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伟大构想”到“教育行动”,高教合作水润花开

2018-12-11 05:53林涵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教东盟国家广西

□ 文 /本刊记者 林涵

自2013年秋,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发起至今已有5年。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无到有,可以称得上是全球合作中的“伟大构想”。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教育作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中国与东盟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都有哪些共识,又展开了哪些行动?于2018年11月11日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的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上,我们采访到了来自中国以及东盟国家多个高校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代表,从他们的畅谈中,我们看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以下简称高教合作)的新蓝图。

“一带一路”为何要谈高教合作?

2016年7月13日,中国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文件中明确了教育的定位是围绕“一带一路”提供两方面支撑:一是促进民心相通,二是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撑。

这两个“支撑”,道出了教育的定位,也指明了教育合作的目标。“教育行动”的实施,为中国—东盟高教合作的进行提供了契机。

说到教育交流与合作,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史秋衡直言:“教育可以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顺畅,我一直认为教育是国际交流非常重要的途径,甚至比狭义的文化来得更加的精准和深入。”在史秋衡教授看来,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比起来,是最直接的:最直接面对就业,最直接面对社会。“中国有句古话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教育如水,水润万物而细无声,教育交流合作的作用和意义亦是如此。”史秋衡教授说。

对于教育合作,东盟国家的高校代表也表达了强烈的意愿。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副校长比查表示,中国与东盟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在传统、文化、特色等方面各不相同,但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已成为双方共同的愿望。高等教育对话与合作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于支持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以及打造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

“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有愿景,也有发展机遇。来自老挝国立大学的副校长洪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坦言:“老挝是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规模。因此,与中国开展高教合作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机遇,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老高教合作前景可期。”

“一带一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一带一路”推进5年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际性人才?人才需求随着合作的深入不断明晰。

曼德拉曾说过,用理解之语沟通,印入脑海;用乡音之语交流,刻在心田。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语言文化多种多样,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人才还很匮乏。“小语种”需求不断攀升。

近年来,得益于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习俗相通,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等有利条件,广西在与东盟国家的高校教育合作方面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小语种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在广西,多所高校都设立了东盟小语种专业,广西民族大学更是其中的翘楚。早在1964年,广西民族大学就开设了越南语、老挝语和泰语3个专业,2001年成为首批中国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截至2008年底,东盟10国官方语言中的英语、越南语、印尼语、泰语、马来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等8门语言课程在广西民族大学都已开设齐全。

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在与东盟国家的高教合作上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图为广西民族大学校园中独具东南亚特色的东盟学院建筑楼

“一带一路”建设还需要专业的职业技术人才。“‘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项目驱动,需要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带一路’推进5年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一直是我们追求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一带一路’真正具体落实到国家和个人,让‘一带一路’项目能惠及民生。”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缅甸研究中心主任戴永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这其中,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谈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会更加务实。”

“一带一路”建设中,离不开复合型、高素质、外向型国际化人才队伍。而这样的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合作”。文莱大学副校长陈志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文莱大学与中国高校的学生互换交流是常规合作方向。此外,文莱大学正在对各个专业领域的合作进行探索,比如说,文莱大学擅长的领域是生物多样性研究、能源技术研究等,而中国高校在材料科学等领域比较擅长,双方可以发挥优势,加强交流,促进合作。

对于人才需求,印尼研究、技术与高等教育部部长顾问玛克杜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们需要大量的工业技术人才,所幸有机会能派学生和技术工人到中国学习,而且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落地,在印尼当地,我们也可以和中国企业学到很多东西。”

高教合作之路在何方?

中国—东盟高教合作路途已经展开,玛克杜博表示,如今,印尼在高教合作上的态度变得更开放,发展也在加速。印尼正在大力推进与中国的教育交流,比如通过学生到彼此国家高校交流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世界,了解彼此正在发生的变化,增进双方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通过书籍、网络去简单地了解对方。

玛克杜博表达的希望与中国进行高教合作的意愿,正成为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的心声。正是基于这样的合作基础与意愿,在“一带一路”建设5周年之际,第三届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在广西民族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的举办,是对近年来中国—东盟高教合作成果的总结,更是新形势下,对中国—东盟高教合作未来的展望。

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及东盟各国40余所高校的学者、智库专家及相关机构共百余名代表参会。论坛期间,各方就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流大学建设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无国界教育与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国—东盟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进一步密切中国—东盟高教合作,第三届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提出了“南宁倡议”,包括“积极应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办共建,构建服务双方高等教育机构互动的优质平台”“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等倡议内容。

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南宁见证了双方合作共赢的历程,让中国—东盟关系不断发展和逐步升华,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中独有的、不可或缺的“南宁渠道”。而这次关于中国—东盟高教合作的“南宁倡议”,是双方加强合作的又一呼声,必将为高教合作再添新动力。

“一带一路”推进5年来,教育合作的蓝图已经悄然铺开。下一个5年、10年、50年……“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所到之处,高教合作促进的人文交流之花也将水润花开。

猜你喜欢
高教东盟国家广西
《吉林教育》(高教党建与思政版)约稿
广西贵港
高教明星“猎鹰”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举行换届大会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
广西诗歌五人谈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