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8-12-12 10:07邓世忠吴学永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11期
关键词:醒脑炎性注射液

邓世忠,冯 健,吴学永

(1.高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高州 525000; 2.高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广东 高州 525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危害较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致死可能性极大,死亡人数超过发病人数的1/2,其发病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脑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缺血缺氧死亡[1]。临床上,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时通常会突发眩晕、复视甚至意识障碍等,随时有死亡的风险,且随着其反复发作,患者身心饱受打击[2]。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伴随着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碎片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损伤[3]。急性脑梗死的诱因众多,包括吸烟酗酒、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而血脂异常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4]。目前,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人数以每年增加276万的速度增长[5]。在急性脑梗死初期进行治疗,可防止脑损伤进一步恶化,对疾病的预后较好。本研究探讨了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出现脑梗死病灶,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平均发病时间≤6 h;签署知情同意书[6-7]。排除标准:合并急性或慢性炎症、恶性肿瘤及风湿病者;近半年有过大创伤或进行过手术者;合并由痛风、糖尿病等导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者;存在重度抑郁等严重精神障碍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1~85岁,平均(62.15±20.54)岁;发病时间2~6 h,平均(4.18±1.43)h。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0~85岁,平均(62.15±20.54)岁;发病时间2~6 h,平均(4.56±1.22)h。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脱水、降压、营养脑细胞及抗血小板聚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规格:10 ml)20 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日1次,连续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根据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注》[8]进行评估。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分离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江苏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说明书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及CRP水平[9]。

1.4 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情况评定疗效,显效:评分减少91%~100%;有效:评分减少51%~90%;微效:评分减少15%~50%;无效:评分减少0~14%;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微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1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P=0.0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25.92±4.75)、(25.10±4.8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0.87±4.23)、(21.35±6.47)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IL-6、TNF-α及CRP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IL-6、TNF-α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IL-6、TNF-α及CRP水平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IL-1, IL-6, TNF-α and CRP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Note:vs. before treatment,*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缺血缺氧坏死所致的脑血管疾病中的急重症,是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加、血栓素合成增加的血栓症状,因此,血栓为影响预后的关键,该病的治疗可从血栓的溶解开始。该病患者由于脑缺血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失常,脑部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还常伴发高血压、水肿及颅内高压等症状。急性脑梗死发生时,可释放大量氨基酸和氧自由基,进一步损害脑神经细胞;同时,炎性因子如IL-1、IL-6和TNF-α等的释放,加重了神经功能的损伤。因此,炎性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评分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急性脑梗死发生早期,即症状出现6 h内,患者脑组织损伤尚可发生逆转,可通过传统溶栓治疗扭转损伤,但时间对该法的限制极大,且治疗后存在较多并发症如凝血功能障碍等[11]。

醒脑静注射液通过减少水肿、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机制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在减轻大脑神经功能损伤方面优势明显[12]。醒脑静注射液为中药注射剂,主要由麝香、郁金、栀子及冰片等制得,作用为清热凉血、安定神志及镇痛解毒等[13]。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醒脑静注射液通过血液进入体内,可穿过血-脑脊液屏障,对中枢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收缩脑血管,防止脑血管中组织液向外渗出,从而有效缓解脑水肿症状,使机体恢复新陈代谢功能,减轻脑神经功能的损伤;此外,醒脑静注射液还可清除脑组织中的自由基、氨基酸等,降低脑血管血液黏稠度,从根本上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进展,保护脑神经系统[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指出,炎性因子水平的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15]。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IL-6、TNF-α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醒脑炎性注射液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通络醒脑泡腾片经Nampt/SIRT1/FOXO3途径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