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三感”加强军人荣誉建设

2018-12-15 01:39陈志攀黄连其
政工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荣誉军人

陈志攀 黄连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军人荣誉是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地位和价值的根本认同,是激发军人献身国防热情和动力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强化军人荣誉建设,要坚持把服务强军胜战作为根本指向,把军地融合推进作为根本思路,把注重学习借鉴作为根本理念,把勇于开拓创新作为根本要求,充分体现党的军事理论特色、我军的历史文化特色、履行打赢使命的实践特色和信息化法治化的时代特色。

一、坚持宣传教育为先,强化官兵对待荣誉的认同感

习主席强调,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实现强军目标,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崇尚军人的浓厚氛围。

一是健全落实国防教育机制。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首要的是强化全民国防意识,营造崇军尚武的社会风尚。融入工作运行机制,把软指标具体化、刚性化,层层落实责任,让国防教育真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进入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融入教育培训机制,把国防教育纳入党校培训、大中小学教学计划,做到课程设置有内容、军事训练有时间、课外活动有安排,探索建立国防教育联席会议、检查验收等制度,不断推动国防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发展。融入奖惩激励机制,大张旗鼓地宣扬国防教育先进典型,达到宣扬一人、激励一片的效果;对国防教育责任义务履行不好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确保国防教育有效落实。

二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军人社会形象的提升,离不开传统媒体和新闻媒体的有效运用。要通过各种形式手段积极宣传军队在提供国防保障、保卫人民美好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弘扬部队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宣传时机上,要利用军队遂行重大任务等时机,积极展现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形象;在宣传渠道上,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手段发达,“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实际,既注重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宣传,也要注重网络媒体、移动终端、微信平台等新兴媒体力量;在宣传方式上,要结合普通大众的兴趣爱好、接收方式,通过更加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发挥更加持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三是浓厚崇尚英雄氛围。英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支撑和精神财富,要把崇尚英雄作为社会价值立起来,营造全民识英雄、重英雄、敬英雄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烈士纪念日等活动,定期组织社会公众参观革命圣地、英雄纪念地、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强化阵地意识,积极主动发声,对那些刻意矮化、质疑、抹黑英雄形象的负面信息,要善于明辨是非、看清用意,坚决抵制,勇于斗争,时刻维护英雄形象。加大典型宣扬,弘扬时代新风,大力宣扬新时代军人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共鸣,激发更多拥军爱军的正能量。

二、坚持能打胜仗为要,强化官兵赢得荣誉的使命感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需要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更需要军人接好历史接力棒。能打胜仗是彰显军人社会地位的根本保证,也是强化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荣誉感的关键所在。必须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培育军人职业荣誉感,始终坚持用战斗力标准检验一切建设,用能打胜仗牵引一切工作,让群众感受到军队在谋打赢,让官兵感受到自己在练为战。

一要牢记嘱托、尽好担当。履行好“两个维护”新时代使命任务,是武警部队的神圣使命,也是军人赢得荣誉的最起码条件。要在执勤安保中当“钉子”,突出贯彻“新十六字”执勤方针,稳步推进执勤方式优化改革,强力推进“五防一体化”建设和执勤隐患治理,大力推进“智慧磐石”工程建设,坚决端牢执勤饭碗。要在处突维稳中作“铁锤”,突出贯彻“四要”维稳要则,特别是要积极融入属地维稳联合指挥体系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主动承担属地指挥职能,最大限度提升应急响应和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一有任务能够重拳出击、一锤定音。要在抢险救援中当“先锋”,大力加强抢险救援组织指挥、力量编成、行动方式研究和能力建设,主动在抢险救灾、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

二要牢记使命、练好本领。军队能不能敢战胜战,是习主席最为忧心、最为关切的重大问题。要牢记习主席嘱托,深入纠治和平积弊,突出钳住“是不是打仗的班子”叩问,各级特别是党委领导要严格落实主官领训要求,带头练谋略、练指挥、练技术、练战术、练体能,当好实战化训练的“示范班”、排头兵。突出盯住“会不会打仗的机关”发问,深治机关工作运转上的“三症”,即偏离备战的“散光症”、忙于事务的“虚耗症”、研战不深的“浮躁症”,扎实开展“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活动,使研打仗、练指挥、强技能成为自觉。突出扭住“能不能打仗的官兵”拷问,深化“八落实”“六种组训模式”,坚持按纲施训、依法治训,广泛开展群众性比武竞赛,加大训练监察力度,推动训练由落实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切实把官兵备战打仗能力锤炼得更加过硬。

三要牢记宗旨、树好形象。自觉践行党和军队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当好互促交融的倡导者,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治,共同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突出在力量体系、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军地文化等方面抓好融合发展,推动强军兴军和经济社会发展双丰收、双促进。努力当好共建共育的先行者,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广泛开展“崇尚军人荣誉、维护军人形象”活动,以良好的军人道德风尚引领社会风尚;积极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建设,不断提升驻地文明程度和文明水平。努力当好爱民助民的践行者,把参与打赢贫困攻坚战的责任扛在肩上,主动担责、积极作为,确保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上质量上层次;利用训练演练、遂行任务等时机,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展示部队良好形象。

三、坚持荣誉激励为重,强化官兵崇尚荣誉的光荣感

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生活与紧张、艰苦和劳累陪伴,要求军人必须承担比其他社会职业更为严酷的生死与苦乐的考验。特别是近年来,部队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工作节奏不断加快,更需要丰富荣誉激励手段,引导官兵珍惜荣誉、追求荣誉、崇尚荣誉,始终保持高昂向上的斗志和豪情。

一要强化荣誉观念。坚持以“爱党忠诚、爱国奉献、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为主旨,扎实抓好经常性教育,引导军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组织官兵深入学习我党我军崇尚荣誉的历史传统,引导官兵正确处理义与利、得与失、苦与乐的关系。严密组织入伍宣誓、晋职晋衔、立功受奖等仪式,建好用好史馆荣誉室,积极开展才艺展示、读书演讲、论坛讨论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荣誉氛围。下力培养和塑造荣誉典型,使军人荣誉感人格化、形象化,不断增强荣誉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深入研究本单位建设发展历史和特点,提炼荣誉标准,形成自身特色,引导军人自觉崇尚荣誉、创造荣誉、维护荣誉。

二要完善荣誉制度。建立健全荣誉法规体系,将军队奖励纳入国家荣誉制度建设范畴,与地方表彰奖励对等接轨,提高军队荣誉制度的立法层次、社会认可度和规范性。建立健全荣誉激励机制,优先解决受奖者住房保障、家属就业等问题,让受奖者既得荣誉又得实惠。将军人享有的保障权益置于国家法律保护之下,把分散在相关条例、部门规章中的保障法规整合起来,建立集中明确、体系完善的军事职业社会保障法规,健全军人军属福利保障体系。紧贴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部队使命任务的深化拓展和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做好军人荣誉法规制度“废、改、立”完善工作,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系统完备。

三要提升荣誉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成本提高,军人待遇保障与其职能地位、职业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而军人地位的提高,必须有相应的待遇做支撑。要健全完善军龄、职务、专业技能、知识、实绩等多要素构成的工资分配机制,以及参考全国人均收入、GDP增长、居民消费价值指数增长和军费增长等因素的动态增资机制;有计划、分批次地提高工资标准,确保现役军人有比较优势的工资待遇。要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切实把“光荣之家”挂起来,把优抚机制建起来,把慰问活动开展起来,让军人家属受惠,让民众看到当兵光荣。

猜你喜欢
荣誉军人
军人母亲
祖国我是你的军人
涨知识!这些荣誉到底有啥区别?
军人脚上的“路虎”——作战靴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军人就该这个样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荣誉背后
荣誉也是一种考验
获奖荣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