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问答式冲突话语分析

2018-12-10 11:24左乃文
现代语文 2018年8期

左乃文

摘 要: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人际、语篇,适应了话语分析发展的需要。冲突话语是一种非良性的互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利用真实的话语材料,从问答两方面入手,提出冲突话语的分析模式,以达到减缓对抗、和谐人际的效果。问答式冲突话语在语言使用形式上包含了大量的反问句和语气词,体现了发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威胁了受话人面子地位的需要,同时蕴含着反向交互主观性。

关键词:三大元功能 冲突话语 反向交互主观性

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刘世生、刘立华(2006)指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的三种话语结构模式,杨雪燕(2012)阐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包含话语分析的三个主要视角,人们在语义网络中进行选择,在语言中体现为各种词汇语法结构。系统功能语言学适应了当代话语研究的需要。

冲突话语是话语分析的重要方面,发生在双方的交际互动中,是话语“在线生成”(on-line)的过程,涉及多种言语行为。相邻对是话语序列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话语分析的基础,问答形式是相邻对的重要表现。本文以相邻对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争吵行为作为切入点,观察问答形式下如何实现冲突话语。

关系熟识的人发生话语冲突围绕的主题多样,言语内容丰富,夫妻、亲子及师生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本文选取情侣冲突为对象,主要是因为情侣间的冲突话语不同于以上三类,且它虽与夫妻间的冲突话语有交叠,但从亲密关系的稳定度上仍有所差异,争吵话题也会不同。

据此,我们选择了2015年2月1日下午发生于深圳地铁内情侣吵架视频①为例进行个案分析。文中选择的情侣吵架视频围绕“女方是否需要化妆”这一话题,有典型的问答特征,冲突话语发生于相邻话对中,根据话语的重复频率及语气特征,将其离析为女问男答及男问女答的两种对抗性冲突。运用会话分析的转写符号②,还原语言使用环境,分析交际双方的非良性互动如何引发冲突,进而揭示其中蕴含的反向交互主观性。

一、女问男答的冲突对抗

(一)女方重复递进式询问激化冲突: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

在整个争吵话语中,女方使用询问小句“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共出现过5次,如:

(1)<我说:>

(0.2)

<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了

(2)我问你=

=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

那分手啊你↑

(0.5)

(3)那我问你=

=是不是我化妆你就不要我啦

你别拉:↑

(4)我问你一句>=

=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啊?↑

(5)=我问你(.)

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吧?

观察小句“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的前后组配成分,出现在小句前的主要有“我说”“我问你”“那我问你”和“我问你一句”,我们将其概括为“我问”类。在小句的成分主要有“那分手啊你”和“你别拉”。

1.“我问”类

1)说

在“我说”中,“我”明示发话者,“说”从及物性选择上看是一种言语过程,停顿后的是讲话内容。在人际功能方面,“我说”具有给予信息的陈述性的言语功能。通过后续小句“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可以推知,“我说”后实际上是求取信息的提问形式。“我说”本身具有多重含义,根据与相似结构的对比,“我说”在话语中的作用相当于“我问你”。

“我说:”中,“说”不仅重读且语音延长,这使“我说”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若“我说:”后面加上陈述性小句,则表示一种感叹,需加入感叹词“啊”“呀”等才可完句,如:“我说:今天的天气真好啊”。若“我说:”后面为疑问性小句,还可能隐含着一种责备质问义,如:“我说:今天星期几啊?”。该句不是向受话人询问信息,而是表示提醒质问,可理解为“质问提示对方是不是忘记了某件事情”。此时,“我说:”可看作是一个话语标记,提醒对方注意后续话语才是说话人表达的焦点所在。

2)问

“问”从及物性选择来看也是一个言语过程。女方采用主动式语态,强调说话人“我”,以此确立话语地位。当“问”重读时,“我问你”需要受话人必须给予回应,一般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因此,使用“我问你”形式的话语主体在地位上高于受话者。女方在争吵过程中,使用这样的语言形式,确立了较高的话语地位,这也可能暗含交际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女方是较为强势的一方,具有居高临下的态势。

“问”后采用疑问形式,其言语功能是说话人向受话人求取信息。“问”包括多种义项,当“问”语音加重且延长时,不仅是向对方询问信息,更是一种命令式的提问。结合具体语境可知,“我问你”是表示质问义,要求对方必须给出答案,不容缓和。从“我说”变成了“我问你”,质问性进一步加强。

2.核心小句——“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语气词”

1)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

从语气结构看,“疑问”语气包含在用于交流信息“直陳”语气中。“是不是”是表达是非疑问语气的典型形式,限定成分在前,主语在后,能够在对话中供受话者选择。如:

是不是我不化妆| 你 |就不要我

限定成分 主语| 剩余部分

语气 | 剩余成分

限定成分的功能是对议论命题提供参考点,将命题与交际中的具体语境相联。核心小句以说话人的判断为参照点,蕴含言者的主观态度及意愿。主语“你”是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肯定或否定核心小句的基点,是提问是否有效的关键成分。

从语调系统看,汉语的语调系统建立在升降调对立的基础上,升降调分别代表“未知”和“已知”。核心小句“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表现为降升调,包含“疑问+怀疑”义,似乎肯定,实际上又不肯定,是一种纠结疑问的心理状态。疑问点是“化妆与否真的那么重要吗”,怀疑点是“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要和我分手”,似乎能够肯定的是男方不会因为女方不化妆而与她分手,而男方强烈要求女方一定要化妆又使女方产生了疑问。通过对语调特征的分析,体现了女方纠结的心理特征。疑问句无标记的语调为升调,如果是非问句中用降调,则它所表示的意义不仅是询问,而是命令式的提问。这与前文分析“我说”和“我问你”的质问义相呼应,感情色彩也相对一致。

从主位结构的角度看,韩礼德认为,是非疑问句的主位往往是由动词的“限定成分+主语”这种“双重主位”构成的。根据韩礼德的观点,核心小句的主位结构可作如下切分:

是不是 | 我 | 不化妆 | 你 | 就不要我

主位 | 述位

人际主位 | 话题主位

情态成分 称呼成分 限定成分 | 主题成分

在“是不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的后续句中,有一句是“你别拉”。其中,“你”是一个单项的话题主位。“你”在复项主位中也充当了主位结构中的话题成分,因此前后两个句子的话题主位相同,而述位各不相同。通过主位的推进,促使信息的流动。

2)语气词

齐沪洋(2002)将6个典型的语气词按照传信和传疑的角度,建立了连续统。根据前文分析的语调特征,核心小句中的语气词从最开始的“了”到和音“啦”再到“啊”,确信度不断降低,到最后变成了“吧”。语气词的变化表达了说话人既肯定又怀疑的双重心理。

3.后续成分——“那分手啊你”

“那分手啊你”是典型的倒装句,正常的语序为“那你分手啊”。从信息结构的角度看,说话人将想要强调的重要信息前景化,作为话语起点,表达的语气更为强烈,符合口语中的话语特点。女方将主语“你”置后,成为背景信息。按照常规,已知信息“你”可省略,但在这个小句中,“你”的省略与否会有不同的意义表达,“分手”主体的主动性不同。当女方说“那分手啊”,实际上表达的是女方主动提分手,而当加上第二人称“你”后就将提出分手的对象转移到了男方。

从语气结构的角度看,“那分手啊你”可以看作是是非问句后的语气标签,用来阻止听话人做出反预期的反馈,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核心小句后出现的“那分手啊你”体现了语用推理,如果真的就是“我不化妆你就不要我,那么你会提分手,既然现在你没有提分手,就证明化妆不会影响两个人在一起”。女方希望是用这样带有威胁意义的话语形式,刺激男方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通过对话语中潜在的语用推理的分析可得知,女方并不真的想分手。

(二)男方简短应答试图快速结束冲突:我不想跟你吵

在女问男答的冲突对抗相邻对中,面对女方5次质问,男方的回答以“我不想跟你吵”为主。如:

(1')我不想↑跟你吵↑=

(2')我不想跟你吵

再说一遍=

=>赶紧走<=

=>赶紧走<

(3')赶紧走=

=我不想跟你吵↑

(4')我真的不想吵=

=>走吧走吧走吧<↓

(5')那我走了啊?

观察对话中“我不想跟你吵”出现的语境,大都跟“走”(离开)相连,这说明男方并不想回答女方问题,而是想尽快结束冲突。下面将对“我不想跟你吵”以及“那我走了”进行具体分析。

1.核心应答——“我不想跟你吵”

从及物性系统的选择来看,“我不想跟你吵”体现了心理过程,能够表达男方的心理感受。作为相邻对后件的应答成分,是给予信息的陈述句。

在语气结构上,主语“我”及限定成分“不”,体现了男方的否定情绪。“我不想跟你吵”的语气结构划分如下:

我 | 不 |想 |跟你 |吵

语气 | 剩余部分

主语|限定成分|谓语|附加语|补语

“我”既是主语也是主位,是议论的基点,也是信息的起点。剩余成分“想跟你吵”中“想”充当谓语,“跟你”为附加语,“吵”为补语。

小句使用重降调,使陈述句“我不想跟你吵”相当于祈使句的命令语气。而“我真的不想跟你吵”中加入情态词“真的”,命令语力明显减弱,后续三个语速很快的“走吧”,声调有所降低,表明男方在語势上已降低姿态。

“不想”和“真的不想”是不同程度的情态表达。通过整个视频声调的分析,“我真的不想跟你吵”这句话的音调相对低。男方选择低音调,不是为了激化冲突,而是为了缓和并结束冲突。

2.强行结束话语冲突——“那我走了”

“那我走了”是试探性话语,具有多种含义,可以是邀请、请求商量或是表达威胁。威胁话语在话语冲突中常出现,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真威胁和假威胁两类。男方使用“那我走了”属于假威胁,是用威胁式的话语形式表示一种邀请,希望对方跟自己一起离开,通过这样的方式强行结束双方在话语间的冲突。在问答对话冲突中,女方将其理解为真威胁,她以同样的威胁形式“你敢走”作为回应,威胁了受话人的面子,使矛盾进一步激化,促使男方在维系面子的作用下作出违心行为,自己愤然离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女问男答”的冲突对抗过程中,男方没有遵循合作原则,对女方的提问给予正面回答,而是想尽快结束对话,这也是矛盾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问答式冲突话语体现了双方心理预期及实际反馈之间的落差,当存在心理差距时,一方会通过话语引导使对方达到自我心理预期,不断重复相同的语言形式,也是迫使对方认同自我,强力达到预期的一种手段。

二、男问女答的冲突对抗

(一)男方预设式提问——“是不是有说过”

在争吵的对话中,不仅女方对男方进行了连续不断地质问,男方也实施了反击。如:

(6)我已经跟你讲的很清楚了=

(7)我跟你说过了=

=是不是有说过?

(8)=有没有跟你说过?↑

男方的问询建立在预设基础上,要求女方化妆是有前提的,而女方没有化妆的行为违反了男方的心理预期,这也是话语冲突产生的起始点。在话语形式上,从陈述句到反问句,“是不是有说过”“有没有说过”是一种言语过程,从给予信息到求取信息。事实上男方使用的并不是表示求取信息的一般疑问句,而是无疑而问的反诘句。男方在发问之前内心已有答案。“是不是有说过”和“有没有说过”中都没有使用语气词,表达的是强烈的质问语气,逼迫对方回答。

(二)女方抵觸式回应——“我不化”

面对男方的预期式质问,女方的回应是抵触和否定的。在应答话语中,女方极力表明自己的观点。如:

(6')我不化↑

我不化:↑

(7')我就是不爱化妆怎么的?

(8')就不化?↑=

重复话语“我不化”中“化”语音加重且延长,表达了女方对“化妆”持强烈否定态度。在及物性选择方面,“我不化”表示物质过程,女方只是表示自己不做化妆这件事。而争吵中,女方使用了表示内心感觉的动词“爱”,从客观上的做与不做某件事变成了主观上是否喜欢做某件事,主观性不断增强。

男方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女方男友,也是他人的朋友,不同的身份影响了他对同一事物的要求不同。如果只作为男朋友,那么女方化妆就不是必须要做的事。作为一个要面子的男人,如果要去见朋友,那么让女方化妆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在对话中,男方一直强调需要女方化妆才带她去见朋友,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维护自我面子而忽略女方感受,因此女友的回应也是十分强硬的。

男问女答的冲突对抗是男方极力证明女方过错的过程,女方的抵触式回应也蕴含了以下的语用推理。

事理上:如果A勉强对B方去做不喜欢的事情,证明A应该是错的,

事实上:A勉强B做了B不喜欢的事情

结 论:A错了。

女方一直强调“我不爱化”“我不化”“就不化”,是通过上述语用推理反驳男方质问,同时证明男方过错。

综上所述,在男问女答的冲突对抗中,女方同样没有遵循合作原则。问答式冲突话语普遍存在于交际互动中,带有质问和威胁义。在表达形式上多为短句,节奏感强,逻辑简单。语速快,话语之间停顿少,声调较高,重音多,且容易出现话语重叠现象。话语的插入和打断伴随了话语重叠,是说话人主观态度的一种表现。

问答式话语冲突是由于男女双方都在构建自我话语逻辑联系,而忽视与对方的互动关联。女方构建的话语逻辑联系是:因为不喜欢化妆,所以我不化。男方构建的话语逻辑联系是:因为我已经跟你说过了,所以你必须要化。冲突来源于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交际中的互动性。

交互主观性表达的是说话人考虑受话人的感受,关注受话人的面子需要,具有互动性。我们将问答式冲突话语的功能称之为“反向交互主观性”,以忽视对方感受和威胁对方面子为特征,体现的是非良性的互动。因此,在日常交际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重复性的质问话语及抵触性应答话语,以减少双方的面子威胁为核心,促进正面积极的交流沟通,营造和谐的交际环境。

注释:

①腾讯视频实拍:男子嫌女友不化妆 地铁站内大吵后分手https://v.qq.com/x/page/i0146dnpr6q.html

②会话分析转写符号参见《对话中的序列组织》的附录。伊曼纽尔·谢格罗夫《对话中的序列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刘世生,刘立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话语模式研究的贡献[J].中国外语,2006,(2).

[3]齐沪扬.情态语气范畴中语气词的功能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9).

[4]冉永平,刘玉芳.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J].外语学刊,2011,(5).

[5]辛志文,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2013,(5).

[6]杨雪燕.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2013,(2).

[7]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5).

[8]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