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8-12-06 07:44钱磊黄轩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30期
关键词:消炎痛布洛芬副作用

钱磊 黄轩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效果观察。 方法 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随机选择39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19例),分别给予常规消炎痛治疗和口服布洛芬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动脉导管闭合情况以及治疗副作用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动脉导管闭合情况方面,观察组闭合率为84.21%(16/19),对照组的闭合率为85.00%(1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副作用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6.32%(3/19),对照组为50.00%(1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较常规消炎痛治疗,采用口服布洛芬方式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进行治疗可以获得基本相当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显著减少各种副作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布洛芬;消炎痛;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30-005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ral ibuprofen on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A total of 39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who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19 cases).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indomethacin treatment and oral ibuprofen treatment. The arterial catheter closure and treatment side effect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aspect of arterial catheter closure, the clos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4.21%(16/19), and the closur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5.00%(17/2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treatment side effect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6.32%(3/19), and the treatment side effect rate the control group was 50.00%(10/2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indomethacin treatment, oral ibuprofen treatme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premature infants can achieve a basically equivalent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various side effects, and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buprofen; Indomethacin; Side effects

早產儿较易出现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由于动脉水平的分流,动脉导管未闭会影响患儿心肺功能,使孩子容易患肺炎和心衰,严重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各种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1]。为此,临床要注意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疗。目前,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案[2]。但常规消炎痛等药物治疗在获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一些副作用的出现。本研究主要探讨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副作用的影响,以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随机选择39例进行研究,其中男19例,女20例,胎龄30~35周。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19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胎儿均为早产儿;胎龄<34周;住院时间<2周,排除标准:先天身体系统器官功能不全者;血小板水平在60×109/L以内者;存在出血倾向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消炎痛治疗,给予患儿口服消炎痛(通用名称:吲哚美辛肠溶片,国药准字H44020701,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0.2 mg/(kg·次),2次/d。

观察组:实施口服布洛芬治疗,给予患儿口服布洛芬(国药准字H22022802,修正药业集团长春高新制药有限公司)0.2 mg/kg,并于服用24 h、48 h之后分别给予5 mg/kg。

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对其血总胆红素等进行监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动脉导管闭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当高位室间隔缺损较大时往往伴有主动脉瓣脱垂畸形,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引起相应的体征;可听到与动脉导管未闭相同的连续性杂音伴震颤,但部位较低,且偏向内侧;心杂音亦为连续性,但较轻,且较表浅。(2)治疗副作用。包括尿少和血肌酐水平上升、血尿素氮水平上升等。血肌酐(SCr)正常值:男 54~106 μmol/L(0.6~1.2 mg/dL);女 44~97 μmol/L(0.5~1.1 mg/dL)。小儿:24.9~69.7 μmol/L。血尿素氮正常成人空腹尿素氮为3.2~7.1 mmol/L(9~20 mg/dL),在患儿治疗结束后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行机械通气或者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同期质料,以抗炎保护肾脏功能为主药物治疗。具体治疗副作用效果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消失,PDA(动脉导管未闭)关闭后,又出现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图像显示PDA开放。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动脉导管闭合情况比较

在动脉导管闭合情况方面,观察组闭合率为84.21%(16/19),对照组的闭合率为85.00%(1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4,P>0.05)。

2.2两组患儿治疗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在治疗副作用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6.32%(3/19),对照组为50.00%(1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早产儿并发症

对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后和出院前行头颅B超检查,在治疗前对照组有4例Ⅰ级IVH(脑室内出血),观察组有2例Ⅱ级IVH,治疗后对照组有2例由Ⅰ级转为Ⅱ级,观察组并无PVL发生。且两组均在治疗中未出现严重缺氧,对照组出现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

3 讨论

动脉导管是位于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一条管道,在胎儿时期,肺部还未投入使用,处于萎陷的状态,从右心室泵到肺动脉的血液绝大部分通过动脉导管流向主动脉[3]。出生后肺部膨胀开始呼吸,肺循环的血管阻力下降,右心室排出的血液从此流入肺。静脉用药能够较快速度的达到血药浓度,但是口服用药要达到理想血药浓度需要耗时较长,同时也会对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此外,也有相关研究报道,布洛芬口服用药对早产儿PDA治疗有效率高达95.6%,与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本次研究在用药稀释后对血药质量造成影响相关。

消炎痛属于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进入人体之后可以有效降低左向右分流,并促进导管结扎率的下降[4-7]。通常在接受消炎痛一个疗程足以关闭导管,出生后3 d内的早产儿治疗效果最佳。但消炎痛治疗会引发各种副作用的出现,包括尿少和血肌酐水平上升、血尿素氮水平上升等[8-10]。为此,临床治疗要注意积极的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布洛芬属于非选择性的环加氧酶抑制剂,在进入人体之后可以发挥出与消炎痛一样的关闭动脉导管的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布洛芬不会对肾脏血流以及肠系膜血流和脑血流等产生过大的影响,并具有良好的保护胃肠道细胞的效果[11-13]。因此,在利用口服布洛芬方式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合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各种治疗副作用的出现。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3],采取口服布洛芬与吲哚美辛方式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进行治疗可以获得基本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布洛芬对患儿的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还有学者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符合分析条件的有关吲哚美辛与布洛芬对照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报告,并进行Meta分析发现,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与吲哚美辛相同,但所导致的肾脏不良反应相对较少[14-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动脉导管闭合情况方面,观察组闭合率为84.21%(16/19),对照组的闭合率为85.00%(17/2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4,P>0.05)。但在治疗副作用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6.32%(3/19),对照组为50.00%(10/20),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较之常规消炎痛治疗,采用口服布洛芬方式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进行治疗可以获得基本相当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显著减少各种副作用,效果显著。但受样本容量和观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所得到的相关结果以及最终的结论等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准确。因此,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今后予以进一步分析研究。

综上所述,临床对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消炎痛治疗和口服布洛芬治疗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达到较高的导管闭合率。虽然布洛芬口服方便,且对早产儿PDA起到一定临床疗效,可以显著减少各种副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但是当前临床中相关研究尚且较好,个体的药代动力学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行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对该药的治疗成效加以明确,寻找更加合适的临床治疗剂量,重视对患儿行远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黄锂新,吕勤,张若松,等. 布洛芬口服液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的变化及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9):94-97.

[2] 邱云芬,馮宗太,陆智俊,等. 静脉预防性应用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6):488-493.

[3] 杨长仪,陈涵强,杨文庆,等. 口服布洛芬和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8):483-489.

[4] 徐春光,肖昕,熊爱华,等. 布洛芬与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6):489-491.

[5] 方秀业. 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J]. 医药前沿,2015,28(15):75-76.

[6] 赵捷,杨传忠,张谦慎,等.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及安全性[J]. 实用医学杂志,2014,22(22):3653-3655.

[7] 袁俊芳.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8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6):26-27.

[8] 张可刚,李洁,孙波,等. 布洛芬治疗不同胎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8):84-86.

[9] 熊寒梅,李湘云,潘冬妮,等. 口服布洛芬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2014,34(14):16-18.

[10] 周兴美. 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护理[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4(9):109-111.

[11] 韦秋菊. 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效果及影响因素[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1015-1016.

[12] 李向农,江明宏,刘雪梅,等. 超声心动图评估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3):361-363.

[13] 康静.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对前列腺素E_2的影响[J]. 中南药学,2016,11(2):197-202.

[14] 李慧. 口服布洛芬治療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药物安全性护理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5,19(9):154-155.

[15] 杨汉华,黄月君,吴若琪,等.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7(2):118-121.

(收稿日期:2018-07-03)

猜你喜欢
消炎痛布洛芬副作用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观察
藏药渣驯及其不同萃取部位抗胃溃疡抗肝损伤作用的比较研究
S-布洛芬的合成进展
别被副作用吓倒
一例布洛芬致金毛犬肾中毒的诊治
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彼格梨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