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一站”让深圳大气治理走向精细化

2018-12-15 11:25陈昊
环境 2018年10期
关键词:监测站监测点网格化

陈昊

园岭街道办文化站大楼里每天人来人往,很多都是前来培训、参与文体活动的社区居民,留心的人会发现,文化站大楼里近日多了一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每天实时监测周边的空气状况,为提升深圳空气质量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

园岭子站只是74个监测点中的一个。今年4月深圳市大气防治污染指挥部提出要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布局PM2.5自动监测网络,形成“一街一站”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要求全市各区各街道在5月底前完成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工作。

据了解,全市10个区(新区)74个街道中,除国控点、市控点、生态点等已有37个街道布设了PM2.5监测站点外,另有37个街道需新建监测点,建设任务重,时间紧迫。在深圳市人居环境委统筹协调下,深圳市监测中心站组织3个专业技术小组兵分三路,与各区环保水务局、街道办工作人员一起共出动167人次,历时50天,按时完成了全部站点建设任务。

国内首个建成“一街一站”的城市

“深圳蓝”一直是所有深圳人最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近年来,深圳市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从2006年起,深圳市PM2.5浓度10年下降了55%。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28微克/立方米,6项空气质量指标全面达标。

虽然深圳“气质”迷人,但与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根据深圳市政府印发并实施的《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确定2018年PM2.5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的目标。

为精准判断重点污染区域、压实基层责任、充分调动各区各街道大气治理积极性,今年4月,深圳市提出布局PM2.5自动监测网络,形成“一街一站”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经过50天奋战,6月6日,该监测体系正式实现上线运行。

“‘一街一站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是国内首个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覆盖所有街道的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是深圳大气治理的又一大举措。”据深圳人居委大气处高级工程师兰紫娟介绍,该监测体系在每个街道都有一个PM2.5监测站点,分布更密集、更均衡,可以对大气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测,精准判断重点污染区域,使大气污染治理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更强,为顺利完成2018年全市及各区PM2.5控制目标提供重要支撑,也为今后进一步提升深圳市空气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监测体系的另外一个亮点在于,可以对全市74个街道的PM2.5实时浓度进行排名,这无形中就会对排名落后的街道形成压力,督促其要更上心,进一步压实基层治理责任,倒逼每个街道参与到大气治理行动中来。”

据了解,为加大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深圳大气污染的监督力度,日前,深圳空气质量APP、微信小程序、深圳人居委微信公众号查询已经正式上线,公众登录后,想查哪个区,哪个街道的PM2.5实时浓度和排名,只要点开手机就可以一览无余。

攻坚克难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50天,要完成勘察已建站点、拟选新建站点、搭建房屋、安装调式仪器等任务,压力确实很大,甚至还被看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50天里,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刘伟龙跟同事们走街串巷,实地勘测了70个已建、拟选站点,每个街道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

为按时、保质完成37个站点建设工作,深圳市人居环境委采取统一标准、自行建设的原则,同步推进建设工作。首先在点位选址、站房建设及监测仪器选型等方面制定统一的规范要求,其次各区组织各街道开展建设,最后由市人居环境委对全市74个街道站点实施统一运维及监测数据联网审核,在较短时间内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由于每个街道周边环境不一样,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即使有统一技术规范,选址落地也面临一定的难度。”刘伟龙告诉记者,有些选定的地方属于私人楼房,担心会降低自己楼房的容积率;有些选定的地方是学校,又怕影响到自己的教学秩序;还有些选定的地方,被指不符合规划,属于违建……很多点位都需要委里和街道办做大量工作,甚至要去沟通多次才定下来。

“大气监测的布点,是实现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化、规范化的重要环节,所以每建一个大气监测站都要科学研究、慎重决策,确保建成后能发挥预期作用。”刘伟龙介绍。

在拟定选址过程中,有些街道人员带着他在山边满山跑,耍起了 “小聪明”,他们认为监测点靠近山边PM2.5就会低,没考虑到以后臭氧等其他污染物的监测问题,这种情况不可取。还有的街道监测站已经建好了,但是监测点离马路边只有10米,完全没有按照技术规范,造成数据异常,只能拆掉重新选址再建设。

“监测子站的选址,一定要在建成区,有人类活动,有车辆行驶的开阔地区,这样才能代表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据介绍,监测点的选择并非随意选取,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监测点位周围50米内不能有污染源;不能有阻碍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采样口应距离地面有15~20米高度,周围要保持空气流通。同时,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要相对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要有保障;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等。除此之外,还需从24小时监测的安全角度、是否便于日常维护和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打通大气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

在深圳市监测中心站预报员何鹏飞看来,大气环境监测站就是决策部门的“眼睛”, “一街一站”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的建立,打通了大气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推动大气环境治理走向精细化。

“建网格化空气监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发挥它的作用。”何鹏飞告诉记者,从当前上线数据来看,74个街道PM2.5的数据总体呈现东部区域低,西部区域偏高的现象,“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区域、不同监测点位、不同时间段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和对比,全面分析污染变化规律,定位污染严重的区域和时间段等,为我市空气质量提升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

“近几年来,市民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心,特别是‘深圳空气质量APP、微信小程序的上線,让大家第一时间知晓各区各街道的空气质量状况。”何鹏飞表示。

“我们在看,市民也在看,所以现在一旦哪里发生问题,我们都要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目前,每个街道的站点都能保证空气质量统计到位,各区环保部门可及时了解所在区空气质量,如有数据异常可以及时排查周边环境,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据了解,为一步提高PM2.5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深圳市监测中心站与气象部门每日对接,对未来三天的气象条件进行会商,根据气候变化趋势准确判断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条件。

“接下来,我们还会在PM2.5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臭氧、NO2等其他几项污染物的监测,如果街道周围某项污染物水平较高,我们会增加该项污染物监测,这样通过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各区各街道进行针对性的攻坚治理,进一步提升深圳空气质量。”

猜你喜欢
监测站监测点网格化
滑县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主要做法与成效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问题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巩义市审计局重点关注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检察版(六)
长三角典型农业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新德里成“世界最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