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何梦游

2018-12-08 09:41黄嘉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正面管教沙盘

黄嘉祺

〔摘要〕 梦游症多发生在小儿期(6~12岁),发作时,个体表现茫然,目光凝滞,难以被唤醒,对外界声音干涉无反应;清醒后,个体对发作过程无记忆。部分儿童出现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如生活环境压力,紊乱的日常生活节律,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状态,紧张的家庭关系,过重的学习压力等。小学三年级学生曾波,其父亲是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忽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其内心缺乏心理能量,负面情绪难以排解,出现梦游行为。咨询师采用沙盘辅导帮助曾波澄清当前的心理状态,同时建议家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有效激发孩子的心理能量,效果良好。

〔关键词〕梦游症;正面管教;沙盘;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3-0041-03

一、开学前的担忧

曾波(化名),男,9岁,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最近两个星期,他半夜会突然从床上坐起来,然后口里喃喃说着一些话,内容不清晰,他本人第二天对此并不知晓,家人怀疑他有梦游症。

曾波的父亲通过朋友找到我,第一次接访是以电话会谈的形式进行的。他对于孩子突然出现的梦游行为十分担忧,因为他们家里没有梦游症病史,而孩子之前一直都好好的,不知道为什么两周之前突然出现这种症状。半夜坐起来说了一些话,大家都没有听清楚,问他话不回,眼睛也是闭上的。一开始,还以为孩子哪里不舒服,不过看到他过一会儿又躺下来睡着,就没太在意。直到这种情况出现了多次,而且了解到他对自己这一行为完全不知晓后,家人开始担心了。

为什么曾波好端端会出现梦游行为呢?家人尝试问曾波一些关于学校的事情,不过他并不愿意说太多。因此,家人想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导致了这种行为?在父亲的眼中,曾波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除了跟几个表兄弟玩得比较好以外,平时很少跟其他朋友玩,在大人面前也不怎么说话。曾波在上学期转到这所学校以后,作业量明显增多,平时能玩的时间更少了。他不擅长表达,或者不敢说出来,才会在临近开学的这两个星期产生梦游行为,毕竟在以前的两所学校读书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家人希望找心理医生对曾波进行心理评估,看是否需要把他转回以前的学校。

梦游症多发在小儿期(6~12岁),发作时,个体表现茫然,目光凝滞,难以被唤醒,对外界声音干涉无反应,清醒后,个体对发作过程无记忆。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例如生活环境压力,紊乱的日常生活节律,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状态,紧张的家庭关系,过重的学习压力等。曾波无既往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不过行为表现符合梦游症症状,发作时间在开学前两周,难道是开学焦虑导致的梦游症?我安抚了一下曾波的父亲,约好让他第二天带孩子来我的工作室做评估。

二、辅导过程

(一)沙海显端倪

第一次咨询,曾波父母和表哥一起过来了。当他听到我要单独与他聊的时候,一开始有点儿抗拒,躲在母亲身后。我走到他身边,轻轻摸了一下他的头,对他说:“老师带你玩一个游戏,好吗?”他才愿意跟我走进咨询室。我尝试用沙盘打开他的话匣子。

我向他介绍了沙盘的使用方法,让他在20分钟内把沙盘设计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我留意到,在刚开始,他并不着急从架子上取下沙具,好像在犹豫,我说:“只要是你喜欢的,都可以拿。”之后,他才慢慢开始动手。

十分钟后,他向我示意,作品已经完成(图1)。我让他搬一张凳子过来和我并排坐着,看到他搬的凳子很重且他能独立搬到我旁边,我竖起了大拇指,并说:“能独立做事的孩子真棒。”他听了表扬的话之后,脸上首次绽放出笑容。在征得他的同意后,我拍下了沙盘,并让他介绍沙盘的内容。

沙盘里有小山丘,有小桥、流水、风车,农夫在把收割到的麦子放进谷仓,在累了的时候可以到凉亭休息,牛仔准备去赛马。我问:“沙盘里面有你吗?”他想了一下,摇了头。

我说:“在这么美好的画面里,假如你也在就更好了,不如现在你去把自己找回来好吗?”

曾波答应了,在架子上找到“自己”添加到沙盘里面(图2)。我留意到,这一次,他不只是盯着架子中间的沙具了。他说,他坐在爸爸的肩膀上,一起抬头看天空,天空上飘着不多也不少的云。

初次沙盘到此结束了,我让曾波还原沙具,把凳子搬回到原来的位置,他很开心地做好了这些事。然后我们呈90度坐着继续聊学校的事情。曾波说,他现在的学校很大,一个学期过去了,有一些地方他还没去过。他并不讨厌现在的学校,反而相比较前两所学校,他更喜欢在这里读书,因为这里有几个好朋友是上学期跟他一起转学过来的,而且在这个学校,一星期能回家两次。虽然作业比较多,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特别反感,大家也没有对他的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压力也不是很大。

沙盘分析:曾波的沙盘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枯燥、单调,有水,但不多,无植物,显示他内心处于缺乏心理能量的状态,心理能量缺乏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如习得性无助、无生活目标、心理受创等。接下来,我要尝试了解他缺乏心理能量的原因。

(二)安排好的生命轨迹

与曾波的谈话结束后,我让他去找表哥玩,然后把他的父母请进了咨询室。

我把刚才跟曾波谈话的结果向他父母作了反饋:

(1)可能不是学习压力导致曾波出现梦游行为,他对学校并不反感,反而比较喜欢上学。这个结论得到母亲的支持,她说曾波每次上学前早早就穿好衣服等校车,从来都不用担心,也没听他说过学校有什么不好。

(2)曾波的沙盘显示,他内心处于缺乏心理能量的状态。缺乏心理能量的孩子通常表现为怯懦、胆小、做事无主见、寡言、无目标、无追求、做事无耐心等。当我把上述可能出现的表现罗列出来的时候,马上得到他父母的认可,说曾波平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很多事情都要父母替他做决定;做作业遇到不会的,不肯先跳过,一定要父母陪着他做完才行;平时带他出去,他总是不怎么说话,只有跟表兄弟,特别是表哥玩的时候才表现出活力。

接下来,我从谈话中了解到曾波心理能力缺乏的原因:

(1)父母专断的安排。曾波父母习惯把自己觉得好的都给孩子,而不去了解孩子的意愿,尤其表现在转学事件上。读三年级的孩子,已经经历过三所小学,每到一个地方,都得重新适应环境,认识新朋友,这对一个小孩子而言,显然是不妥的。

(2)“虚假”的选择。有一次,父亲让曾波在玩具店选择喜欢的玩具,他选好之后,父亲不喜欢,然后选择了另外一个玩具给他。所谓的选择权只是一个假象。

(3)棍棒下的阴影。父亲认为,孩子不听话要打,表扬多孩子会骄傲。渐渐的,曾波形成了一种无为思维,反正做得好不被表扬,搞砸了会被打,那不如不做。

综上,曾波梦游症产生的原因为心理能量缺乏导致内心想法过度压抑,在开学焦虑的激发下,亟待通过其他方式释放,便产生了梦游行为。因此,对于曾波的心理疏导,应该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进行。

治标,即通过一些方法,帮助他释放内心的压力,调整情绪状态。

(1)调整作息习惯,把生物钟调整到与平时上学同步,提早适应;

(2)做好预习,导致开学焦虑的一个原因是对新知识的焦虑,预习能提前认识新知识,把“新知识”转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3)跟班上同学交流,可以约三五个班上的同学出来玩,体验快乐的感觉;

(4)睡前尽量放松身心,不做剧烈运动,减少情绪波动。

从长远看,要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治本是关键,曾波的心理能量缺乏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的压抑。从接访过程来看,被表扬后曾波更喜欢表达自己,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所以本次辅导的重点对象是家长,治本的重点是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我把“正面管教”的一些方法介绍给了曾波父母,尤其是父亲,一开始他坚持棍棒教育是有效的,这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他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我让他认识到,教育的方法没有优劣,关键是因材施教,既然棍棒教育没办法让曾波释放心理能量,为何不尝试改变策略呢?

我向曾波父母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赢得”孩子。当孩子觉得你理解他的时候,他就会受到鼓励,也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在孩子“被倾听”之后,他才有可能听你的。“赢得合作四步骤”可以营造一种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氛围,具体如下:(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2)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是理解,并不是认同;(3)告知孩子你的感受,真诚而友善地履行好前两步,孩子会愿意听你说;(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亲子双方可以共同探讨。先“赢得”孩子,才能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助于父母及时收集孩子内心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第二,改善,而不是做到完美。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孩子宁愿不做任何尝试,也不愿意因为无法达到父母期待的完美,而体验持续的挫折感。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你的孩子可能85%是优点,15%是缺点,当你把85%的精力和时间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会消失;而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积极方面会扩大,所以多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能让孩子的优点更突出。父母不要把自己觉得好的硬塞给孩子,而让孩子失去选择或者受挫的机会;要适当放手,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在选择中会有不同的体验,能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

三、效果评价与反思

之后,我与曾波家长又进行了三次面谈,每周一次,主要是了解了孩子的状态。父亲一开始还不是很适应,某些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拿出了“棍棒”,不过在母亲多次眼神示意之后,能快速调整过来。每周五晚上9点到9点半是家庭的“特别时光”,家人把生活的趣事拿出来聊,曾波很愿意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当孩子突然出现异常行为,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了。在讲述曾波的状況时,母亲眼睛都红了,父亲也一脸忧虑。未知的情况最让人恐惧。因而在咨询过程中,如何让家属安心,积极配合辅导,是咨询师需要关注的。要让家属知道,在生活中,有突发异常行为现象的孩子是普遍存在的,找到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就能有针对性地制订辅导计划,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发生良性转变。不过这一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反复,家长只要树立信心,孩子就能获得成长的能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中心小学,东莞,5230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正面管教沙盘
奇妙的沙盘游戏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拒绝入侵
马尔科夫链在企业沙盘模拟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马尔科夫链在企业沙盘模拟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正面管教”教师培训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美国“正面管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如何在课堂中正确的培养教师角色的领导力
如何运用“正面管教”处理小学生的不良行为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