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地区高层次骨干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2018-12-13 02:44宋凯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诚信

宋凯

【摘 要】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改善了湘西州的人才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减少了人才流失,推动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团结、稳定,维护了祖国统一。体制、管理、个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湘西民族地区出现高层次骨干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加强政策宣传的针对性;打造一套属于湘西的留人体系;加强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取消“三方协议书”的签订;加强后期监督,提高违约成本;强化对价值观层面的引导,是解決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湘西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诚信

为改善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和不平衡的现状,促进教育公平,破解西部民族地区专业人才空缺、人才队伍学历层次低、人才队伍结构失衡等难题,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极大改善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尤其是中央启动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少干计划),成效更加显著,提升了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填补了紧缺专业人才空缺,极大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团结,是解决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匮乏问题的重要举措。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诸如计划内培养人才流失、违约等问题,出现了人才结构性过剩和部分紧缺专业人才缺乏等现象。而湘西民族地区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择业就业诚信反映的问题本身又很具现实性。

一、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湘西州而言的意义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现辖7县1市,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地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1、有力地改善了湘西州的人才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

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等各方面原因,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湘西民族地区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劳动者素质也有待提高。而“少干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西部地区培养出一批少数民族高学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都是211以上重点大学,等他们学成归来,就能有力地提升湘西民族地区专业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为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2、有利于减少湘西州人才流失,推动经济发展

湘西州虽然地理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发展潜力也大。但由于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基础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虽处在脱贫攻坚的重要时刻,但地区、民族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湘西民族地区要想取得发展进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西部地区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由此看来,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层次骨干人才,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少干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湘西州更早更好地实现精准脱贫、迈进小康社会。

3、有助于湘西州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维护祖国统一

“少干计划”的实施可以使处在教育资源、环境相对落后的湘西地区的更多有志青年走出去、学回来,有利于加强中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了解,有助于民族团结、友爱,也有利于湘西地区的发展,使其他地区的人员更多更好的了解属于西部地区的湘西州。

二、湘西民族地区出现高层次骨干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

1、体制方面

(1)政策宣传只达面、不到点。根据湘西州自治教育和体育局关于2016年度《“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工作总结》分析得出,州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通过召开全州招生工作会议、广泛联系媒体、组织专门的宣传展板等方式对“少干计划”进行了大力宣传,且反响较好。但湘西州在落实“少干计划”时仍然存在宣传工作没有针对性、对民族考生报考的引导不够等问题。虽然从每年的报考人数来看,“少干计划”的宣传工作颇有成效,但是在报考人数中文史类专业的报考比例远大于理工科类,而湘西州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技术类人才对湘西州的发展尤为重要;另外,从湘西州2011至2017年“少干计划”硕博士报名登记名单来看,少干博士生的报考对象大都为在职考生,而少干硕士生中在职考生的比例每年都不超过8%。根据湘西州的具体实际情况而言,各单位应该大力支持鼓励在职员工继续深造学习,学成后他们的回归率、见效率将远大于应届考生。

(2)留人优势缺失。根据湘西州自治教育和体育局关于2016年度《“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工作总结》可以分析得出,湘西州有一套相对灵活的就业政策,实行“行业归口、专业对口”的原则,实行调节性安置就业、坚持优先录用等等。但是缺乏属于湘西州自己的留人政策,对于湘西偏远地区而言,要想留住人才原本就是个难题,毕竟人都会向往更好的环境,所以要想留住人才,除了靠政策和人性,更应该多一份足够具有吸引力的、具有针对性的留人政策。

(3)《定向协议书》签订与国家现行的工作人员招聘政策有矛盾。现行的国家工作人员招聘政策规定“凡进必考”。受公开招考条件、专业等限制,高层次骨干人才难以达到报考条件。一般公开招考年龄限制在30岁以下,个别岗位设置了需有几年基层工作经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等附加招聘条件,而国家招录研究生的年龄是35岁以下,增加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毕业生的报考难度。国家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培养计划已历时10年,每年以数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使得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以“骨干计划”毕业生就业问题最为突出。而这些毕业生都持有与当地人民政府签订的《定向协议书》,若不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就有可能引发高学历高层次群体上访,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2、管理方面

(1)应然需求与实然培养的低适配。当前,为了落实当年的招生计划,实现部分考生“走出湘西、走进名校”的愿望等因素,忽略了湘西州的实际,使得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应然需求与实然培养低适配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大致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类,分别致力于培养理论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在“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实施过程中,只有学术型硕士招收“计划”类考生。但近年来,湘西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专业分布不合理,缺少湘西经济发展急需的理工科人才。部分培养单位所设专业与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业没有很好地对接,文史类、管理类专业多,技术类、应用类专业少,造成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培养计划毕业生结构性过剩,增加了就业的难度。而湘西州又处于精准脱贫、奔向小康的攻坚时期,正是大型建设、发展产业、促进发展的时期,对专业型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2)后续跟踪系统不完善。学生去向不明,就业情况难以掌握。由于学生入学后大多变更了联系方式,要掌握了解学生的动态十分困难,跟踪管理难度大。

(3)就业指导不健全,部分毕业学生无法履行合约。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计划培养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实施方案》规定:非在职学生毕业后,教育行政部门需负责指导学生就业,但暂时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该如何指导,学生毕业后回到定向地区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能力也得不到发挥,人才资源闲置,这就造成了就业困难的现象。加上在报考该计划时专业选择不受限,考生单纯地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报专业,导致毕业以后部分专业难以在当地找到工作,有些专业人才是供过于求,而有些则供不应求。

(4)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单位对毕业学生缺乏约束力。学生总想着规避自己应尽的义务,部分学生甚至不惜通过支付违约金来解除合约。这些现象的产生降低了“少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从湘西州自治教育和体育局关于2016年度《“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工作总结》可以看到,如因专业限制或州内就业岗位有限,州外部门、行业急需和个人有特殊情况的,允许毕业生自主在州外择业,对需要到州外调节安置就业的,毕业生填写《湘西自治州国家定向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博士研究毕业生赴外地调节安置就业审批表》,经州教育局、州人社局、州编办共同审批同意后,可到州外安置就业。这是属于灵活就业,但是从2006-2015年非在职“少干生”录取就业情况统计表中可以得出:十年间,申请州外调节对回州就业的比例值为-285:87,申请州外调节的人是回州就业的3倍多。

3、个人方面

(1)择业观陈旧。受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等因素影响,社会急需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不愿回本州工作,而倾向于到发达地区或城市就业。其中2006-2015年这十年间没有登记后续信息的占总人数的71%。很多学成的“少干生”,失去后续联系,或者没有回州工作,回州工作的也大都选择在州府和县城。许多研究生在择业时,首先看的是工作有无编制。受当前社会风气影响,人们往往更多的是为自己考虑。所以,“少干”研究生存在愿意赔偿高额违约金,也要到一线城市去发展的情况。即使按照湘西州灵活就业政策与严格按原则安置就业:属于国家定向培养计划“少干人才”研究生,一律按要求,实行“行业归口、专业对口”的原则,由各相关部门、单位安置就业。要求各用人单位着眼全局、全面统筹,确保国家定向计划培养骨干人才研究生就业编制。但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编制相对来说都特别紧张。

(2)诚信意识缺失。部分学生在毕业后由于向往生活、自身发展方向、情感问题等原因没有选择回到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而是去了沿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当初享受少数民族考生入学特殊政策的民族地区学生,却难以回到定向地区履行服务于地方的义务。不履行合约的背后,实则是诚信与民族认同感的缺失。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宣传的针对性

吉首大学是坐落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唯一一所大学,一所民族高校。笔者认为,对于“少干计划”的宣传要进校园。在吉首大学原本就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有很多湘西本地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对湘西这片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们有学习的热情,有理想有抱负。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可以是少干计划的一员,可以是为湘西地区发展做出贡献的一员。其次,笔者认为,少干计划应该无障碍地进企事业单位。目前,湘西这片土地就是一片等待浇灌的土壤,各单位不管是处于自己单位本身还是整个湘西州的发展而言,都应该鼓励支持员工继续深造。像贵州的大部分单位就十分鼓励员工继续学习,深造期间各类工资奖励照发,完全无后顾之忧。在职学生虽然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很多的问题,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原本的经历,他们的收获会与脱产生不一样,学成后的回归率较高,发展前景也会更好。

2、打造一套属于湘西的留人体系

首先要明确急需什么样的人才,想要留住什么样的人才,要怎样留住人才。要建立健全就业保障机制,扩大就业领域,构建发展平台。湘西不能只靠情怀留人,还需有政策体系帮衬。要立足于湘西发展背景,摸清当前人才需求的实际,加强对紧缺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引导考生报考急需的专业。相关部门要事先做好人力资源需求情况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急需专业统计表,还要放宽眼界、结合湘西州近几年的发展规划,预估三年或者五年之后湘西地区所需专业的人才变化,并结合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少干计划”名额分配表,制定出符合湘西地区的招生指标及专业,联合培养单位一起做好培养工作。当然,光引导可能不具有吸引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报考紧缺专业并回州就业的考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或优惠政策。要鼓励高层次人才自主创业,设立地区人才自主创业扶持资金,并为其提供相关政策减免。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健全保障制度。只有建立健全骨干人才的就业保障机制,才能留住人才,使之为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并且要合理解决这类人才的各项待遇,如医疗、养老、住房、工资等基本社会保障;妥善解决其配偶、子女工作与就学问题,免其后顾之忧。总之就是要为高层次骨干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好的发展平台,帮助其实现价值,为湘西民族地区的发展服务。

3、加强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

少干计划设置的专业,应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适当减少文史类、管理类专业,增加技术類、应用类专业,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培养社会急需的骨干人才。应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少数民族骨干的培养要以理工科、农林牧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为重,既尊重考生自己的报考意愿,又要对考生报考的专业进行规定和相应限制。不仅落实每年招生数量的计划,还要重视招生质量,注重报考专业的协调性和湘西地区的实际,促进本地区人才供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也可实行订单式定向培养,计划到岗位,专业到学校,责任到单位,单位、学校与考生直接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4、取消“三方协议书”的签订

随着招生与就业政策的逐步放开,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实施到今天,学生已不再享受免费读书的优惠政策。当前“三方协议”的签订,一方面增加学生签约时的往返负担,制约了学生个人发展;另一方面,增加了地方政府安排就业岗位的压力。建议取消“三方协议书”的签订,将该计划与民族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对接,只执行降分录取,而不限制定向就业。

5、加强后期监督,提高违约成本

“少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后期监督、跟踪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部分人才流失。建立后期监督跟踪机制可请培养高校对毕业人才采取登记管理等措施。其次还要提高违约人员的违约成本,从而保证“少干计划”的有效实施。

6、强化对价值观层面的引导

要加强诚信教育,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择业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必须加深其对定向地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其明确培养目的,从源头上减少民族地区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流失。在当今中国这样复杂多元的大背景下,当代青年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其价值观就会很容易受到冲击与影响,从而影响其职业价值取向。“少干生”的職业选择其实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个问题则体现的是价值观层面的问题,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四、结语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地区人才素质的高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受教育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实践证明,自2006年我州启动“少干计划”以来,大批少数民族优秀学生进入高校深造,有力地提升了我州专业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填补了部分急需紧缺专业的人才空缺,为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政策、培养、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落实,为湘西州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并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曹能秀,王凌.试论以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21.

[2] 孟立军.关于完善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6)78-81.

[3] 陈达云,段超,杨胜才.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湘鄂渝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调研报告[J].民族研究,2004(2)11-19.

[4] 滕星著.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9.531.

[5] 房广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M].沈阳:辽宁出人民版社,2011.

[6] 张姣蓉.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演进探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177-180.

[7] 徐顽强,朱喆,邓小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12(5)269.

[8] 玉山·吾斯曼.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现状浅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06)21-24.

[9] 王庆贝.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十年成效分析(2006-2016)[D].西南大学,201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EB/OL].

http://www.moe.gov.cn/s78/A09/mzs_left/moe_763/tnull_8651.html.

[11] 田阡,熊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模式探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51-157.

[12] 周永革,顾长兆.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1(06)242.

[13] 州政府关于骨干计划人才就业实施办法.湘西杂谈.湘西山寨(http://www.0743china).

【作者简介】

宋 凯(1994—),湖南娄底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诚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自我约束讲诚信
诚信
新三板企业诚信档案
诚信篇(下) 食言带来的怨恨
诚信是金
爱情的内在诚信
家藏重宝 传承有绪 诚信转让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