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趋势与展望

2018-12-07 05:38董静黄卫平张毅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风险

董静 黄卫平 张毅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和金融投资市场都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人民币已经从单纯的贸易计价货币,逐步发展成为当前的全球贸易结算、金融计价和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国际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同时,也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和调整。作为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动态综合指标,RII指数的波动趋势也体现了这一进程的周期性特点。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RII指数;贸易结算;金融风险

一、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和金融投资市场均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肩负着实现国际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双重使命。在内外部因素的推动下,人民币已经开始从单纯的贸易计价货币,逐步发展成为当前集贸易计价、金融计价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功能于一身的多元化国际性货币。

二、 RII指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制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旨在以综合量化指标的形式,动态刻画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国际金融交易计价以及国际储备货币方面的国际货币功能。RII指数在综合人民币各项职能(国际计价支付功能、国际储备功能)全球占比的基础上建立三级指标体系,是目前相对较为权威的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动态综合指标数据。

RIIt=×100(1)

其中,RIIt表示第t期国际化指数,表示第j个变量在第t期的数值,?棕j为第j个变量的权数。如图1所示,RII指数从最初2010年的0.02上升至2015年底的3.60,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快速提高,但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相比,整体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17年底各主要货币国际化指数分别为:美元54.85、欧元19.90、英镑3.92、日元4.73),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基础尚不稳定。这与我国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主要以贸易结算驱动为主有一定关系。RII指数在经历了2016年的回落后展现出了强势反弹,在2017年底恢复到3.13,接近前期的峰值水平,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在我国经济新动能的驱动下,进入了稳步快速发展的新通道。

三、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我国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人民币境外结算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结算货币都经历了剧烈波动,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动摇,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英镑被日益边缘化,日元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单一化”国际货币体系滞后于多元市场竞争格局的难题日益凸显。我国及周边国家的进出口企业在采用第三方货币进行结算时面临很高的汇兑损失,纷纷要求采用价值相对平稳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也在提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需求,推动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与此同时,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推动下,人民币“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进一步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金融投资和价值储备货币。简而言之,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贸易规模,加之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市场预期,人民币迈入主要国际货币行列具有坚实的基础。

此外,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跨地区和跨国的经贸往来,且大大加快了人民币以不同的渠道“走出去”的步伐。自2003年央行在香港推出人民币清算业务以来,香港在人民币存款、人民币跨境支付、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迅速发展,香港成为目前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结算、融资、产品创新和资金管理平台。香港离岸中心的发展使我国逐渐形成了境内外两个人民币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并相互连接和贯通。不仅便于企业进行人民币资金融通,进而降低融资成本和汇率波动风险,还有利于政策部門充分发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债额度、贸易政策等的作用,对两个市场进行协调,进而完成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使用频率日益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性准备逐步完善。

四、 从RII指数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波动

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试点开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提升的同时也经历了波动和调整。RII指标数据的波动趋势也体现了这一进程的周期性特点。(见表1)

表1所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了快速发展与短期剧烈波动交错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既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坚实基础,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保证。截止2017年底,人民币全球贸易结算占比1.79%、IMF可识别外汇储备占比1.07%,被60余个国家纳入外汇官方储备。与我国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达到36个,协议金额超过3万亿美元,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而且,随着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落实和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加快,人民币债券市场以其较高的利率水平、稳定的收益前景和相对安全性,愈来愈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债券通、熊猫债、点心债等人民币债券的推出,大大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结算方面的国际化货币职能。目前,人民币国际金融交易计价占比6.51%,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三,金融交易已经成为快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另一重要驱动力。

但是另一方面,受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完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离岸市场规模和深度及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等因素的制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面临着很多制度障碍,也为其周期化的调整和波动埋下了伏笔。目前人民币汇率“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汇率稳定机制尚需市场检验磨合。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外生性强而内生性弱。且在岸市场汇率管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人民币在资本与金融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性,束缚了人民币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进行跨境流动渠道,有待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加以突破。在上述内在因素的作用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结束了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加之全球货币政策转向进入紧缩通道。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贸易结算、金融计价和国际储备货币的局面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汇率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造成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2016年出现的了短暂的阶段性低谷。RII指数出现大幅下降。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 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展望

目前,世界经济虽然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但整体呈现持续性复苏。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多元化的全球经济政治新格局正逐步形成。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现有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只有进行多元化改革,才能满足世界各国在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和国际储备方面日益多元化和深层次的要求。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形成以跨境贸易结算为基础,以国际金融投资市场人民币交易为外延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而且,人民币通过跨境贸易渠道所产生的境外资金沉淀转化为境外人民币资产,将进一步衍生对人民币的交易、投资、避险等方面的交易需求,带动相关外汇、信贷、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人民币交易。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人民币不但可以作为贸易结算和金融计价货币,还可以充当沿线东南亚、中亚和非洲国家的货币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国际货币的稳定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的窗口期正在到来。

但是应该看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美元汇率近期强势走高、美联储加息带来国际资本回流、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都给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总体发展企稳回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步推进,结合总体稳健、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有效缓解了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的逐步形成、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金融产品、交易机制和场所设施不断完善,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职能的认同度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RII指数在经历了2016年低谷后,强势反弹接近历史峰值水平就是很好的证明。

六、 政策建议

1. 加快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市场能够推动人民币“体外循环”。一种货币想要发展成为国际货币,离不开货币流出和回流的“双向机制”。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体外循环”能够扩展人民币资产的管理渠道和回流路径,大大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人民币资本输出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制度保护。香港、伦敦等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设立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动效应有目共睹。

离岸市场人民币股票的发行,也将大大提升人民币计价股票在全球股票交易中的比重。除了股票市场,人民币境外筹资和投资离不开债券市场的支撑。培育境外信贷市场有利于扩展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使用区域,提高人民币资产的持有信心,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境外人民币信贷市场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通过证券市场提高货币资金的流转速度和“海外循环”效率。因此,随着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加速开放,我国应进一步发展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并通过QFII等逐步放开证券市场,培育衍生品市场,以建立境外人民币多层次的跨境流动渠道,实现人民币资产的保值增值。

2. 加强宏观政策配合。人民币国际化已进入新的阶段,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国际协调功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宏观政策的设计上,人民币国际化应走一条将“区域合作路线”与“市场化路线”相结合的道路,两者相辅相成,双管齐下,以此来分散风险。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应遵守“渐进性原则”,把握好节奏和步伐;应遵守“谨慎性原则”,在金融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谨慎地进行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避免过快过急,引发经济泡沫;应遵守“协作性原则”,通过积极开展货币互换合作,巩固区域经贸合作,构建科学的协调机制。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我国在政策的制定上就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区域的需求,宏观金融政策将被覆盖“区域政策”色彩。一旦外部投机性金融攻击造成区域性金融动荡或外围国家遭受碰撞,我国必须负担起区域主导大国的责任,为金融动荡的国家提供援助、缓解危机压力,并帮助区域外围国家重组金融体制。因此,我国应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路径,以新兴市场国家为突破口,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一方面强化人民币的贸易结算功能,另一方面促进境外投资业务向纵深发展,以宏观经济政策全面推进人民币一体化进程。

无论是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需求角度还是从国际资本流动分析角度,积极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加速资本项目开放是我国必然的政策选择。但是,鉴于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应认真做好两方面的政策落实。一是根据我国的经济规模和开放程度,进一步完善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金融体系改革步伐,逐步开放资本项目;二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以更加严谨的态度面对,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严控输入性通胀和各项金融风险,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稳健发展。

3. 加强金融体系风险管控。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是跨境人民币产品、业务、主体和交易网络国际化的过程。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金融机构海外网点数目急剧增加、跨境人民币产品日益丰富、交易网络日益复杂以及参与主体竞争日益白热化,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快速上扬,人民币国际化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将使国内金融体系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面临多种不确定性因素。滞后的金融监管体系将无法有效抵制新的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体系必须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如监管范围将从国内金融机构延伸至其海外分支机构,监管对象将从国内业务延伸至跨境业务,监管模式将从独立运行转向国际合作。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货币经营主体和货币流通中介的关键性作用, 从人民币基础结算业务到贸易融资、人民币对外担保、境外机构境内账户、海外支付等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广泛参与人民币国际化之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整体风险水平上升。而且由于我国资本管制、汇率和利率形成机制、汇兑限制和监管水平等客观条件尚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经验来看,一国货币国际地位快速提升的阶段往往也是該国银行业风险的高发期。因此,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审慎评估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渠道和产品竞争能力,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路径及其影响[J].调查研究报告,2003,(130):1-22.

[2] 姜波克,张青龙.国际货币的两难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5,(4):17-24.

[3] 廖曦.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94-96.

[4] 张晓朴,边卫红,刘丽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J].金融博览,2015,(9):32-33.

[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黄卫平(1951-),男,满族,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中国改革与开放;董静(1975-),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张毅(1973-),男,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就职于昆仑银行北京分行国际业务中心,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世界经济。

收稿日期:2018-07-12。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汽车集团财务公司的产业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之解
论“新汇改”及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分析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