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

2018-12-17 03:26苗葳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豆花廊桥过客

苗葳

小镇,是我童年记忆最深的故乡。

小镇在闽浙交界处,是父母的故乡,我虽出生于城市,但童年多次随父母回乡。

属于小镇的记忆是那些有着年代感的深宅大院,夕阳中泛着光彩的琉璃檐角,风起处,能听见铜雀的叮叮声响。小巷深处,多是泥墙木门,但那隐约还在的联匾,无不呈现着当年各自的家风荣耀。小镇是人才辈出的,不起眼的街巷中也隐着不少名士宅邸,宅邸的后面都会有一串的老故事。还乡的夜晚,父母讲故事,各种趣闻逸事常萦绕耳根。

这个春节,我和父母踏上归途。多年不回,在靠近小镇还有十多里地的岔道口,我就开始探头张望,来自山谷的寒风凛冽异常,似乎吹来了我很久之前在此的记忆。

那份记忆贮藏于舌尖,那是一碗“冬暖夏凉”的豆花。无论冬夏,那一碗豆花都是晶莹洁白的,浇上一勺加了姜汁的红糖水,品尝它的清甜,如同古代仕女衣袖上的轻纱扫过心间。豆花一般是藏在陶缸里的,陶缸坐在大竹篓中,冬天缸上裹一层厚厚的毛巾;夏天篓旁常有一小桶清涼井水,碗筷放置其中,乡人聪明地让这一碗豆花始终能“冬暖夏凉”。卖豆花的婆婆会用木勺给人舀上一碗满满的、堆得高高的、尖儿颤颤的豆花,吃这样的豆花是要用小勺慢慢地舀,细细地抿……我似乎远远地就闻到了豆花的味道。

走进小镇,我便沿街寻找,却见不到这种卖豆花的陶缸。询问路人,指点给我的都是各种奶茶店,装潢华丽的店面,风中飘荡的却是浓郁的奶精香味。我茫然地拐进一条小巷,看到一家写有“内有空调,免费wifi”的小店,风起处,一角帘子掀起,瞥见“豆花”二字。我欣喜若狂揭帘而进,兴冲冲地问:“老板,有豆花吗?”“有有有”,老板从玻璃橱中搬出一个塑料桶,桶里是冰好的豆花,加了白糖。我尝了尝,已不是当年味道。

眼前车水马龙,我一阵恍惚。小镇,原有一条榕荫覆盖的长街,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在每个月农历十三的赶圩日,才有车来车往的嘈杂,人们走亲访友,相逢寒暄。可现在尽是拔地而起的水泥砖房,街道没有变得宽敞,反而因为楼房的挤挤挨挨变得更为逼仄。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耳畔突然传来声声叫卖:“糯米糍哟——”听起来竟然陌生得很,一声声,没有变化没有起伏地循环着。我回头寻找,原来是用喇叭播放出来的声音!那些原始的嗓音包裹的来自喉腔深处的厚实淳朴,已然无处可寻。

抬眼之间是一座廊桥。小镇的廊桥年代久远,人们依傍廊桥而生,依靠廊桥而乐。记忆中,桥下溪水青碧,可以洗菜洗衣,桥前石栏终日挂晒各种等待腌制的菜;桥边,偶尔会见到好奇的孩子趴在窗洞前,看小溪里的风景;桥中央,妈祖娘娘塑像前香火不断。

我走在桥中,安静异常,桥年久失修,带着灰扑扑的木色,孤独地弓着身子,暗黑着眉眼,似乎与小镇外面的热闹和嬉戏拉起了一道无形的帘。偶尔有脚步声传来,是匆匆的过客。只有桥下的水依然淙淙流淌,似乎是时光的回声。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嗒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想,我的这次归途是不是也是一个错误?寻找不回的故乡……

猜你喜欢
豆花廊桥过客
去廊桥找你
挂职干部不能有“过客”心态
蚕豆花
在凤凰古城我和烟雨皆过客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生命中的重要过客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犹记廊桥
媳妇跳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