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

2018-12-07 11:02
金融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职能审计工作监督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高校多渠道筹资办学的能力不断增强,高校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日益加强,内部审计在监管高校经济活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与此同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制度制定、人员配备、信息化建设、审计职能和范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探索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1 内部审计是高校强化过程监管的重要方式

推进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扎实进行、强化高校经济活动的过程监管,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对经济活动整体情况的监督检查,是对学校财务工作、招标工作、采购工作、资产管理工作、经费使用、报销工作等经济活动运行的一个整体的检查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监督,高校设置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发挥检查监督、查找经济活动问题、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对于完善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机制、预防控制学校经济活动风险、提升学校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内部审计是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

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学校经济活动的整体情况,对于高校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高校预防腐败、发现腐败、震慑腐败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等工作及时发现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在学校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纪检监察机关预防、查处案件提供必要的证据。高校内部审计在发现腐败问题和线索方面的优势为高校廉政建设提供了预防腐败和震慑腐败的重要作用。

1.3 内部审计是高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保障

通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查找高校经济活动相关制度规定和管理程序方面的不足,能够更好的健全高校经济活动的相关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推进高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从源头上保证高校经济活动有序进行、资产安全完整,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内部审计通过对高校经济活动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发现并指出问题,促使高校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在从事经济活动、资金使用过程中更加注重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从而促进高校资金经费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

2.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2.1 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高校内部审计在制度体系建设上不够健全,制度建设的进展、内容和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部分内部审计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强。需要结合高校经济活动的具体分类,按照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和流程全覆盖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

2.2 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内部审计在高校经济活动中对高校经济活动起到了监督、促进和规范的作用。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作为校属职能部门,与其他校属单位(部门)没有从属关系,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同时高校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要在预算管理、经费使用、人员管理等方面接受学校其他校属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高校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运行和充分发挥。

2.3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上存在着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综合素质提升不全面等情况。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历来看,往往是从高校的财务岗位上转岗到审计部门的,对高校会计、财务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的相对较多,而对高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深、不够广,高校经济活动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较欠缺,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同时又缺乏工程、投资等专业审计相关方面的工作经验,缺乏运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的能力,在满足高校现代管理、内部审计的工作要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4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较低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符合高校内部审计特点、适应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与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能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对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其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之间关系的认知还不足,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相对缓慢,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2.5 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和范围比较狭窄,审计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主要是监督职能,在发挥监督职能时,内部审计侧重于事后的监督评价工作。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还局限于财务、资产、基建等方面,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等业务工作的关注还不够,对高校内控制度、资金的使用效益等方面的审计还不够重视。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内部审计为主、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模式。

3.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思考

3.1 细化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

健全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相关规章制度,为高校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高校在原有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校属各单位(部门)的设置和学校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详细的审计工作规范,明确相关的审计工作范围、内容、流程以及实施的方法,强化内部审计的自我监督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程序,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强对内部审计反馈、提出的意见、建议事项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监督落实,健全完善内部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的制度规范,推动高校内部审计重要作用的有效发挥,持续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实效。

3.2 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高校要对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工作权限进行明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在全校范围内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履行内部审计职能时可以不受其他校属单位(部门)的干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当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必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能参与被审计校属单位(部门)的具体经济活动,以便独立开展工作,保证履行职责的客观公正。

3.3 优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配置,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经常开展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从思想层面保障开展审计工作做到合理合规。经常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工作培训,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政策法规的学习,拓展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审计基础知识,还要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和工作实际不断学习拓展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覆盖面,在人员招聘或校内调动过程中,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要包含财务会计等专业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有关计算机、管理、风险控制领域的专业工作人员。

3.4 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校应该建立信息化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一方面,学校要制定规划,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信息化建设中来。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使用审计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内部审计具体工作中的应用,实现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的动态管理。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培养,提高审计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应用能力,支持和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培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的学习教育,确保审计数据安全。

3.5 拓宽审计职能的范围,推动审计模式的多样化

高校要建立涵盖财务、资产、专项经费、投资、内控等多个方面的内部审计,使内部审计更加全面有效。传统单一的监督职能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迅速发展的需求,要适应高校内部审计发展和高校内部管理的需求,建立完整的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体系。完整的职能体系中应包括监督评价、咨询、认证及管理和服务职能。在高校日常的内部审计中,可以尝试着将高校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凸现出来。将服务的理念贯穿审计工作的整个流程,积极地探索发现审计中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结合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工作的情况,对有些审计项目实施外包,推动审计模式的多样化,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1191)

猜你喜欢
职能审计工作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职能与功能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夯实监督之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