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治疗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黏度、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8-12-12 10:07黄铭娜吴锡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11期
关键词:酚酸全血丹参

黄铭娜,任 丽,吴锡骅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佛山 528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结果表明,在ACI发病和进展过程中,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对ACI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故控制ACI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流状态,能够改善患者预后[1]。丹参多酚酸盐作为一类活血化瘀药,业内已有关于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报道[2-3],但对于该药在降低脑细胞炎症反应及改善血液黏度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了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治疗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黏度、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5.83±5.92)岁。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经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发病至治疗时间<12 h;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存在精神障碍者;其他不适合纳入本研究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5.79±6.14)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8.72±1.44)h;梗死灶部位:小脑9例,脑干10例,脑叶14例,基底节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6.11±5.38)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8.69±1.53)h;梗死灶部位:小脑11例,脑干9例,脑叶17例,基底节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糖、稳定血压及营养神经等基础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规格:100 mg)2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流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比容)。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5]。痊愈:NIHSS评分降低90%~100%,无残留症状;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89%,存留部分功能障碍;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45%,肢体功能障碍部分恢复;无效:NIHSS评分降低<18%。总有效率=(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红细胞比容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of hemodynamic indic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CRP水平分别为(15.36±2.71)、(15.65±2.18)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CRP水平分别为(3.19±0.72)、(8.44±1.28)mg/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3例头晕头痛,4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头晕头痛,1例感染,4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是由于肝火过盛、风动化火及气血不畅引起的,治疗上以活血化瘀、行气活血为原则[6]。丹参多酚酸盐是由中药材中提取的活血化瘀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乙酸镁,该物质能够很好地促进梗死灶血管再通,改善受损区域的微循环,疏通梗死灶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ACI中的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ACI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程度,改善微循环,促进梗死灶面积缩小,特别是对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明显改善作用[8-9]。

脑梗死的发病基础多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炎症密切相关。ACI患者多伴有红细胞变性能力降低,红细胞比容升高,血液聚集性、黏滞性增加,血流减慢[10]。临床研究结果表明,CRP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其在ACI发病初期即可升高,参与脑组织细胞的炎症反应过程,加速血管内血栓形成[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很好地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激活纤溶系统,抑制凝血,促进血管再通和侧支循环的重建;同时,丹参多酚酸盐对于动脉壁的炎症反应也发挥了一定的抑制作用[13]。文献报道,丹参多酚酸盐的主要成分丹参乙酸镁能够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炎症损伤的作用[14-1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丹参多酚酸盐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治疗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酚酸全血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新疆紫草总酚酸提取物指纹图谱建立及4种成分测定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