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引领“共享经济”新业态

2018-12-12 10:32张艾嘉蒋学杰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共享单车共享经济

张艾嘉 蒋学杰

摘 要:共享经济最初是基于网络技术利用城市集聚效应分享某些资源,但由于经济使用价值的扩展,出现了“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多种模式。而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变革更新共享经济的产业形态和组织方式,进而形成某种程度的“共享文化”。

关键词: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共享文化

一、共享单车模式出现的时代背景

交通在很多大城市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瓶颈,但在城区拥堵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很多交通工具闲置时间惊人,比如私家车中只有单人,被闲置的停车位等。近年共享单车为代表的种种“共享交通”方式,形成了解决出行便利的“互联网+ ”模式,既发挥了城市空间的改造效用,又符合创新、绿色、协调、共享等发展新理念,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共享交通”的解决方式中,互联网被称为是创新的催化剂,网络技术将交通工具运行范围精准化,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勃兴,互联网平台能够便于推行数据共享和多重服务。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共享单车等交通改良完全是符合新时代大趋势,合乎当前“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资金(或产权)为纽带,以利益共享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共识。这种以“利益共享为目标”的新经济模式形成了共享经济最有价值的成分。至今,共享经济已经广泛蔓延到都市生活的各个领域,共享平台把闲置的资源通过网络科技进行共享,大大提高了城市生活的效率。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消耗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借助新的网络技术和市场理念,用少得多的资源消耗完成了目的与功能,并且激发了新的商业与社会生态,将共享文化带到了都市的各个角落。新技术、新理念完全整合了社会资源,其发展价值在于是一种没有减少任何人利益的“帕累托改进”。这种改进不仅是在物质上,尤其体现在“分享”的社会效应上,被认为是达到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的讨论已经开始憧憬一个“共享社会”的梦想。

二、共享经济中发展困境成因

“共享单车”在解决了短途交通便利性同时,也出现侵占盲道、与机动车抢道和大量单车堆积毁损等管理维护问题。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还不够强大,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展困境,主要原因有:

一是监管的缺失和滞后,这其中有传统规制管理的路径依赖,也有治理能力和智能管理是有序导入过程。事实上,互联网架构下的大数据创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在潜移默化改变人和城市的生活方式。共享单车和顺风车的运行,在空间上弥补了公交车和出租车难以服务的区域,这种新经济形态不仅变革了出行方式,同时也满足了经济转型中的就业人口横向迁移,形成了新经济就业平台。从长远看,共享经济灵活的用工方式能成为“去产能再就业”的重要出路,大量兼职需要的出现,让城市中很多人有零余时间利用起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另外,在便利居民、获得就业同时,共享经济也在促进城市管理与大数据结合,智慧出行和智慧监管被推动大大拓展了智慧城市的治理步伐。从经济竞争来看,共享经济与传统行业也并非颠覆性关系,加强监管规范能够与其他经济形式实现共赢性发展。管理上要注意不能把各种共享经济形态仅当成一个商业模式的更新,这就容易发生政策的路径依赖,用管理经济思维制定政策,如出台的网约车管理,要求苛刻的本地牌照和具体车型管理,规制行为从传统行业管理思维出发,实际上大大限制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在管理思维上也应该逐渐学会利用大数据,用激发市场信号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合理投放。最终形成“放管服”的有效结合。

二是在市场竞争中对于资本博弈的基本看法。首先必须认清共享经济确实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正在转化为城市更新动力和生活态度,但从起源上还是一个市场投资与经营行为,这就不能避免资本运营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商业模式创新总要借助资本的杠杆启动,才会实现财富神话。比如资本对创业公司的巨大影响——缺乏资金让企业在高速拓展中发生的失误会被放大,可能会因资金不到位而丧失反应时间和挽回的机会。资本市场还会形成“头部效应”,共享单车投资就集中在几个“头部企业”中。头部公司一次融资获得几亿美元,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能够飞跃式增长,但总体上可能反而会丧失了共享经济的绿色循环发展理念。还有,资本的自发性聚焦于逐利性,共享经济实质是原本闲置资产的资本驱动下再利用,资本的逻辑贯通就容易形成无边界的扩充,它在无所不在的虚拟空间中没有内外的区隔,逐渐运营的不一定是闲置和过剩的资源,虽然开启与运行都依赖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但也可以说是“过剩资本”的一种“再消化”。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阶段。另外也要看到,当前的技术突破已经使一些商业应用成本大大下降,一些新技术商业化门槛已经便利,社会投资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共享经济创新的平台不仅可以申请政府补助,也可以依靠新技术低成本进入应用期,有些创新的模式也并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融资。

三、共享经济的发展出路:建立良好的“共享文化”

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很多人还只接受现代化成果的外在形式——科学技术及其成果,还没有深刻理解到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文化,需要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化的实践理性和符合当代文明的公共文化。就此而言,共享经济及其连带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上的变革,让“共享”不仅是中央提倡的发展理念,不仅是资源使用的一种改革,更要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回顾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共同富裕、共建共享的意识也曾明确提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明确社会主义最大优越性就是要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就如毛泽东时期的“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原则一样,表达了社会主义对全体人民负责的统筹兼顾思想。“共享”发展理念提醒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开拓发展的成果与机会不仅是部分人拥有,而应由所有关系人都能进行分享。

在當代,文化与经济处于叠加的流动贯通状态,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文化影响就是深刻改变了流行的价值观:当代社会的时代价值就是零和博弈必须废弃,不一定通过“打垮你”才能证明自己成功。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不一定都要通过“烧钱”方式打垮竞争者才能推广,更应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增强“协作共赢”的共享空间。所以,共享单车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便利了都市的生活,同时借助技术手段也在形成一种和谐共享的文化方式,实现了城市空间的一种和谐改造。一两年来,从“共享马扎”到“共享篮球”都曾吸引人的眼球,这里一个重要背景是伴随社会变革社会心态的一个转变:过去时代的物资匮乏,人们渴望对任何物品的所有权,一时间“占有”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但今天出现可以对社会资源实现分享的文化心态。很多年轻人已经接受了只要拥有使用权,“使用而不必拥有”就能获得商品的价值,这启发我们:城区中很多人需要的只是出行功能的满足,并不一定非要拥有一辆机动车,如果需求能够稳定高效地解决,城市中私家车的膨胀就会休止。现在很多城区的停车位售价超过了汽车本身,这样的城市空间是很难持续发展的。而我们想象的共享空间中,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关系是“按需使用”,不需要时候不必拥有。现在出现智能和共享联姻在很大程度上就能解决城市的拥堵,更新城市的治理路径。所以,交通问题绝不是简单拓宽街路,而是在城市发展逻辑上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共享”与共存,城市治理要提倡低污染、大运量、更便捷的公共交通。对于“共享交通”出现的问题,互联网提供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和平化解网约车和出租车的矛盾,出租车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共享”的意义体现在利用闲置资源,但激发的“共享精神”同时也拓宽了城市的就业渠道,更多人通过互联网工具发动起来,形成共享互联网时代的就业红利。“共享”终究会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为互联网时代新特征。这不仅是互联网红利在城市空间和交往领域的重要表现,更是以一种完全意义的创新方式借助市场和技术的对接,不仅会分享合理的经济红利与便利,还将润物无声地提升全体参与者的公民素质和现代文化水准。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364.

作者简介:

张艾嘉(1995- ),女,吉林省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

蒋学杰(1972- ),男,吉林省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共享单车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前面有两座大山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