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及其哲学思维

2018-12-08 11:17朱可涵
现代交际 2018年17期
关键词:哲学思维新时代

朱可涵

摘要:绿色发展观是我国各代领导人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关于生态的理念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绿色发展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人心,渗入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维,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运用这些哲学思维去更好地实现新时代绿色发展观。

关键词:新时代 绿色发展观 哲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237-0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社会发展目标。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国全局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我们要结合实际国情全面深入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哲学意蕴和理论价值,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发展的理性把握;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各代领导人关于生态理念的继承与创新;是对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不懈追求和对后代的责任担当。绿色发展即是将“绿色”作为发展要求的核心,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世界观和发展论,对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发展和实现作出了新的诠释和新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学者虽然没有提及绿色发展观念,但是却在其著作中暗藏了绿色发展的寓意,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其统一性就充分说明了绿色发展的内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相对于人而言具有先在性和客观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1]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共存的,不是分裂的两部分,人类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的观点和思想,根据每个时代不同的特点,得出了不同的发展观点,从改革开放前的“征服开发为主,保护预防为辅”,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建设为重,环境立法先行”,再到21世纪以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 “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观上正逐步向绿色發展迈进。[2]新时代绿色发展观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的重要观点,它为中国“如何实现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中国”“如何创建生态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及实现路径。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鲜明主题,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去探讨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生产不仅仅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它还能够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导致生态环境产生问题的原因追根究底是人类为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资料而过度地破坏自然环境,若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将人与自然之前的矛盾放在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来解决,在劳动实践之中将人的主体价值与自然的客体价值和谐统一。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进行了丰富和推动,在明确指出“绿色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还提出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新论断,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新时代绿色发展观蕴含着人民主体的价值追求,其最终目的是在生态环境方面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在立足于全球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认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产力是等同的关系,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生产力发展就会得到保障。习近平同志曾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新时代绿色发展观是将自然生态环境看作生产力的一部分,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要保护生产力及自然环境,这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始终与时俱进。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哲学思维

新时代下绿色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同时更是运用了大量的辩证思维,它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将社会看成一个包含着许多子系统的统一体,立足于发展、运动的观点,坚持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同时用矛盾的观点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立统一分析生态建设中的主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应该以维持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作为目标,发挥出自然生态系统的每一个具体结构功能,生态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山脉、湿地、河湖、草原等部分都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应该重视生态系统中部分与整体的辩证联系,与人类构成多方面有机的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绿色发展观中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认为每个组织部门不能只考虑到自身的责任而忽略整体的合作性,各司其职只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打破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平衡。生态领域应该与其他领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每个部分的结构优良都决定着整个生态系统的优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新时代绿色发展观认为我们应该看到生态文明建设在长远角度上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面,而不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同经济建设分离或对立起来,因为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要更好地解决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促进生产力的解放。

恩格斯说:“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3]每一个事物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它们不是由静止的事物构成,它们时刻在发展,而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哲学理论中运动发展的观点。纵观社会历史发展,生态环境也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位置,坚决反对忽视绿色发展的行为。新时代绿色发展观从发展运动的角度来审视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不能够一味地按部就班古板地坚持绿色发展观,要根据新时代的具体形势来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地整改大型重工业企业,加强处理污染物的技术和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起来,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充分认识到社会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大系统,它包含了许多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的各种要素之间多为复杂的矛盾关系,推动社会快速地发展就要正确对待社会不同阶段和过程的矛盾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创建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解决新时代下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的关键步骤,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和处理他们,找出其中的同异。习近平提出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态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绿色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善于从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发现矛盾两个方面的差异性,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矛盾的两个构成体,我们要认清“绿色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對待不同的问题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

三、运用哲学思维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

在实现新时代绿色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具有哲学思维,时刻运用辩证法、唯物论和唯物史观里的相关理论来指导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就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运用到了实践中,在充分吸取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绿色发展”思想的同时结合了新时代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建设美好社会、美丽中国这一目标。新时代下的绿色发展观并不是简单地将经济建设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它需要社会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够实现,因此我们在实现它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合力论思想,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辩证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地掌握自然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尊重自然的内在规律。坚持绿色发展观是一场深刻革命,我们要充分意识到绿色发展观形成的时代性以及整体性,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此外,新时代绿色发展观还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认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它打破了传统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现代化道路,从生态文明的角度重新开辟了一条新的通往现代化的道路,这为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树立大国形象和承担大国责任提供了关键的一步。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倡导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观念,反对只看重人的发展也反对只看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它要求新时代下各个政府部门要创建新的发展格局,将社会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有效合理地统一起来,实现发展的有机循环,同时还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始终贯穿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实现途径,它不仅仅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它还是实践的具体表达,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创建生态命运共同体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指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为世界和后代作出榜样,发挥大国智慧,承担大国责任。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环境成为人类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快更好地实现人类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9.

[2]张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观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1):10-1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0.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0.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哲学思维新时代
哲学思维与治国理政
政治学科知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