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职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学效应

2018-12-06 07:47罗景莉
新一代 2018年16期
关键词:管理

罗景莉

摘 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班级管理属于一种动态化过程,教师应结合相关管理目的与管理要求,并通过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就班级内部相关资源进行规划、组织以及管控,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当下,中职班级管理与其他普通中学管理工作相比,中职班级管理难度要较普通中学管理难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职班级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以及目的性,管理人员应对各个阶段所要进行的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规划,进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中职学生各项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行中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心理学效应的运用,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班级;管理;心理学效应

所谓心理学效应,指的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或心理规律,通常因人为的引领下而引起的事物或人之间的连锁反应。就目前而言,中职学生同普通中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多体现在中职学生在自我约束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上都有所欠缺,这也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如果将心理效应应用到中职班级管理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与学生假的交流,进而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中职教师应不断地去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中职教学中来,使中职教学环境不断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一、中职生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性格问题。当下,我国的中职生普遍存在一种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能考上一个好的高中,觉得自己以后没有出路了,这种悲观心理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处于一种压抑状态,进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映,如厌学、逃学等,长此以往只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中职学生的家长,满足此种现象往往手足无措,要么选择金钱诱惑或者是棍棒打骂的教育方式,要么不管不顾,任由其自生自灭等,导致中职生心理日益失衡甚至扭曲,降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二)逆反心理。通常中学阶段是学生波动最大的阶段,受青春期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出现贪玩、逆反等现象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其逆反心理表现多为,对认可教师态度不满,不听从教师的管教,态度行为上不够端正,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且屡教不改,具有严重的抵觸情绪。

(三)网络引发的负面影响。多数中职生在上学期间会被外界事物所迷惑,迷恋上网,使得学习成绩大大下滑,再加上家长对其教育往往不够,因此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加上学生逆反心理较强,往往会选择上网来缓解这种失落感,从网络中获得现实生活中的满足感,从而沉迷网络,无法自拔。

二、心理学效应对中职班级管理的作用

(一)罗森塔尔心理学效应。此效应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期望所具有的作用,也被叫做期望效应或爱的效应。借助罗森塔尔效应相关实验可以实施进一步论证分析,班级管理人员从班级中随机挑选几名学生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大器晚成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会重点照顾那些试验学生,最终得出的结论显示,这些学生渐渐的不抗拒学习,学习成绩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总的来说,通过对此期望心理学效应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及优越感,对于那些刚刚迈进中职校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一些班级干部竞争存在较高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这种竞选欲望也渐渐褪去,学习成绩就逐渐成为老师以及学生心目中的衡量标准,但这种方式是较为片面的。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班干部推选,刚入校门的中职生往往会怀有一种不安的心态,会选择作为一个命令的服从者,从中可以反映出中职生自信心不够。面对此种现象,教师应予以学生充分的鼓励,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情怀,尤其是教师具有肯定的鼓励语言,可以充分的予以学生一定的心理安慰,进而使班级管理的价值得到很好的发挥[1]。

(二)鲶鱼效应。此种效应出现源于挪威人出海捕捉沙丁鱼,然而每次打捞上来的沙丁鱼多半都是死了的,价格也大打折扣,有一天,人们发现有一名渔夫可以如数将活的沙丁鱼全部带回港口,人们对此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实质上,该渔夫只是采用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渔夫将鲶鱼放到装沙丁鱼的容器中,当鲶鱼进入到容器中之后,因生活环境的改变,所以非常活跃,随着鲶鱼的游动,沙丁鱼也变得活跃起来,这样就可以使沙丁鱼能够如数活着带回,“鲶鱼效应”也就由此得名。基于此理论,人们认识到沙丁鱼能够或者带回的原因的是容器内的“活跃分子”所影响的。因此,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教师也应充分运用这种“鲶鱼效应”,发挥好带头人的模范作用,如,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班级干部领导作用带领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去,提高学生的班级参与能力;再者,班级管理人员可以选择学习优异的课代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从根本上强化中职班级管理[2]。

(三)强化心理学理论。此种理论方式也被称作修正理论,最初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对相关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干预,进而对其及时修正处理。具体来说,正强化主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肯定,并予以一定的报酬奖励,可以提高使这良好行为的发生频率;而负强化主要是借助强化物减少,激发目标行为概率发生频率,实质上,能够保证所有中职生都获得利益的直接手段在于根据原有要求执行,实现双方共赢目的[3]。

综上所述,中职班级管理手段中应将良好的心理学效应应用到其中来。就目前而言,我国对心理学效应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职教育人员应重视对其的应用,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中职学校的管理水平,对增强中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莉莉.探讨如何在中职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学效应[J].才智,2014,(29):218.

[2]刘韦真.中职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学效应的路径探索[J].学周刊,2015,(33):46.

[3]陆永华.活用心理学效应实施班级有效性管理的探微[J].长三角,2012,(04):13.

猜你喜欢
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利建设与管理》征订启事
聆听两会
——关注自然资源管理
2020年《水利建设与管理》征稿函
运行管理
管理就是沟通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解秘眼健康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