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旅游在中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018-12-08 09:41严宇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心理教育中学生

严宇涵

〔摘要〕本文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阐述了体验式旅游的概念,重点分析了体验式旅游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认知水平提高中起到的作用,探讨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与家长配合共同实施体验式旅游,使中学生能够在旅游活动中愉悦身心,实现内心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体验式旅游;中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3-0057-03

所谓旅游,是指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悦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它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许多家长会在闲暇时和自己即将中考或高考的孩子一同去往各地旅游。近年来,“海外游”和“访学游”已经成为中国家长的口头禅,不少家长喜欢带领孩子参观国内外的名校,让孩子在旅游中开阔视野。但是,家长们盲目跟风的旅游方式,并不能对正处于心理发展第二个关键期的孩子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

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因为“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无法在中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认知地图,而体验式旅游能有效地弥补这种不足。所谓体验式旅游(experience tourism),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活动中感受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1]。相比“走马观花”式旅游,体验式旅游更看重的是给中学生带来一种有别于课堂学习的体验。由此来看,体验式旅游不失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活动。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我国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2~18岁,正好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的第五个阶段。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此阶段相对应的核心任务,当这个核心任务顺利解决时,个体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如果在此阶段没有及时完成这个核心任务,个体就会出现同一性残缺和不连贯的状态。中学生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避免性别角色混乱。此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疾风暴雨的青春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和飞跃期,同样也是心理断乳期,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2]。例如,中学生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不成熟之间的矛盾,想要自我独立又需要依靠父母的矛盾。这些心理冲突影响着中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内心世界简单又复杂。教师在设计体验式旅游活动时,需要抓住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此阶段的发展任务。

二、体验式旅游在中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中,与体验式旅游的理论基础相似的活动就是常见的团体心理训练(Outward-Bound Training)。[3]体验式旅游与团体训练有着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者的相同点在于都可以被看作启发式教学活动。不同之处在于,体验式旅游消除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将团队的内涵放大,外延缩小。由此来看,体验式旅游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活动,不仅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他课程也同样适用[4]。

体验式旅游活动是一种教师预先设计和组织的、学生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学生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愉悦的体验,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心理成长。一个好的体验式旅游活动应该注重个性化,强调参与性,注重参与过程,而不是结果。做到了以上几点,体验式旅游才能对中学生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5]。以下将详细分析体验式旅游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愉悦身心

体验式旅游能愉悦身心,让紧张的神经得以松弛,让会心的微笑或开怀大笑抚慰心灵的种种不快,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例如,上海迪斯尼乐园匠心独运地设计了“西部乐园”“探险乐园”“新生特区”“未来世界”“梦幻乐园”等体验旅游项目,不同的娱乐主题能讓不同年龄的人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娱乐经历。

(二)增长见识

中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现阶段的心理发展需求,教师应让他们走出课堂,行万里路。学生在旅游中见前所未见、闻前所未闻、尝前所未尝,每一次旅游都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不一样的冲击。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点,总会有它们独特的一面,这些水文景观蕴藏其中的自然知识或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统、高超的建筑技艺等都是中学生的知识源泉,有助于开阔眼界,使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旅游的全过程当中。

近几年,我国兴起了参与体验式的“都市农场”。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城市周边的农家认领一块土地,由学生自己决定种植蔬菜、花草、果树或农作物,亲自体验农民的生活方式。“都市农场”可使学生在田园间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纯天然绿色蔬菜等。教师在活动中讲解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知识,并让学生亲自体会种植和收获的乐趣。另外,通过土地认领,还可以丰富生活在城市里的中学生对农村和田野的认知,让他们真正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三)缓解升学压力

近年来,处于升学压力中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明显增加,尤其是初三和高三年级,每天都被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课业的繁重使他们每日在焦虑中度过。学习的压力、平时生活中不顺心的事、与同学之间的矛盾、生活空间的拥挤与城市的喧嚣使中学生向往那些未曾去过的、景色优美的地方,在新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心态,梳理心情,规划将来,寻找真实自我。

最近,被社会各界关注的农家旅游客观上满足了中学生的这种需求,教师或家长带领学生到城市周边的小镇体验田园生活,可以使学生在相对辽阔和舒适的环境中放松自我;在与蓝天白云、牧场梯田零距离接触中,体味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重新审视自己。

(四)提升审美水平

认识美、发现美和感受美也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美育和德育更是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良好途径。开展体验式旅游能够陶冶中学生的情操。美好的事物会使人心旷神怡,学生在感受五岳的姿态各异、人文建筑的高超艺术之美时,能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水平。在欣赏美的同时,学会认识美、记录美[6]。

三、体验式旅游的实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一直备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一个好的体验式旅游活动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还能与教学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何实施体验式旅游活动不仅要靠教师的严谨设计,也需要家长的配合。一个合格的体验式旅游活动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以人为本,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

在设计实施体验式旅游活动时,应做到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通过全方位的体验设计使旅游活动“可参与、可互动、可感受、可享受”。例如,上海迪斯尼乐园通过塑造卡通人物形象识别体系和体验活动,在不同的主题乐园中让小朋友与米老鼠、唐老鸭等诸多卡通人物交流互动,既能学习英文,又可以让小朋友体验童话世界的美好。同理,中学生的体验式旅游活动设计也需要顺应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做到“情投意合”。

(二)不断推陈出新,突出创造性和差异性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旅游活动的形式不能千篇一律。中学生对自我成长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寻求差异化、新鲜感和刺激感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直观体现,因而,体验式旅游活动的设计中应始终贯穿这个理念[7]。例如,教师带领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旅游活动,结束后对这一期的活动进行总结归纳,调查学生的满意度,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在下一期活动中增加新的旅游项目,删去满意度低的旅游项目,真正做到常换常新。这种变化会带给学生新鲜感、刺激感,使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大脑中形成新的认知地图,促进他们的内心成长。

(三)突出体验式旅游的主题

教师在设计体验式旅游活动时,应突出活动的主题,做到主题明确。所选择的活动主题应切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例如,针对高三学生,应该以轻松的主题为主,可以是观光游、参观大学校园,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缓解考试焦虑等。合适的主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模棱两可的主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无法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体验式旅游应具有挑战性

设计一个完备的体验式旅游,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体验式旅游活动设计也应如此。旅游活动具有适度的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追求超越心理极限时的成就感和舒畅感,这也是我国近几年极限运动不断升温的原因。例如蹦极、漂流、滑翔、探险等极限运动,都能让学生在不断突破极限、挑战自我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五)体验式旅游应具有“现场真实性”

所谓现场真实性,就是能使学生在参与体验式旅游活动过程中,暂时忘记自己的学生身份,全身心投入活动营造的氛围中。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全方位地体验角色转换的愉悦。同时,通过布局布景、建筑艺术、服装道具、文化语言等再现主题,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不是简单、粗糙的模仿[8]。

(六)增加体验式旅游的类型和深度

一般来说,体验式旅游的类型越丰富,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强。体验的类型可以分为表层体验、中度体验和深度体验。大多数室内课堂活动停留在前两个层次,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不够深刻。体验式旅游带给学生的体验不是粗浅和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元的和深刻的,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融入环境和氛围,参与并沉浸其中,从而帮助学生探索内心世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体验式旅游的应用前景

无论是旅游行业还是教育行业,体验式旅游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体验式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兴事物,近几年备受国际旅游学研究者的青睐,我国的学者也在对体驗式旅游进行大量研究。如今,体验式旅游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日常生活和电视节目中都能发现体验式旅游的踪迹。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综艺节目《变形计》《爸爸去哪儿》《向往的生活》等,这些综艺节目的形式都有着体验式旅游的雏形,有很强的参与性:参与者离开常驻地,去往一个新的环境。这些特点正是体验式旅游的基本要素。

在教育领域,体验式旅游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校的欢迎。一些学校每年在寒暑假都会组织多种主题的夏令营和冬令营。除此之外,还有春游、秋游、勤工俭学活动,组织观看电影或演出,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活动都有着体验式旅游的属性。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也在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9]。体验式旅游的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等特点,使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将越来越受欢迎。

参考文献

[1]伍晓奕.体验式旅游的革新战略[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 27 (3):106-107,115.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孙远刚,孙慕.Outward-Bound Training的简介与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5 (11) :81-84.

[4]王瑶.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指导[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

[5]陈忞.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6]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7]刘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指导与实践案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8]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9]吴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心理教育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