自诊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与预警,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平台的信息推送,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自诊报告的复核,保证自诊分析成效等,将成为后期关注的重点。同时,在教师、学生自诊获得感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课程层面教学质量自诊如何提升教师、学生的获得感仍然是目前自诊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开展教学质量诊改,其核心理念是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提升,形成自我完善的循环机制,不同于传统的评估、评价、第三方考核等,这就需要从广大教师和学生内生动力提升出发,使教师在教学开展、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有更多获得感,使学生在积极性提升、主动参与意愿、学习成效明显等方面有更多获得感。

参 考 文 献

[1]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41-45.

[2]姜敏凤,张路遥,王鑫芳.內涵建设背景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探索——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6(12):1-5.

[3]王得燕,钱晓忠,肖颖.基于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76-80.

Opening“Gray Box”: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eaching Process

Tan Xiangqun, Jiang Minfeng

Abstract  The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initiative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connotation.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examination reform work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current high-quality school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established the complete an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elf-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and implement the self-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sultation,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as the starting point, takes the curriculum level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the self-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index system of curriculum level, delves into course process management, opens the“Grey Box”of teaching process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alizes the spiral improvement of course quality manage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process; Gray Box

Author  Tan Xiangqun, associate professof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1); Jiang Minfeng, professor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诊断与改进教学过程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
中职校内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初探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浅析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