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县级邮政储蓄银行防范信贷操作风险的战略规划

2018-12-07 16:19裔晓菁
时代经贸 2018年32期
关键词:信贷管理邮政储蓄信贷

裔晓菁

一、县级邮政储蓄银行信贷操作风险战略现状分析

(一)信贷操作风险表现

1.内部利益冲突初步显现

邮政储蓄银行特殊的委托代理经营模式,形成自营机构与代理机构两大体系,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国银监会规定,邮政储蓄银行为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二类支行与代理营业机构风险管理、案件防控怠于尽职、“代而不理”,甚至出现与邮政储蓄银行的管理摩擦。

2.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从操作层面看,邮政储蓄银行为分支机构设立了会计、公司、储蓄、汇兑、信贷、理财、保险等业务处理与应用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兼容,造成从业人员具有不同的系统角色,为逆流程操作提供了基础。此外,电子稽查系统不完善,远程监管系统尚未建设,难以实现系统统一的风险管控。

3.部分业务流程存在缺陷

全款交易后按揭贷款流程未设置独立的放款审核岗位或部门进行贷款资金支付审核管理,未对贷款用途做出明确约定,缺少贷后管理尽职要求;个人二手房贷款操作规程未要求调查、审核借款人家庭实有住房情况,不能确定借款人住房套数,只能凭借经验主观、机械地进行利率定价。

4.个别贷款产品存在瑕疵

二手房贷款产品未要求定期对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及信用、担保情况变化等跟踪检查和监控分析。全款交易后按揭贷款未按照审慎规则设定借款人房产支出与收入控制比。同时,贷款新规落实不严,面谈制度执行不到位,诚信申贷原则不贯彻,客户承诺及免责声明缺失。

5.从业人员操作风险意识较低

在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局的委托代理体制下,代理营业机构从业人员受储蓄、汇兑、代理保险等银行业务与信函、包裹、物流、速递等邮政普遍业务的双重考核,再加上整体素质不高、收入偏低,造成人员流动过快,部分机构已经陷入从业人员素质螺旋式下降“漩涡”。此外,潜在涉嫌违法劳动用工及劳资纠纷,工伤保险、劳保待遇、医疗保险等不落实,也是导致前台熟练柜员流失较为严重的重要因素。

(二)信贷操作风险分析

1.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

有的信贷人员对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等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的深度、广度、精确度不能准确地反映借款人、担保人的经济效益和信用程度。对借款人、保证人在其它金融机构有不良贷款的记录视而不见;相关人员审查贷款时不严格履职,重形式轻内容,只要求调查报告符合要求,信贷人员只能无根据地编改调查报告;信贷审批起不到把控风险的作用,甚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仍然发放贷款等;贷后检查不及时,贷后检查形同虚设。由于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导致贷款出现风险难以控制,增加了贷款的损失率,影响企业效益。

2.信贷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缺乏科学管理

贷款短期内大规模发放,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贷款投向结构、期限结构不合理,贷款经营机制不健全,都是使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发生风险,造成损失的原因。

3.信息不灵、信贷操作风险管控不到位

任何一项经营决策,必须依靠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贷与不贷的决策。至于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则要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资金方面的信息。如果信息不准、不灵敏、反馈不及时,往往导致贷款决策失误,发生信贷操作风险,最终使企业利益遭受损失。

4.人员管理缺乏科学性、教育不到位,员工素质低

一个企业人员管理缺乏科学性、教育跟不上,员工素质低下,就容易出现道德问题,人的道德即忠诚出现了问题。无论经营哪一种业务,单凭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做出决策,必然会产生经营风险,影响企业效益。更何况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的就是风险。

5.责任心不强

由于决策人员传统的管理模式,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控;信贷人员迫于各种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生产任务的压力;加之刚刚从事信贷业务不久,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调查过程流于形式,致使调查失实;甚至为了达到放贷目的,参照放贷条件编造数据、制造报表、拼凑信用等级,由此所造成的信贷风险损失屡见不鲜。

二、县级邮政储蓄银行防范信贷操作风险的战略规划

(一)职能战略

1.制定明确而具体的信贷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进一步创新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避操作风险,使其不能为、不敢为。坚决执行定期轮岗和岗位交流制度,做到问题早发现,风险早预防。建立和完善分层次、分行业、分种类的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明确各层面的信贷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一笔贷款从发放、使用到收回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每一时段都有人监督管控,人人都按规定程序操作,最大限度地避免贷款发放、管理、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

2.建立信贷操作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加大对违规违纪案件的责任追究力度,确保信贷人员能够严格地按照信贷管理程序和信贷管理要求去发放和管理贷款,同时将信贷管理质量纳入对信贷人员的绩效考核,逾期率、回收率与效益工资挂钩,充分调动了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杜绝信贷操作风险的产生。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信贷“亮帐”制度

对信贷检查和信贷“亮帐”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纠改,并注意研究形成各类问题的成因,及时总结信贷管理中的经验教训,举一反三,积极堵塞各种漏洞。

4.控制性和服务性统一

银行风险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风险管理是要合理控制业务的,使收益和风险相互匹配;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从根本上讲又是服务于业务发展、服务于客户的。

(二)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1.强化风险控制自律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职能,各级行“一把手”负总责;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认真分析反思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隐患的思想根源;应当从教育入手,用典型的案例强化对风险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观念,消除那种对风险控制工作可有可无的片面认识;强化素质教育,抓好对内控规章的培训,掌握内部控制的操作程序,做到能知能会;提高制度执行的刚性,做到违者必究、违者必罚,提高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

2.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制

实行专业化管理,即赋予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一定的管理权限,树立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的权威,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监管与控制的畅通与高效性。总行应当成立稽核部和风险管理部,分行应当设立稽核处和风险管理处,实行下查一级,以保证邮政储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由上至下的畅通。

3.强化规章制度落实机制

按照“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完善各专业内控管理办法和规则,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程序,加快推进内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4.加强案件风险防控机制

严格落实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从事后检查向过程监督延伸,努力从制度和操作源头遏制案件的发生。加强对柜员、基层支局、代理网点等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把每一项业务过程、每一个业务操作环节、每一名员工的经营行为都置于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监督之下。深入开展员工行为评价,严密监控排查出的高风险人员,严厉打击各类职业犯罪。

5.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

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反映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切实提高风险防范应变能力,对发生的操作风险果断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对资产经营、业务操作以及信息管理系统,要建立至少一套以上的应急预案,实行经营风险和事故即时报告处理制度。以尽快提高全行应对与处置经营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更有效地预防、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与突发事件。

6.建立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奖励机制

(1)制定风险管理考核制度,对分支行实行内控评级制,对个人实行违章扣点制,将不良资产率和内控评级列为分支行的经营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将违章扣点列为个人工作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

(2)严格责任追究,明确案件防范责任界定,划分操作层、管理层、监督层、领导层的防范责任,明确不同层面人员履职要求和不履职的惩处方式。

(3)实行管理和监督“双线”问责制,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同时,还要追究监督部门领导的失职责任。

猜你喜欢
信贷管理邮政储蓄信贷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完善企业贸易信贷管理
深入开展高管人员防范合规风险履职监察
新疆邮政储蓄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与对策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精细化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