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分析

2018-12-07 16:19王芙蓉
时代经贸 2018年32期
关键词:道德风险交易成本信贷

王芙蓉

引言

中小企业已经逐步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极不相称,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量只占全国贷款总量的2%~3%。相关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来自于金融中介(银行),银行贷款虽然是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最主要渠道,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财务信息不透明,加上固定资产投入偏低造成的可抵押品不足,而银行对于中小企业报表数据和经营情况的真实性又难以判断,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出现了“惜贷”行为,而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何破除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障碍,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是当前必须面对而又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缺少相关信息或者后者拥有的信息没有前者多。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进而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信息不对称按发生的时间划分,可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把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于金融市场研究,特别是信贷市场的分析,将有助于揭示信贷市场中借贷双方的经济行为,为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换届以来,泗水县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创新、务实、担当、提升”的工作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法履职,有效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配给

Stiglitz和Weiss认为在信贷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银行被迫采用信贷配给而不是提高利率来使资金供需平衡,这样,很多企业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得不到银行贷款,而且无论贷款多么充足,也总有一部分人在任何利率水平下都无法得到贷款。在我国,银行在贷款合同签定之前,会对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项目进行贷前调查。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融资成功的机会,则会隐瞒其真实信息,这直接导致银行的调查成本上升并使银行的潜在风险加剧;由于银行很清楚中小企业的理性行动,加之中小企业总体的高风险,从而拟订较高的贷款利率;而当银行这样做时,那些业绩优良的的企业由于不愿意支付高出市场水平的利率可能会退出借贷市场,而那些具有较高项目经营风险和较低还款意愿的机会主义者由于敢冒风险来支付较高的利率最后获得了信贷资金。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息的借款者正是那些预期还款可能性低的借款者,结果,贷款利率的升高可能减少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所以,银行在向企业贷款时,出于资金安全性、盈利性考虑,宁愿选择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需求,而不愿意在高利率的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请,于是信贷配给就出现了。在银行严格的信贷配给机制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与大企业相比处于弱势的地位,成为信贷配给实施的主要对象。这样很多中小企业即使愿意支付较高的利息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被淘汰出局。可见,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

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借款者取得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来在签订借贷合约时的承诺条件,从事高风险投资或者故意逃废债务,导致贷款无法归还,从而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更多的贷款损失风险。由于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中小企业比作为资金供给方的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有关企业经营、项目投资以及还款意愿方面的信息,从而使得金融机构面临着来自中小企业道德方面的风险。银行无法完全控制借款者的用贷和还贷行为,借款者有可能采取风险行动,银行面临着违约的贷款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能实施信贷配给制度,或者通过提高贷款门槛,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评估和管理,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损失。

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交易也包括两种交易成本:贷款合约签订前的成本与合约签订后的成本。事前交易成本包括获得企业资信的信息搜寻成本、贷款审批发放成本。事后交易成本指银行发放贷款后的监督成本,坏账损失等不确定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为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和效益,需耗费金钱、时间和精力去搜索有关的信息,以防被借款人欺诈。在信贷市场上,企业信息越不完备,越不透明,银行需要付出的交易成本就会越高。中小企业大多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表不完善、数据不实等问题,银行为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要花费一定的信息搜寻成本。同时在签订贷款契约之后,银行为防范中小企业机会主义等败德行为,还需要花费一定的监督成本,以保证贷款契约的履行。因此,在产权明晰情况下,合约双方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会选择交易费用最低、收益最大的合约形式,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金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为了获得最大收益,银行必然会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提供贷款。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的交易成本必然大大提高,在比较收益与风险成本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必然会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银企交易成本增加

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金融机构一方面通过考察能显示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的现金流、利润率和还款计划等指标,来决定是否向中小企业贷款;另一方面,要求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价值的抵押品。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整体信用水平较低,即使能按照金融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应的现金流、利润率和还款计划等资料,也难以令金融机构信服,因为金融机构所拥有的有关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项目投资以及还款意愿方面的信息不完全,加之监督成本较高,基于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金融机构不敢轻易向中小企业贷款;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难以拿出令金融机构满意的抵押担保物,因此,金融机构也不会给中小企业贷款。可见,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二、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选择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远远高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信息造假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因此中小企业应首先提升公司的公信力和社会地位,得到社会和金融机构的认可。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尤其要建立规范、透明、真实反映中小企业状况的财务制度。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达到平,尤其要建立规范、透明、真实反映中小企业状况的财务制度。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达到减少信息不对称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切实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为中小企业发展奠定融资基础。

(二)实行价格歧视

目前,在心血管内科中,急性心肌梗死是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急、高致死率以及病情危急是这一疾病的特点。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粥样化使得其动脉内膜出血,导致管腔内发生闭塞问题[1]。依据以往的权威研究可知,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临床路径服务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情况。但是如今很多研究都仅仅是集中于对ST段显著上升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研究则比较少[2]。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80患者为对象,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和探究。现报道如下。

为了减轻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对不同类别和行业的借款人采取不同的战略及实施价格歧视。对于银行了解的、信息透明度较高且现金流量相对稳定的中小企业提供较低的贷款利率;而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的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而不是根据企业规模进行“一刀切”。

(三)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主动防范中小企业“道德风险”

中小企业即可选择互助联保的形式,形成中小企业间的相互监督机制;也可以由政府出面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因为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信贷决策时出现严重的“损失厌恶”心里,这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查非常不利。通过设立互助联保形式或第三方信用担保机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

(四)政府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成本补偿机制

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决策时,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更高、违约风险更大的事实,由此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大的“损失厌恶”心理。如果银行据此提高利率或者实行信贷配给,反而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但如果政府参与其中,对信贷附加成本进行补贴(政府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成本,可以从税收中得到补贴),这样就可以提高银行扶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Aim: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perform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various methods of reconstructive assistance in the repair of the femoral-tibial segment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五)发展和规范地方性的、民间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时,具有信息优势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因为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利用地方的信息,最容易以较低的成本了解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发展前景和信用水平,他们对中小企业资信甄别、贷款后的监督比较有优势,也最容易克服信息非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和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但如今民间金融被披上了“非法外衣”,管理不规范,大大限制了其对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为此应采取一定措施,建立和规范合理的产权制度,以更好地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道德风险交易成本信贷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道德风险的反应研究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