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12-13 02:44葛晓霞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现状

【摘 要】 针对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注重提高思政教育者的媒体素养,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积极引导培养大学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普及于高校学生群体之中,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也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然而,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即时交互性、自由开放性、虚拟隐匿性等特点。因此,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并引导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项巨大挑战。而将传统思政工作和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新媒体的特征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托互联网,通信数字技术,运用互联网、电脑、数字电视及手机等通讯设备,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向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形态。它具有即时交互性、自由开放性、虚拟隐匿性。

1、即时交互性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定义如下:“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由此可见,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存在着极强的互动性。而且,这种互动性不局限于时间空间、主体等条件的限制,展现了新媒体即时交互性的特征。

即时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系统为载体的网络新媒体,可以在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接受和传播信息,并快速便捷地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交流。在新媒体平台中,每一个参与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传播和接受者。网络新媒体实现了个人对个人、个人对集体、集体对个人、集体对集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所有的参与主体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中实时地相互发表自己的看法,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单一、缺少互动式交流、被动接收信息的模式。

2、自由开放性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能够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意愿,并自由地在网络平台上制造、发布、传播各种信息。高校学生通过Blog、BBS、贴吧、微信等新媒体形式随意发表言论、互动交流,而这也极大满足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和交友方式。此外,新媒体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设备,在空间和时间上实现无障碍传播,又表现出其开放性。

3、虚拟隐匿性

新媒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虚拟隐匿性,它突破了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现实的交流方式,而是一个虚拟的隐秘的空间,参与者不再受社会地位和空间的约束,可以匿名平等地进行交流。在网络虚拟空间交流的过程中,参与者能够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从而获得更多满足感和安全感。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交流,发表言论,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网络的虚拟隐匿性。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新媒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自我表达、自由创新的需求,密切联系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式,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新平台,也使他们的思维与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大肆宣扬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道德信任危机、信息安全、势利功利等负面问题,严重误导了高校学生,同时也影响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1、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它的教育平台。”[1]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攫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不再单纯地依靠老师、同学、报纸和期刊等传统途径,而是通过手机、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多元化手段。新媒体平台使学生获取信息、共享资源的渠道增多,极大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其次,新媒体创新和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渠道。新媒体对信息发布和传递是十分迅速的,特别是微信、微博、QQ、博客等通讯社交软件。因此,思政工作者要善于运用这些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和大学生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即时性的交流和沟通,解除思政教育者和同学之间的隔膜,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更好地对同学们的思想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引导,建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思政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目标,创造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采取恰当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进而丰富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容。

2、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新媒体的开放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相对于报刊、广播、影视、出版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誉为“第五媒体”,“早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交融碰撞的平台、各种利益主体价值诉求的工具和多元化的网络话语的集散地。”[2]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平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入,大肆传播错误思想。在这样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每天通过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但是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力。许多不良信息会误导处于价值观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学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人生态度、生活行为方式等发生偏离。

其次,新媒体的虚拟隐蔽性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新媒体的虚拟性为信息发布者隐藏身份和逃脱法律追究提供了庇护。“受到‘快乐原则的影响,他们会在网络上任意释放自己被压抑的恶、假、丑等情绪。”[3]在新媒体環境中,没有了纪律和道德的约束,大学生更加容易批评、指责、谩骂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不愿意参加现集体活动,逃避现实,不愿意与老师同学接触,封闭自己,从而养成孤僻、冷漠等心理问题。甚至部分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沉迷于虚拟网络,产生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建设。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

1、提高思政教育者的媒体素养

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者要具有良好的新媒体素养和专业理论素质。思政工作者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建设中,可以组织思政工作者积极参加新媒体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敏锐鉴别信息的能力;鼓励他们创建微博、飞信、微信、QQ 等软件帐号,与学生建立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实时开展对话交流;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排除新媒体平台中的负面信息,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保驾护航。

2、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4]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是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的指路人。因此要培养一支与时俱进,学习管理能力较强的,能够意识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辅导员队伍。其次,要在各学院学生会中成立网管部,吸纳并培养一群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优秀的品德以及擅长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学生会干部,组成网络管理队伍。要求每个管理员都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学校网站、贴吧、QQ 群、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舆情搜集工作,对发布的言论实时跟帖及评论,随时关注网上的动态信息,准确引导敏感问题。要对网络管理队伍成员进行培训,提升队伍管理成员对突发问题的应对能力,并注重对其进行网络素质教育培训。

3、加強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导新媒体平台,建立微信、微博、论坛、贴吧、公众号、红色网站等一体化的新媒体平台,切实把工作的阵地转移到新媒体网络上,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思政教育相关的教育内容,及时与大学生进行讨论,积极主动拓展并占据新媒体网络教育阵地。

加强网络新媒体的监管。要及时进行监督和筛查校园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以防不良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要发布大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代表性的时事信息,以增加网站的点击量,及时更新信息,尤其是在热点信息探讨和传播中,要掌握事态发展的方向标,树立权威性,积极回复消极言论,不回避矛盾,合理地教育大学生进行沟通,在互动中密切注视同学们的思想与各种需求。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让新媒体成为先进信息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成为大学生陶冶心灵、提升品德的思想阵地。

4、积极引导,培养大学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传播的各种信息时所应具有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批判能力以及利用媒介工作、生活的能力。”[5]处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除了“会用网”,还要知道“为什么要用网”和“怎样正确用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思政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新媒体的不断更新,提高高校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熟练使用新媒体手段,主动占据网络新阵地,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波动,加强对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使其具备理性对待和分析新媒体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了解事件真相,让学生认清各种弄虚作假的社会现象,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形成独立的新媒体批判意识。

四、结束语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同时成为当代大学生最为主要的交流工具,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考方式,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与严峻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熟练了解新媒体的特征,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孙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5)119.

[2] 杨睿轩.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4)133.

[3] 王红君.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德育教育工作[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2)133.

[4] 阿尔温·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 —— 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5] 李元授.新闻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6] 于娟.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2015(7)83.

【作者简介】

葛晓霞(1984—)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现状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