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2018-12-13 07:20葛永红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新生儿

葛永红等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亚低温治疗中一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收治中一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0例,随机分为头部亚低温治疗组和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在生后6h内给予不同方式亚低温治疗。结果:与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组比较,全身亚低温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减慢(P<0.05);头部亚低温治疗组NBNA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6个月时,头部亚低温治疗组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全身亚低温治疗组(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中一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全身亚低温治疗。

关键词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同方式亚低温;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原因。在活产儿中该病的发病率约(1~8)/1000,其中10%~20%的患儿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中约有25%~30%合并神经系统后遗症,例如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亚低温疗法是当前新生儿HIE治疗的前沿手段,国内外对于亚低温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尚无统一定论。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中一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方式的亚低温治疗对中一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窒息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组和全身亚低温治疗组,每组25例,均获得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患儿出生体重、胎龄、阿氏评分、临床分度以及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①明确诊断为中一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②胎龄/>36周,出生体重/>2500 g。

排除标准:①出生12 h以后;②严重先天畸形;③其他颅内损伤、严重颅内出血、颅骨骨折;④严重感染、脏器功能不全及出血倾向;⑤严重贫血。

方法:①所有患者均在NICU接受監护治疗,出生后6h内放在关闭电源的暖箱内,应用ALLON 2001体温调节系统给予选择性头部或全身亚低温治疗。每15 min测1次患儿肛温,在60min内使患儿肛温达到指定的温度(34.0±0.5)℃,并维持72 h。亚低温治疗结束后,使用暖箱恢复正常体温(≥6 h)。两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其余治疗措施相同。②治疗过程中,均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于进入治疗0、12、24、48、72 h各记录监测值1次。

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患儿生命体征、血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血气等指标及并发症;出生后14、28 d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NBNA能够早期发现新生儿脑功能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出生后3、6个月的CDCC智能发育评估[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检测]判断两组患儿脑损伤预后程度。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血生化、血气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亚低温治疗组患儿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心率偏慢平均比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组下降10~20次/min左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28 d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组在3、6个月时MDI、PD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见表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足月新生儿围生期死亡和后期神经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亚低温疗法能够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远、近期神经疗效,在HIE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疗法,能够降低致残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亚低温疗法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脑细胞代谢和耗能,减少脑细胞内乳酸堆积和ATP的下降,阻断或延迟继发能量衰竭,降低自由基、钙离子、NO、炎性介质等细胞毒素的聚集,减轻细胞凋亡,保护神经。但是亚低温治疗必须及时,在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后<6 h开始实施,并且要维持亚低温状态持续48~72 h。本研究在窒息患儿出生<6 h,应用头部亚低温和全身亚低温两种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后基本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生化(血糖、血电解质及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气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生后14、28 d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和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结果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组患儿在心率下降、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和智能、运动的发育水平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方面,均明显优于全身亚低温治疗组。新生儿头颅面积相对较大,头皮循环对寒冷无收缩反应,选择头部降温可以保持脑温与躯干温度在一定温度梯度内,降低全身降温引发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短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明显,减轻和预防后遗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所以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明显优于全身亚低温治疗组。

目前,国内外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选择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头部低温和全身系统低温两种方式治疗,结果显示选择性头部低温疗法的近、远期疗效优于全身系统低温疗法。但是本研究的病例数有限,缺乏长期疗效评定,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和优化。

猜你喜欢
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浅议新生儿沐浴抚触的临床观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