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负利率的实施现状及经验借鉴研究

2018-12-07 11:02
金融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利率政策丹麦瑞士

一、引言

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刺激经济控制金融危机的蔓延,大多数国家采取了灵活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的减轻了国内危机,而负利率政策也在此时推行。谈及负利率政策,各国施行后的反响也是较为不同,尤其是2009年8月瑞典中央银行在全世界首次对银行实施“负名义利率”时,便迎来了负利率研究的高峰时期。负利率政策在海外日益盛行,这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能否会提出不同的合理方案构想。本文首先会阐述海外国家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现状,分析其实施原因、实施结果的利弊与其在中国实施可行性。再给出对我国现如今经济发展道路可行性的经验评价与建议。

二、文献综述

负利率政策自推行以来,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海外负利率政策的推行,社会人士也是众说纷纭。孙静雯表示,对于世界上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央行来说,尽管各国实施原因与结果的趋向性基本一致,但从其目标与成效的比对,负利率对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并非可观。[1]陈新禹表示央行实施的负利率政策,因为有些大国的信贷通道不畅以及负利率的冲击有不对称性,负利率对实体经济并未带来刺激。因此解决当前世界经济的困局应该另寻他路。[2]相反的,有些人对于负利率政策在海外的实施抱有支持态度。如王宇哲提出尽管囤积现金形成了对负利率政策明显的制约,但央行在分级利率等方式的宏观调配下,提供了很宽裕的降息空间。负利率常态化面临风险,给予了我国货币政策极大的挑战,但对海外投资而言却是一个好消息。[3]

虽说社会对海外负利率政策的态度有所不同,但在对于是否倡导负利率政策上,较多数人观点的是一致的。邱泉表示我国经济状态决定央行不宜推行负利率政策。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负利率政策理论共识与我国金融经济现实有着较大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决定我国不宜盲目实施负利率政策。另一方面,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反弹,盈利水平大幅度跌落,商业银行无法做到两全其美。[4]而潘海峰表示不论是什么利率政策的制定,都应该是结合宏观环境的基础上,对全球经济的一个综合考量;政策的制定更应该考虑全球国家与经济体的反应。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尽管给中国的经济市场提供了活力,但也不利于我国的货币管理。但面临我国一些不足之处,他也强调需要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视角,实施措施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5]

三、负利率政策概述

所谓的负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在负利率的条件下,相对于储蓄,居民更愿意把自己拥有的财产通过各种其他理财渠道进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等。所谓负利率,即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存银行的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就成了负利率。

而负利率政策也在负利率的出现中应运而生。一般银行向央行存款时都可以获得利息,但在这种情况下反而需要向央行支付手续费,在负利率的影响下存贷利率倒挂会打乱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尽管负利率政策有较大的负作用,可同样也有一些国家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因为负利率政策一旦实施成功,所获得的效益也是巨大的。实施政策后,银行向央行存款时不仅无法获得利息,甚至需要支付手续费。所以为了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银行就会积极放宽面向企业的贷款。而在这时,国内投资规模扩大、产出增加,从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达到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海外负利率政策实施国家经验借鉴

不同国家实施负利率的原因是大致不同的。实施国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丹麦与瑞士等国家,而第二类则以日本与欧元区为代表。

(一)丹麦、瑞士的实施目的与其效果

丹麦同瑞士一样,都是在欧元升值与海外热钱融入时实施,实施负利率目的在于稳定本国货币。可是虽然实施原因是相同的,两国实施的效果却不相同。

首先提及丹麦,由于丹麦央行的首要任务是维持丹麦克朗与欧元的汇率稳定,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2012年7月丹麦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在丹麦央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下调至-0.2%。而2016年最新数据说明丹麦央行已经将基准政策利率由-0.75%上调至-0.65%。2015年1月,丹麦宣布开始暂时停止发行政府债券,这种方法会减小政府债券收益率,造成货币市场利率甚至更长期限的商业银行大额存款利率出现负值。为避免对银行业造成冲击,2015年3月央行将商业银行经常账户余额增加一倍。尽管中间有许多坎坷,丹麦币值却总体稳定,资本流动情况得到了控制。举例而言,从贷款利率与贷款余额来看,在丹麦,银行业对非金融企业新发放的贷款利率在2014年下降50个基点,而在2015年上升约20个基点,丹麦30年期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下降到2%左右。丹麦的住房抵押贷款平稳,而公司贷款自金融危机后一直持续下降。负利率政策在丹麦可谓成效显著,因此,在此大背景下,丹麦率先迈上利率正常化之路可谓恰逢其时。

反观瑞士,于2014年开始实施。实施目的与丹麦相同,都为调节本国货币的稳定。瑞士央行从汇率入手将利率推入负值。2011年9月,为了控制瑞郎升值,瑞士央行宣布欧元兑瑞郎1:1.2的兑换上限。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汇率会通过利率平价关系对利率产生影响,在锁定瑞郎汇率上限后,金融机构为应对在汇率远期上的套利行为,需要拉低瑞士法郎3月期Libor利率。为此,2014年12月,瑞士央行将隔夜存款利率下调为-0.25%,利率区间为0.25%至-0.75%。2015年1月,瑞士宣布取消瑞郎汇率上限,瑞郎兑欧元升值幅度超过40%,瑞士央行被迫进一步将隔夜存款利率降低到-0.75%,利率区间为-0.25%至-1.25%。2015年4月,瑞士央行缩小负利率豁免存款范围,退休基金和养老基金等联邦相关机构不再豁免负利率,只有国家社会保障基金账户持有人才能完全豁免负利率。(谭小芬)利用相同点与丹麦相比,在瑞士,银行业对非金融企业新发放的贷款利率在2014年和2015年小幅上升约5个基点;银行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固定利率在2015年1月出现下降后便震荡上扬,浮动利率在2015年则较基准利率上浮了10个基点。瑞士的贷款平稳增长,欧元区的家庭住房抵押贷款保持相对平稳,但是非金融企业贷款略有下降。瑞士实施该政策虽然也有亮点之处,可根据多数据对比可得,瑞士法郎的升值压力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外汇储备依然在上升,长期政策也对该国造成了一些副作用影响。

(二)日本的实施目的与其效果

再提及日本,其目的则是为了刺激银行放贷,缓解国内的通缩压力。3月15日,日本央行公布货币政策会议决议,决定维持现有负利率及QE(量化宽松)政策不变,货币储备基金免于实施负利率。此前的1月29日,日本央行以5-4投票比例意外通过实施负利率政策,日本央行1月货币政策会议的表态为:“若有必要,将进一步降低负利率”。继日本央行负利率之后,在负利率的道路上,欧洲央行走得更远。近日欧洲央行再次宣布继续宽松,负利率水平进一步下调到-0.4%。负利率压低了日本的长期贷款利率和国债利率,可惜这种安倍经济学却势如水火,不仅实际消费支出在下降,连日本商业银行法定金额存款准备率也创下历史新低。甚至日本股市震荡剧烈,日元大幅飙升,提振家庭和投资人信心的措施大打折扣。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很明显的,日本负利率的实施风险比机遇要大得多。这种大涨大跌的动荡与负利率政策自身所带的弊端不仅未解决日本当前的问题,反而适得其反引发内忧。

五.负利率政策实施的利弊分析

(一)负利率的优越性

负利率政策既被实施,就表明其对实施国具有优越性。金融危机后的央行降低货币基准,量化宽松购买债券,使商业银行获得准备金,即便如此银行的放贷意愿依旧低迷。而这时实施负利率政策一是实施负利率政策能够在金融危机通常伴随着通货紧缩和低通胀预期时,有效降低实际利率:这个行为一方面可以缓解风险环境下银行的惜贷问题,刺激银行增加信贷供给,避免陷入货币紧缩;另一方面能够在低利率环境下提升企业的信贷需求,避免企业剧烈去杠杆,提升总需求。是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扩大投资,刺激经济。总而概之,就是“非用即失”的原则。更多的借贷刺激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使得产出提高,以及对通胀产生上行的压力,将存款从银行提出。这种刺激需求的方式貌似能产生十分显著的效果,二是为了调节市场资金分配。将资金引导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扩大经济在市场中的资金流通,从而抑制金融资产过热。三是对于社会而言,负利率政策有助于鼓励居民部门分散投资,避免预防性储蓄的上升,通过各部门资产配置的再平衡降低高风险资产收益率,加速市场出清。因此此项政策能降低全社会的债务水平,无需时常向银行借贷,能有效抑制社会债务危机。而这众多优越性也吸引了以日本为首等国实践。

(二)负利率的弊端

日本等国对此政策给予了十分高度的重视,可这个政策最后却败象尽显。“债王”格罗斯对这个政策发表过自己的相关看法,他曾表示说:“负利率政策如果什么收益都没有,投资者根本挣不到钱,投资者不会再傻乎乎的投资了。”首先,负利率代表着一味向银行进行征税,可是一味向银行征税银行又该如何承担高税收?银行的正常吸储、放贷业务规模越大其业务也会受到一定影响。第二,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也有可能出现套利行为扰乱金融秩序,这种大规模的套利行为不仅会加速市场波动,破坏金融系统平衡,甚至有可能引发强烈的金融危机。其三,负利率政策不仅会对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乱象,普通收入阶层可能无法通过储蓄增值来覆盖子女教育费用和养老等支出。与此同时资产价格却因无风险利率而被提高,这样更加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造成两极分化。而最终,长期的货币刺激极易导致经济运行失调,经济运行的失调会使得通货压力增大,造成恶性循环。

六、负利率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探讨

借此联系我国金融现状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金融数据看,2017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6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06.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0%;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53万亿元,同比多增9671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4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这已说明了我国的信贷投放已达到了很大程度。可负利率政策是通过鼓励放贷来刺激借贷,从而实现资金的周转。我国既然已将信贷规模调至较大,那负利率政策实施对于我国而言也就没有什么必要。再者,负利率政策实施有可能助使商业银行倒逼央行进一步降低居民储蓄存款基准利率,降低银行吸收存款的积极性,“迫使”商业银行继续加大信贷投放不仅会侵蚀存款人财富,甚至有可能拉大贫富差距,造成金融危机。由上述可知,我国对于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应持有反驳意见。

与此同时,在面对国外货币政策对中国不确定影响时,我国首先应密切关注国外的资金流动形势,对于此做好相应的预案。再者,我们应该拓展国内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疏通和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市场经济下跌从而引发的金融风险,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同时尽管近年来全国经济增长率有所回升,但是它的缓慢复苏,并没有给作为世界最大贸易国的中国带来进出口贸易的全面改善。2015年1-7月,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与出口进口累计等指标均同比下降,低于全年预期目标,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减弱。成为我国经济运行困难的一大原因。对此我们应该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做到稳定出口,发展和鼓励新型的出口营销模式,稳定人民币汇率等,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统筹内外发展,规避经济领域可产生的重大风险与其脆弱性。最后总体而言,我国更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加快推进改革进程,实现经济内生增长。

猜你喜欢
利率政策丹麦瑞士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真相
丹麦Skovbakken小学
负利率政策弊大于利,恐导致“恶性循环”
利率政策与股票市场互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浅析降息与降准原因及影响
瑞士镇迷阵
中国利率政策调控机制与经验实证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