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边区新农村建设成效初探

2018-12-19 09:28丁一珊石小亮王钰嘉
绿色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农资农户农村

丁一珊,石小亮,王钰嘉

(1.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2.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7)

1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战略性举措,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2006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开端,为深入体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旧不能忽视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目标提出对应方案。

2 研究区域

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方面,老边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其境内河流数十条,大辽河、奉士河等均流经于此,是老边区的最主要的淡水供给河流。并且由于老边区先天的地位优势条件和气候条件,老边区现已成为全国水稻标准化栽培示范区。老边区依托一市两港,有优越的先天地理位置,铁路网完整,是省内交通较便利城市之一[1~3]。在经济方面,老边区经济发展速度稳步上升,企业发展全面,大部分企业得到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老边区形成以冶金、化工、纺织、机械加工等为十大主导产业,冶金制造、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和机电汽保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冶金和化工行业为营口地区的领军行业[4,5]。

3 老边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

3.1 生产发展

3.1.1 种植业

农户主要以旱田作物为主,土地流转的农户占1/5;31户农户主要耕作水田作物,其中土地流转的农户有5户,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柳树镇多以旱田为主,而边城镇和路南镇则水田与旱田均有种植; 边城镇有暖棚种植,而路南镇和柳树镇没有暖棚种植;柳树镇和路南镇有养殖户,而边城镇没有养殖户。

表1 各村种植业与养殖业生产户数

3.1.2 农产品

第一,大部分农户直接兜售产物,并没有存贮与加工步骤,农产品没有附加价值。被调查农户中,89.16%的农户不存贮也不加工,其余10.84%的农户中大多是存贮,加工手段缺乏。农户不对其产物进行储藏加工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认为并不需要如此;而其他原因是由于没有足够资金、加工经验,并且缺乏指导、没有加工和存贮的必要条件。

第二,农产品销售主要是自营自卖和个体销售,而新型农产品销售方式很少,如与企业合作、订单农业、政府合作。在兜售阶段,60.24%的农户偏爱通过个体来售卖,16.87%的农户偏爱自销自卖,通过合作社、订单农业的农户占比很小,而没有农户在网上售卖。 现如今,网络也成为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方式之一,但研究结果显示仅有6.02%的农户知道电子商务,说明农户并不能很好的将网络运用到生产销售中。因为选择个体售卖自家产物是农民选择率最高的售卖方式,所以,农户对售卖市场的了解情况、供求关系判断情况、自身的售卖方式、自身素质等都成为了农产品销售的重中之重。

3.1.3 农业技术

学习采纳科学有效的技术是农业生产进步的决定因素。如图1所示,从电视上获得农业新技能和新方式的农户高达60.66%, 其次是参加培训农户达13.11%,仅4.92%的农户选择通过网络获取。

图1 农户获取农业新技术的渠道

这说明虽然可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但农户依旧习惯选择原始渠道获取知识,尤其是通过电视获取,也在侧面表现出农户对网络技术缺乏了解,农村缺乏农业知识人才,政府对科技下乡的宣传和支持还有待提高。

3.1.4 农业投入

(1)农资情况。农户购买农资都是在实体店,没有在网店进行购买的,且59.02%的农户在本村中就有购买生产资料的场所,有49.18%的农户选择在本村中购买生产资料。农资价格较为合理,且农户对农资的水平也极为肯定。67.21%农户认为农资的价格较合理,有26.23%的农户认为农资的价格偏高。有50.82%的农户对农资水平较为肯定,有31.15%的农户对农资价格极为肯定,91.80%的农户表示在近3年内从没购买到掺假农资。

(2)农业生产资金情况。①投资。68.85%的农户表示没有增加生产投资的意愿。在生产资金主要来源方面,几乎所有的农户均选择“家中自有资金”。②资金。在问到什么是农业生产中的最大困难时,资金、自然灾害、产品销售分别被农民排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少数农民选择了技术和市场信息。

3.1.5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上,有92.77%的农户认为本村的基础设施在近3年有所改善,且投资方多为政府,着重改善道路状况、农田水利等基础条件。对目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状况的评价,如图2。

图2 农户对当前基础设施的满意状况

从图2可以看出,53.01%的农户给予高度肯定,有34.94%的农户感觉较为认同。说明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很好的改善。

3.2 生活宽裕

3.2.1 收入与消费

(1)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15.66%的农户依靠种植业生存,45.78%的农户依靠工资生存,27.71%的农户依靠非农经营性生存,其余农户依靠养殖业生存。可见,靠工资生存的农户已经占据主导。

(2) 农户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和可拥有能力均有提升,如表2。

表2 农户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

从表2可以看出,农户的家庭电视普及率已经达到全覆盖,洗衣机普及率高达80.72%,汽车的普及率为20.48%。

(3)农户生活质量。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户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农户在购买生活用品时最注重的要素,如图3。

各有12名农户注重商品的价格和品牌额,有31名农户注重商品的质量,有28名农户注重商品的实用情况,说明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带领下,农村居民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

3.2.2 教育

普九达标后,很多在初等教育消费降低,而且随着农户生活越来越富裕,大多数农户供子女上学的困难程度缓解很多,有38.16%的农户觉得供子女上学没有困难,有40.79%的农户觉得供子女上学有些困难,其余农户觉得供子女上学非常困难。

图3 农户购买生活用品时最注重的要素

3.2.3 医疗

在医疗方面,超95%农户参加了新农保,且有82.38%的农户觉得使用新农保报销方便。 参加新农保的农户有44.58%,且在监测新农保的农户中,仅有37.83%的农户觉得新农保能解决养老问题,75.90%的农户期待政府提供高质量和更优惠的医疗服务。

3.3 乡风文明

3.3.1 信息获取

80.72%的农户获取信息主要来自电视,其他的信息渠道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表明农户在获得信息的方式还依旧是通过电视,而一些科学科技的新型技术并不能推广应用。

3.3.2 文化生活

在闲暇时间大部分农户会选择看电视,其次会选择参加健身活动,打麻将或打牌已经开始慢慢从农户的闲暇活动中淡出,也有少数农户选择文娱活动和串门等休闲方式,如图4。

图4 农户的休闲方式

每个村都有健身或文化活动场所,其中阅览室和体育活动场所为每个村庄所必备,但戏剧场所、露天电影和非赌博性棋牌室等场所很少见。

3.3.3 社会风气

农户对当前村里的社会风气、治安状况十分肯定。90.37%的农户认为本村的赌博现象不严重,91.57%的农户对本村的社会风气感到满意,93.98%的农户认为村内农户间关系密切,有83.13%的农户对本村的治安状况感到满意。

3.4 村容整洁

3.4.1 公共卫生及设施管理

(1)生活污水。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中,随意倾倒的占6.02%,自挖下水井占42.17%,街边排水占26.51%,统一规划下水道占25.30%,90.36%的农户认为有必要建设下水道。

(2)生活垃圾。95.18%农户将生活垃圾倒在规定的投放点,仅1.21%的农户会将生活垃圾倒在无人处理的垃圾倾倒点。

(3)乡村街道。每个村庄都有道路清洁人员和环卫工人,街道卫生令人满意。

(4)乡村集市卫生。74.68%农户对乡村集市卫生表示满意,其余不满意,环境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3.4.2 农户对乡村的要求

(1)统一规划街道及住宅。超80%的农户认为应该对村内的居住地统一设计改善并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及设施管理,且村民普遍希望得到政府资金与设备条件的支持。

(2)村民对民主管理的认可度。大部分村民认为村里都设有专门的渠道可以让村民反映意见,但也有14.56%的农户不了解反映渠道,认为村里没有可以反映意见的渠道。

(3)村委会选举。95.18%农户了解村委会干部的选举程序,86.75%农户认为参加村委会选举是自己的权利,73.12%的村干部是依靠群众基础当选。

(4)村民对民主管理的期望。农户对当前民主状况满意,对村干部的工作也认同。

4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广大农户强烈盼望得到资金和技术支持;在生活富足上,医疗服务及高等教育学费是农户较为担心的问题;在乡风建设上,文化基础设施有待继续增加,且要不断提高农民意识;在环境方面,继续增强农村公共卫生及设施管理,规划农村街道和住宅;在民主管理方面,村民满意度较高。研究以农民的视角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反思:①提升农村基础条件,改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6~9];②认真推行新农村建设方针,为新农村建设做强有力后盾[10];③加强农村医疗文化社会事业发展[11,12];④培训农民农业新技术,增强农民意识;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猜你喜欢
农资农户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阳泉:宣传推广 农资打假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