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

2018-12-18 01:36罗红梅
乡村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农地四川省劳动力

罗红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农地流转的实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逐步加深。实质上,农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使用权、经营权的农户,在保有使用权的基础上,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组织的行为。依照承包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转让、出租及互换等类型。

1 新形势下农地流转发展现状

1.1 农地流转的实际发展情况

尽管地方政府机关致力于引导与规范土地流转,将规模经营作为发展目标,但现阶段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数据仍旧低于农户的内生流转规模[1]。土地流转类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可以划分为转包、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不同地区的土地流转主导类型有所差别。内生形式的土地流转主要是指农户内部自发形成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类型,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土地流转模式。

1.2 四川省农地流转的总体特征

本文以四川省土地流转为例,对区域范围内农业经济的发展态势进行简单分析。四川省在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优势,土地流转的制度优化成效显著,为现代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2]。2006—2011年,四川省土地实际流转面积超过了50%,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面积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40%,其中“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的土地流转面积增幅达到了38%。

1.3 影响土地流转的劳动力因素

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利用入户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占据抽样调查总数的40%以上,转入户占10%,转出户占30%,两者兼有的农户比重较小,只有2%。出现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整体上的分化。家庭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程度、分布。抽样调查的样本农户平均劳动力为3人,依照非劳动力1∶3的比例进行分组。观察图1可以发现当非劳动力的人数为0时,有超过60%以上的农户选择转入土地;当非劳动力的比例为100%时,有超过50%的农户选择转出土地;当非劳动力的整体比例为1∶3时,转出土地与转入土地基本持平。

图1 农户流转类型在非农劳动力比例上的分布

2 土地流转对区域农业经济带来的实际影响

2.1 提升农户收入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村居民的收入途径主要分为2种,即通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获取经济来源以及进入城镇务工。农户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不仅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而且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程度。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土地荒废的情况较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深入发展,可以使农户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业经济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夯实基础。

2.2 促进劳动力合理转移

土地流转制度实施以来,使得农户的生产与收益分割开来,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工业、其他产业生产提供了人力支持。土地流转可以在保证农户收益整体提升的基础上,促进劳动力密集产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土地流转还为模块化、集成化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便于开发土地的潜在价值。农村劳动力逐步转移到其他生产领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

2.3 为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基础

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提升了农村区域土地资源潜在价值的开发力度,为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资源的潜在价值通常需要通过市场彰显出来,通过对土地价格、农产品价格等进行合理的引导,可以为生产资料的高效配置提供必要的条件[3]。与此同时,土地价值的科学开发也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由分散型、低效率的生产模式转为集约型、高效化发展模式,降低闲置土地的比例。

3 优化农地流转制度来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3.1 科学整合农地流转规模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经营与生产模式较为单一,土地规模较小、分布较为散乱,大块生产土地数量相对较少。与此同时,部分偏远地区仍旧采用传统的种植、生产模式进行土地开发,制约了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农业生产的不利现状,区域政府应加强政策主导,通过鼓励土地流转、加快农地流转速度、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等方式,整合零散的农地,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大范围应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高效、健康发展。

3.2 完善农村保障制度,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现行的农村保障制度相较于城市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部分,医疗体系、教育体系及就业保障制度整体水平较低,使得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针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农民的基本利益出发,提升医疗、教育系统的发展水平,积极引进农业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支持。

4 结语

农地流转制度与区域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推进农地流转是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保障。为进一步提升农地流转的经营优势,应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对土地流转形式进行规范,通过整合农地流转规模、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式,促进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农地四川省劳动力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