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乡梓论诗圣

2018-12-18 02:12范毓周
寻根 2018年4期
关键词:诗圣诗作诗学

范毓周

杜甫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早在唐代中后期已经名满天下。在千年历史长河中,他的诗歌广为传唱,成为诗界的楷模。他也因此受到后世历代文人的膜拜,被人们尊为诗圣,在中华诗歌发展史上曾与李白被誉为双峰并峙,成为永久的典范。著名学者闻一多认为杜甫与杜诗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唐诗杂论·杜甫》)。

杜甫的一生几乎是为诗而生,为诗而活。他以诗为生命,以诗为己任,一生之中,无论处于何时,无论行于何地,他都以诗记述所见、所闻、所遇、所感、所思、所想、所喜、所悲、所爱、所恨、所哀、所愁……在他生命历程里,诗是他的生活记录,诗是他的情感寄托,诗是他的思想体现,诗是他的灵魂写照,诗是他生命价值的集中体现。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虽在早年曾经承袭祖训家学“奉儒守官”,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命途多舛,先后遭遇诸多磨难。

从困居长安到安史之乱,再辗转秦州,流寓西南,栖居江陵,漂泊潇湘,直至病逝江湖之上,他的一生艰辛多难、颠沛流离、凄楚悲凉。这种生活阅历铸就了他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甘苦,对于时代艰难和人民痛苦有非同一般的深切感受。对于这一切,杜甫都用情词真切的诗作进行审视、记录和写照,全面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程。

他的诗作是一部全方位、多层面的“史诗”,是一部以诗的语言供我们认识唐代这段历史真实面貌的“百科全书”。正因如此,千百年来“杜诗”被历代知识界奉为“诗史”,而杜甫则被后人尊为“诗圣”。

杜甫7岁开始写诗,39岁已逾千首,一生倾尽心力,创作3000多首感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作。这些诗作历经历史风尘亡佚过半,至今留有1400多首。

他的诗作讽喻当时社会的政治黑暗、关注人民疾苦,反映社会动荡和历史巨变,真切表达了他崇高的仁爱精神、热切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所作诗篇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这些诗作不仅在唐代众多诗作中独树一帜,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因而被后世称为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笔底波斓、诗中圣哲。毫无疑问,杜甫是中华诗史上空前绝后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

今天我们研究中华诗学一定绕不开杜甫,研究杜甫也一定离不开中华诗学的宏大背景。因此,以杜甫和中华诗学为主题研究杜甫与中华诗学的关系是新时代深化杜甫研究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研究中华诗学的影响和价值必不可少的学术主题。从这一意义上讲,由中国杜甫研究会、中共巩义市委、巩义市人民政府、郑州大学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在杜甫故里巩义联合举办白“诗圣杜甫与中华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无疑是适时的,更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这次会议汇聚了来自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陕西、四川、贵州、广东、海南、吉林、甘肃、澳门、台湾和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杜甫与中华诗学的学术精英,他们在会议内外各携宏文,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深入浅出、研讨论辩,许多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文章锦绣,高论盈耳。尤为令人兴奋的是,会议还特别邀请到法国汉学泰斗汪德迈教授等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耆宿,他们的出席为会议增添了重要的国际影响。从上述情况看,这次会议无疑是一次高水平、高质量、高成效的学术盛会。

这次会议的参会论文丰富多彩,汇集了有关杜甫与中华诗学的当代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反映了杜甫与中华诗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多种视角与不同层面的学术见解,开拓了杜甫与中华诗学研究的崭新局面与广阔空间。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诗圣杜甫与中华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即是这些精湛论文的汇编,读者从中很可以看到这次会议中的种种宏论和高见。我们相信,这次会议的举办和这本论文集的出版将会为杜甫和中华诗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增添一块新的基石,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杜甫早在多年前就被奉为世界文化大师,和莎士比亚等西方伟大诗人相比,杜甫无论在思想境界上还是文学技巧上都毫不逊色。中华诗学具有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和西方诗学相比具有更早的渊源和一脉相传未曾间断的传统,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尤其在当前,杜甫与中华诗学研究已是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学术领域,更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精髓。因而这不仅是学术界应该加强研究和开拓的重要领域,也是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的文化建设内容。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相关学会应当对之进行认真规划,合理指导和积极支持,使之健康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此外,随着国际汉学的发展,杜甫与中华诗学研究在当今世界已是一门显学,新的相关典籍的外文译介不断涌现,国外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名家辈出,中国相关学界和学者应当肩负更大的责任,不仅要不断开拓我们研究的国际视野,更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做好研究的同时,也要积极从事域外研究的译介和评论。相关学会还应当组织力量做好杜甫与中华诗学的文献翻译和研究指导,开拓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并运用国际会议和专题论坛的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学者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次会议与会议论文集的出版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期望今后会有更多这样的会议举办,出版更多类似的书刊。

应该指出的是,多承中国杜甫研究会的指导,杜甫故里的中共鞏义市委、巩义市人民政府和郑州大学,尤其是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的积极支持,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热情协助,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师生的周到服务和与会学者的共同努力,这次会议得以顺利举办,会议论文集可以及时出版。在此我谨代表出席会议的学者对此表示深切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为一个杜甫与中华诗学的研究后进,本不该在此随意妄言,但蒙会议主要组织者郑州大学文学院刘志伟教授之请,命我作序。未敢辜负雅意,暂将出席会议所学、所感略加梳理,聊缀数语,作为这次会议及会议论文集的一个推介。若有不当之处,尚祈见谅。是以为序。

猜你喜欢
诗圣诗作诗学
艾青诗歌的隐喻魅力及其诗学功能
背诗学写话
现象
和李杜合影
观人诗学:中国古典诗学和人学互融的文论体系研究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春雨中遥拜诗圣杜甫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忠贞不渝的“诗圣”杜甫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