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亦……”格式浅析

2018-12-10 11:24黄雅莉
现代语文 2018年8期

黄雅莉

摘 要:“亦……亦……”是现代汉语里的一个活跃的格式,可嵌入其中的成分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其相关词组,还有一些三类混合使用的用法。音节方面有单音节、双音节,也有单音节加多音节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格式。本文就“亦……亦……”格式的嵌入成分及句法语义进行探讨浅析。

关键词:亦……亦…… 现代汉语格式 构式义

“亦……亦……”格式中,“……”位置上可以嵌入的成分有多种,而《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只有“亦步亦趋”“亦莊亦谐”两个成语,是单独列出的,没有将其“亦……亦……”作为一种格式来描述。实际上,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报刊杂志中,都有使用“亦……亦……”格式的,比如“亦文亦画”“亦真亦幻”“亦商亦儒”“亦官亦盗”“亦雅亦俗”“亦花亦果”“亦主亦宾”“亦正亦邪”等等。本文将对可嵌入成分的词性和意义类型等进行探讨。

一、嵌入成分的音节情况

笔者在CCL语料库和读秀网中搜索、整理了涉及“亦……亦……”格式的图书标题、期刊、报道发现,能进入该格式的成分有单音节的,也有双(多)音节。其中嵌入成分是由双(多)音节或者单双音节混合而构成的,有“亦赛亦人生”“亦天使亦恶魔”“亦情人亦爱人”“亦手机亦平板”“亦商务亦娱乐”“亦父亦棋友”“亦瓷亦琼楼”(一处陶瓷外形的建筑)、“亦诗亦远方”“亦品亦生活”“亦花亦世界”等等,也有含有动词短语的,如“亦摇亦点头”“亦‘斩男亦‘悦己”“亦美亦养生”“亦开风气亦为师”。

剩下大多数皆为单音节嵌入词,如“亦新亦旧”“亦主亦奴”“亦奇亦悲”“亦贾亦儒”等等,数量上要远远大于多音节的情况。

单音节词进入“亦……亦……”格式,形成四字格式,在形式上具有对称美,音律上也更为和谐,阅读与朗读起来都比多音节的五字格、六字格更为方便简洁,因而我们常常能在阅读中看见它们。如:

(1)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说道……(金庸《天龙八部》)

(2)还有金发美人芳汀的那件薄如蝉翼的“八月十五”,若隐若现,亦盖亦彰,仿佛是一种独出心裁、惹人寻味的艳服。(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3)……过年的花炮火药气不知是臭是香。不能说是不臭不香;即使认作亦臭亦香,也很要不到;总是一种可恨之气呀!(徐钦文《过年恨》)

例(1)、例(2)中,“亦枯亦荣”和“亦盖亦彰”与前文的“非枯非荣”“若隐若现”形成对仗,形式上具有更美观,在语义上也形成互补,更加形象地表达出修炼境界的程度高和衣服展现的朦胧的美感。例(3)中“亦臭亦香”则和前一个分句中的“不臭不香”呼应,表现出作者对于过年时候花炮火药气味的复杂感受:说香也不是,说臭也不是。

二、嵌入成分的词性和意义

可嵌入“亦……亦……”格式成分的词性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嵌入成分为名词。此类名词为表示身份、职业的名词,或者是表示类别、品种的名词。例如:

(4)逆境下的粤剧与嗷嗷待哺的粤语电影一拍即合,粤剧演员从影走“亦伶亦星”的道路,粤剧剧目改编搬上银幕成为粤剧电影,达到“影剧互动”。(罗铭恩,罗丽《粤剧》2010)

(5)《亦贾亦儒之徽商风格》(李嶷文,2004)

(6)《亦文亦画书系·李燕集》(李燕,2002)

(7)兼得于亦剑亦箫之美者——论龚自珍的审美情趣与意象内涵(孙文光,王世芸《龚自珍研究论文集》1992)

(8)亦花亦果,亦蔬亦茶——香地栗(刘雪香《农村百事通》2017年第12期)

此时该格式有“兼有”的意思,表明同一个人有两种身份,如例(4)中既是粤剧演员又是影视明星,例(5)和例(7)则表示拥有两种品质;或者表示同一个事物兼具两种不同的属性,如例(6)这本书既是文又是画和例(8)香地栗既是花也是果实,可当蔬菜可做茶。

嵌入的名词成分往往是并列关系,可前后对换,意思不变。如:

(9)亦儒亦道的赵孟頫;亦道亦儒的王羲之(张兴发,冯鹤,郝光明《龙门祖庭白云观》2011)

(10)亦塔亦殿 亦殿亦塔——九华山肉身宝殿(朱永春《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安徽》2002)

(二)由动词或动词词组嵌入构成的,范围较广,诸如动作、情态、变化等动词都可进入。例如:

(11)《亦思亦教说语文》(李剑平,2015)

(12)亦兵亦学:打造国防特色教育(陶海林《教育家》2017第13期)

(13)暑假亦学亦玩更快乐(谭云《青年教师》,2016第9期)

(14)夏令营,亦学亦游成家长首选(韩波《牡丹晚报》2017年7月25日)

这一类是两个动词嵌入“亦……亦……”格式,不能是相反相对的动词,因为它表示的是两个行为动作同时进行。例(11)的意思是在语文教学中要“边思考边教学”,思考和教学相辅相成;例(12)中打造“边当兵边学习”的特色国防教育,两个事情同步进行,互不耽误;例(13)和例(14)都是孩子们寒暑假期间“边游玩边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还有表示人物事件、情绪心理的多个方面。如:

(15)第二十章:亦喜亦哀(李理,夏潮《一世枭雄蒋介石》1995)

(16)宁波文化广场:亦动亦静总相宜(《鄞州日报》2017年7月11日第4版)

(17)李登峰:亦哭亦笑写民谣(李昌锋,《咸阳日报》,2017年4月12日,第5版)

(18)亦“斩男”亦“悦己”(《南宁晚报》2017年1月13日,第29版)

例(15)中人的情绪或经历既有喜悦的一面,又有哀伤的一面;例(16)中广场上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例(17)写民谣的过程中既有泪水也有欢笑;例(18)中化妆打扮得到了两个效果:斩获男性,自己变得美丽赏心悦目。

(三)形容词嵌入“亦……亦……”,这类形容词多是用来形容事物、人物的属性和品质,或对其进行评价,表现其复杂多样性的。如:

(19)亦庄亦谐明快犀利——浅评许春樵小说的语言特色(凌金位《今日镇海》2017年5月24日,第4版)

(20)对于这个角色,秦昊表示,虽然发挥空间很大,但因为角色亦正亦邪,活得非常纠结、压抑,当时看完剧本就觉得有压力,很难演。(林芳《通辽日报》2017年2月14日,第12版)

(21)和美語文阅读教学形态之“亦雅亦俗”式(盛新凤《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2010)

(22)辩证思维是从多维角度思考,认为事物亦此亦彼,亦黑亦白。(袁劲松《系统思维智慧系统思维12级修炼》2013)

(23)亦美亦丑,亦美亦高,亦悲亦喜(王明居《模糊美学》1998)

(24)亦真亦淳“梁山伯”——追忆一代越剧宗师范瑞娟(孙丽萍,许晓青《宁波日报》2017年2月20日,第A6版)

(25)亦香亦浓话擂茶(刘庆方《宝安日报》2017年2月14日,第C09版)

(四)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搭配使用,数量不多,但可见“亦……亦……”嵌入成分搭配的灵活性。如:

(26)亦赏亦药石斛兰(赖碧丹《中国花卉盆景》2016第6期)

(27)诗词杏林 亦美亦养生(《四川工人日报》2017年2月2日,第4版)

例(26)中嵌入动词和名词,石斛兰既可观赏,同时也是一味药,很好地概括了石斛兰的功用;例(27)中嵌入形容词和动宾短语,徜徉诗词歌赋,既美妙又养生。

三、拆分及倒序现象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双音节的词汇可以拆开,嵌入“亦……亦……”格式之中,有舒缓语调,放慢节奏或者强调的作用。如:

(28)亦雕亦琢——张迪书法篆刻作品选登(《银川晚报》2017年8月15日)

(29)棉价期货创天价 金华棉农亦惊亦喜(《农村信息报》2010年11月10日)

(30)一灸一穴亦情亦怀——“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市二医“雷火灸治疗”的故事(《钦州日报》2017年1月17日)

(31)亦歌亦舞藏山水(《吉林日报》,2017年2月10日,版次:第4版)

(32)闲来一人独坐其间,或酒或茶,慢慢清饮,亦思亦想,出神怔神,悠悠然不管时间长短。(《读者》(合订本))

把雕琢、惊喜、情怀、歌舞、思想等词拆分嵌入“亦……亦……”格式之中,在节奏上起到了舒缓的作用,在语义、情绪表达上却是强调突出的作用。比如例(28)“亦雕亦琢”突出了艺术家的用心程度和书法篆刻作品的品质,例(29)表现了棉农“惊”与“喜”并存的复杂情感,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高兴。例(32)“亦思亦想”与前后的四字短语形成排比,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当“亦……亦……”熟语化程度高的时候,嵌入成分的语序基本上是固定的,比如“亦庄亦谐”“亦师亦友”“亦敌亦友”“亦正亦邪”“亦惊亦喜”等等,这样符合人们的语言、逻辑顺序,譬如我们习惯于说“敌友”(敌友不分、是敌是友等等)、“正邪”“惊喜”这样的词汇,倒过来就显得拗口突兀。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我们会看到“亦惊亦喜”,也会看到“亦喜亦惊”,这是倒序现象。

(33)东方闻音如同醍醐灌顶,亦惊亦喜,情不自禁地就喊了一声先生……(《历史的天空》)

(34)我的调查结果让我亦喜亦惊。(杨恒均的博客)

借助CCL语料库和读秀网的检索,对于几个可以倒序的格式进行了统计,发现虽然有倒序的情况,但人们还是习惯于语言顺序和逻辑顺序,对于前后成分的排列有一定的偏好,可用下列表中的实际用例作为参考。

四、“亦……亦……”格式的构式义与特点

“亦……亦……”作为一个格式,它表示的不是其中某个成分单独的意思,而是一个整体意义,其构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一)表示“既(是)……又(是)……”“又……又……”,表现同一个人、事、物从不同方面和程度所展现出来的属性、品质、身份等。如:亦贾亦儒、亦腔亦史、亦仙亦鬼、亦神亦祖、亦官亦民、亦师亦友、亦军亦匪、亦将亦兵、亦喜亦悲、亦雅亦俗、亦真亦幻、亦主亦宾、亦美亦才、亦食亦药、亦毒亦药、亦天使亦恶魔、亦情人亦爱人等。

(二)表示同时进行的两个动作,意为“边……边……”。如:亦思亦教、亦兵亦学、亦学亦玩、亦耕亦读、亦歌亦舞、亦收亦种、亦学亦游等。

(三)表示可以是这样(这方面)也可以是那样(那方面),部分处在互补反义义场中的两个反义词可以嵌入。如:亦生亦死、亦男亦女、亦动亦静、亦公亦私等。

格式“亦……亦……”与“又……又……”“边……边……”有一些相似之处。格式“又……又……”可以包括三个及三个以上“又”叠用①,如可以嵌入数个形容词,“又大又黑又亮”“又白又嫩又胖”,表示所描述的事物兼有这些特征。“边……边……”则有变式“边……边……边……”②,嵌入动词表示多个动作同时进行。而“亦……亦……”具有同样的特点,可以有多个“亦”叠用构成一种变式。嵌入名词时,如“亦工亦农亦兵”“亦师亦友亦慈父”,表示同时具有这些身份;嵌入形容词时,如“亦狂亦侠亦温文”,表示所描述的对象集这些特征于一身;嵌入动词时,如“亦看亦学亦做”,表示动作同时进行。

仔细观察,便可以知道“亦……亦……”与“又……又……”“边……边……”格式的不同之处。

“又……又……”格式除了表示“平列”关系之外,还隐含有递进、转折、顺承的意义③,这些意义的表现形式为前后成分不能随意对换。例如:

递进:又能干又懂礼貌 又长又复杂 又鲜又香甜

转折:又想知道又怕知道 又好又淘气 又贵又没用

顺承:又让座又递烟 又握手又递名片 又让座又倒茶

“亦……亦……”格式一般不会用来表示转折,只是表示并列、兼有,语气上有加强或者委婉的作用。“又”本身也具有“更进一层”“转折”的意思,这是与“亦”不同的地方。如果换作是“亦长亦复杂”“亦鲜亦香甜”“亦让座亦递名片”,我们的第一感受也只是觉得在描述某一事物兼有两种特性、一个人做了两个动作。

“亦……亦……”格式与“边……边……”有相似之处。但是对于嵌入成分,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选择,而进入后者的,主要是动词性成分,相比之下“亦……亦……”格式灵活得多,嵌入成分可以是名词性词语之间的搭配,也可以是形容词性词语。王宜广在《“边A边B”结构的考察与分析》一文中指出状态动词、存现动词、关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往往不能进入“边A边B”格式,而“亦……亦……”格式则显得更为灵活,可以说“亦爱亦恨”(心理状态动词),也可以说“亦有亦无”(存现动词),也可以说“亦来亦去”(趋向动词)。由此可见,“亦……亦……”格式的嵌入成分选择更多。另外,“边A边B”格式中要求A、B在语法性质上应该是相同的,诸多例子是动词性词语之间的搭配④,而“亦……亦……”格式却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混搭”而成,例如上文例句中的“亦赏亦药”“亦美亦养生”。

五、结语

本文对“亦……亦……”格式的音节、构式义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相关例句进行了浅析,以期能够拓宽对该格式的了解。孟祥英(2011)曾建议《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待嵌格式时,应考虑增收一些文言格式。“亦……亦……”与“非……非……”“且……且……”等一样属于较为常用的具有文言意味且具有能产性的格式。该格式所能嵌入的成分与意义也是丰富的,使用时较为灵活,活跃于文学作品、文章标题中,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亦……亦……”作为一个典型格式进入词典之中,以供使用者查阅、学习。

注释:

①翁颖萍《“又……又……”格式的语义分析》,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

②陈昌来,朱艳霞《类固定短语“边V1边V2”的多角度考察》。

③翁颖萍《“又……又……”格式的语义分析》,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

④王宜广《“边A边B”结构的考察与分析》,暨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周荐.《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待嵌格式[J].中国语文,2001,(6).

[2]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1).

[3]孟祥英.规范型词典收释待嵌格式的情况和原则[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4]林晓恒.关于“又…又…”结构形容词的数量语义限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王宜广.“边A边B”结构的考察与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张松才,胡伟.“又A又B”框架构式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7]翁颖萍.“又……又……”格式的语义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7).

[8]陳昌来,朱艳霞.类固定短语“边V1边V2”的多角度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9).

[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